伍冠群
【摘 要】歷史史料的作用和意義就在于能夠讓學生通過對史料的閱讀和理解,回歸到歷史場景中去,讓學生更深刻的領悟歷史,感受歷史,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且能夠將歷史牢記于心,這也正是高中歷史教學所需要的。通過探討史料的作用,分析了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史料;高中;歷史教育;應用
歷史教學和數學等這類理論教學學科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歷史中對人、情、事的真實演繹。每一段歷史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個道理。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歷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必須要對史料進行有效應用,讓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和研究。領悟到歷史的厚重,從而達到“以史銘志”的目的。
1.史料的應用價值
條款是蒼白的,如何讓學生銘記歷史,即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又能達到育人的目的,筆者認為,史料的應用是關鍵。就像語文教學中,教成語最好將成語的故事背景講述清楚一樣,史料的作用就是讓歷史再現,讓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書本上的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這樣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加深他們的印象,歷史學習起來輕而易舉。
例如在學習“蒸汽的力量”時就巧妙運用了史料。在教材中,編者穿插了一副1839年為英國人所發明的汽錘。在我們高中歷史教材中,諸如此類的史料非常多,在教材講述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對學生補充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史料來加深學生的記憶,便于學生理解,這樣的史料運用能夠給歷史教學增添濃厚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個畫面,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
2.史料的應用
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將大量的史料分門別類的應用到日常教學中?這是需要討論中重點。
2.1豐富史料的應用,培養學生多元歷史觀
在高中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知道,高中生歷史課程需要培養學生四種歷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歷史觀以及唯物史觀。學生備戰高考的基礎就是對這幾種歷史觀進行綜合把握,而這和史料的應用是密不可分的。
以“洋務運動”為例,這是高中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課,是我國近代史開始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史料,從四種歷史觀出發,引發學生的思考。高考試題、教師用書、歷史專著和教科書等都是史料的來源。在史料的選擇上,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以及知識儲備,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這樣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從革命史觀出發,教師就可以選用一下曾國藩對洋務運動的看法那段史料:“今日和議既成……”從對這段史料的學習和分析,學生可以知道通過購買洋人器物,進而對這些器物進行研究、演習,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為我所用。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對農民運動的鎮壓,抵抗外來侵略,最終達到保護清政府統治的目的。為了引導學生多觀點思考,教師還應該選擇不同的史料,對洋務運動進行多面闡釋,力求讓學生對其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例如從社會史觀出發,教師可以引用洋務運動中政府主張挖煤求富最終失敗這段史料。這段史料闡述了洋務運動期間政府對煤炭的需求,引用這段史料是對課本的必要拓展,能夠讓學生對洋務運動的背景了解的更加深刻。但是“求富”為何沒有成功?這在于運輸、燃料以及財政方面存在的多重困難。教師講到這里可以反問學生,為什么在這些方面會存在困難呢?通過對學生的提問,逐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觀,通過多角度運用史料分析史料,學生就會逐漸產生對歷史的興趣和探索欲。
2.2史料的選擇和應用
首先,教師在對史料進行運用時,必須要對史料進行客觀、全面的選擇。只有正確運用史料,學生才能夠全面把握歷史,這避免了斷章取義。而對于一些史料,存在相互矛盾的特點,對于這樣的史料,我們就要教會學生進行史料的對比,學會鑒別史料。例如在08年高考江蘇省的第22題,這里面的材料就需要學生對歷史有著充分的了解,即上文所說的通史觀。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日本侵略戰爭的根本目的,學生才會發現天皇詔書的本質原是扭曲事實。
其次,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歷史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能夠旁征博引,綜合運用史料。例如在探究孫中山發動的辛亥革命是否將民族共和這樣的觀念深深刻入人們心中時,教師可以引用魯迅先生所著《阿Q正傳》中展現的農村現狀,然后通過講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材料,進而探討辛亥革命本身的局限性。我們要對辛亥革命的成果加以肯定,但是教師還應該通過這些史料讓學生明白在當時,辛亥革命的理念并沒有得到大部分人民大眾的深刻認識。
再者,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多了解原始的史料。結合近年的高考題,我們可以看出,高考試題有意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原始史料。因此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在課堂上使用原始史料和專業性比較強的史料相結合的方法,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把握歷史原貌,拉近與歷史的距離。
結語
如何運用史料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認為,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緊緊結合新課標要求,從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歷史觀念出發,通過對史料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掌握歷史本質。從不同角度出發,選擇恰當的歷史史料進行證明,以此可以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教科書、教師用書、史學著作等旁征博引,把握高考動向,系統性、針對性運用史料,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高中歷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君.淺析高中歷史教材中史料的分類及作用[J].新西部,2011,197(8),78-79.
[2]李建華.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史料的搜集與選擇[J].課程教育研究,2013,54(17):114-115.
[3]黃文明,趙劍峰.回到歷史教育的原點——例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問題[J].歷史教學,2012,9(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