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思想品德教師如何在把握新課程、新標準、新理念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上好每一節課?這是課改以來思品課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在教學中進行了自己的探索,感受到要做到以生為本,上好每一節課,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巧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品嘗“露水面包”的滋味。
一、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感悟情感、態度、價值
有一個名為“露水面包”的故事,講的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孩子,平時總是嫌這不好吃,嫌那不好吃。一天早晨,父親告訴他早餐將吃“露水面包”,孩子非常高興。但是,父親要求兒子必須和他一起去菜園,為父親幫忙。兒子果真和父親一起在菜園里忙活了一早晨,直到倆人肚子都餓了才回家。當母親把“露水面包”端上餐桌,兒子嘗了幾口大叫:“露水面包真好吃!”——“露水面包”之所以好吃,是因為這個孩子體驗到了勞動給他帶來的快樂。
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品嘗“露水面包”的滋味——這是“露水面包”的故事給我的啟迪。思想品德教科書設置的各種活動較多,說明初中思品課程已經變為一門“學”的課程,而非“教”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將目光緊緊盯著學生是否理解和接受核心觀念,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學習過程給他們帶來的收獲和喜悅,并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核心觀念。
如在人教版思品八年級上冊教材“我知我師,我愛我師”的教學中,課前,我組織學生進行了“班級記者在行動”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流程是這樣的:
采訪對象:本班所有任課教師
采訪目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老師,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采訪的主要內容:各科任教師的暑期生活狀況。
活動過程:
(1)全班分成13個組,每組5人,每小組對一位教師進行采訪,由小組長負責安排具體采訪事宜(包括訪談的具體時間,地點及訪談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禮貌問題等)。
(2)在采訪的基礎上,各小組對教師的暑期生活談自己的感受,并形成小組觀點。
(3)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發言,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整個活動下來,學生并不輕松,但是,“露水面包”就是好吃——全班同學強烈地感受到了教師的奉獻與敬業和教師的無私與愛。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崇敬,也多了一份親近。其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及形成,恐怕是老師“教”不來的。
二、強調師生互動,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學知識,感悟情感、態度、價值觀
新課程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師生互動。實際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師生互動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如在“珍愛我們的生命”教學過程中,在分組進行“求生知識”搶答賽后,我“帶”著學生來到了這樣兩個情境現場:
情境現場一:房屋著火了,而你就在屋內,你該怎么保護自己?
情境現場二:小溪邊,你遇到了溺水者,你該如何救助他?
大家在緊張、熱烈的討論過程中,不僅學到了一些面對具體險情時必備的求生知識,而且還感悟到: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或他人生的希望。
三、強調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在個性的張揚中培養其人文素養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同時,其獨特個性也將得到充分展示。教師應當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質疑,允許他們有不同于教學預案的不同表現。事實上,科學探索與發現中的創新不就是源于“疑”、“異”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它。
如在“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教學過程中,說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有一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韓劇就是比中國的電視劇好看,并列舉了幾個理由;他認為中國的電視劇簡直是一塌糊涂,中國的導演及演員們真應該反思……
作為教師,在允許學生持有自己觀點時,應該注意說明為什么,及時指出其合理成分。然后,再用具體事實和道理駁斥其不合理的觀點。而不是將簡單粗暴地其一棍子打死。課堂是一個允許學生犯錯的地方。
又如在“禮儀展風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事先設計了“今天我主播”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整理有關“中國禮儀之風采”方面的資料,并推薦一名普通話較好的同學,利用課前3分鐘向同學介紹。結果,學生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向我提出異議:老師,您能不能將標題細化:是否可以將“禮儀之風采”分為“節日禮儀之風采”,“現代交往禮儀之風采”等。教師一聽有道理,就馬上對他說:“這個主意不錯,說明你們動了腦筋。就按你們說的去準備吧”!學生一聽當然很高興。“今天我主播”活動的效果非常好。但超出了我的預想的是,在活動中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以生為本”的教學就是這樣的,教師不要去生搬硬套地去“上”教材,而是要靈活地去“用”教材。在教學中,無論哪種活動類型,教師應該努力設計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品嘗到“露水面包”的的滋味。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