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美鳳
【摘 要】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筆者試從創新意識的激發;創新思維的啟迪;創新能力的培養等三方面去闡述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地理教學;創新能力;意識;思維;培養
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各國都開展了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作為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筆者試著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新意識的激發
創新意識是個人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表現出來的創造的意向、愿望和動機。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形成創新能力的起點。
(一)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和想像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考,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懷疑一切。為此,教師要在相信學生具有創造潛力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如:上課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允許學生和老師爭論等等。
(二)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興趣具有一種巨大的推動力,可以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使學生在將來的地理學領域中有所創新,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濃厚興趣。為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理直氣壯地向學生說明學習地理對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現學科知識的魅力。還要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和教學內容的興趣。努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巧妙運用具體的激趣方法。如:創設情景、巧妙設疑、聯系熱點等。
(三)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內在動力。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創新的重要意義: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創新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創新也是個人自我發展的必備素質和未來競爭的前提……當學生明白了創新的意義后,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創造動機和責任意識,自覺地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為美好的人生去創造。
二、創新思維的啟迪
創新思維又稱創造性思維,是指善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研究面臨的事物或問題,從而找到創造性地解釋這些事物或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新結論的一種優良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是創新素質的核心。
(一)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往往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地理教學中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待提出問題的學生。鼓勵學生自覺地探索新事物,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善于創設問題,留出課堂“空白”,讓學生去質疑、解疑。
(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思維的發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獨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應著重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要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極洲豐富的水資源運到撒哈拉沙漠,使其變為綠洲良田?”“如何開采月球上的礦產資源?”等問題,十分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三)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在創新思維中占著主導地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要善于把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豐富學生有關視覺、聽覺、語言的形象。教師可以采用敘述法、聯想法、想象法進行訓練。例如:經常要學生看地圖說地理分布;看景觀聯想地理特征等等。通過這些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創造能力。
三、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是根據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新素質的集中體現。
(一)在課堂開展好課內活動。教師要開展利于學生創造性發揮的學習活動。如:課堂知識競賽、小組討論、正反辯論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在體驗知識中、運用知識中捕捉到創新靈感,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例如:在學習了板塊構造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大陸漂移假說之后,組織學生進行題為“為三個理論找證據”的小組比賽。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學生創造力的形成上,課外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大力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比如:組織各類興趣小組(天文、氣象、地震、環保、軍事地理等)、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演講和知識競賽、參觀調查、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開始了真正的創造活動。學生經常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而且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而課堂教學未觸及和深入的問題去研究,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促成創造性人格品質。人的創新能力與他的人格品質有著密切聯系,情緒、動機、堅持性、獨立性等都影響著創新能力的發展。有創造性的學生多表現為自信、富有責任感、富有想象力、獨立性強、求知欲旺、嘗試困難、興趣廣泛、勇于探索、毫不猶豫地把握時機等。為此要鼓勵學生自信敢為,促使其創造個性自由充分地發展。同時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努力培養學生成為符合跨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大力倡導創新精神,這是擺在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讓我們廣大地理教師,攜起手來,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育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