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燕玲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主要途徑。本文如何在政治課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闡述觀點。
【關鍵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中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闡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任務,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作為學習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政治課,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增強政治課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政治教師責無旁貸的義務。
政治課教學與思想道德素質從根本上說上一致的,它們之間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首先,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同時也是中學政治課課程設置的目的要求。其次,開展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中學政治課的主要任務之一。《中學德育大綱》規定:思想政治課,“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用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理論觀點和科學基礎知識武裝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認識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再次,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它們都能稱為知、情、信、行的統一過程。最后,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是靈魂。可以說,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靈魂。任何忽視思想道德素質的政治課教學都不適應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而且注定是失敗的。 那么,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增強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呢?
一、提高政治課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這個職業被稱為“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教師的職責是為師表、教書育人。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外,都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職責和任務。政治教師這方面的職責和任務更突出、更具體。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乃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是無窮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產生直接的影響,政治教師只有用自己正確的政治覺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去影響、感染人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實效。我們政治教師所從事的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在塑造學生心靈的同時,也必須努力完善自己的“靈魂”,只有“身正”才能“為范”。
二、提高政治課堂道德教育的時效性
政治課堂教學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所在。而實施課堂教學,必須堅持啟發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聯系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政治課教師,既要熟悉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及教材,還要掌握豐富的傳統美德知識,了解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并在教學中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融合到一起,這樣教師講起來才能有聲有色,學生聽起來才能有滋有味,真正做到體系相承、內容相通、知識相融。使學生處于口欲揚而不能的“憤”、“悱”狀態。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找準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和滲透點,做到自然、有序,教師在每節課上都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學生時時刻刻受到教育和熏陶。以設疑、解疑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啟迪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利用時事形勢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把愛國主義與愛科學、立志報效祖國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自覺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例如創設問題情景、采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對比、圖表、選取典型事例等,將教材中的道德理論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為培養相應的道德情感打下堅實的認識基礎。
三、提高學生政治課道德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前,學生普遍認為政治課枯燥無味,思想教育就是說教,一提政治就厭煩,一說道德就厭惡。要想發揮政治課的道德教育的作用,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校興趣。我們知道,高中學生思想活躍,思想的觸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對某些問題非常關注。一部電影,一本書,一盒磁帶,一則消息,一場球賽,都可能成為他們關心的熱點、議論的中心。他們熱心某一問題的時機,正是我們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機。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還應把握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從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學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勵、導向、強化的作用。老師應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及時發現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在此基礎上,及時開展書評、影評、新聞分析、熱點透視等活動,理順學生的情緒,疏導學生的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參觀、采訪,通過開展社會調研使學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所學理論知識、社會現實、自我情感聯系起來,增強關心他人、關心社會、樂于奉獻的道德情感表現出來,從而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為。”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我不斷發揮政治教學中道德教育的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實現文化強國,人才興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