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瀾子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水唯善下方成海
扈瀾子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00)
在儒家進取精神盛行的今天,無論是否讀背過《論語》,我們一路走來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的壓力就是一只無形的大手,推動著我們不斷的“進”。恰相反,老子的《道德經》教我們如何“退”。
老子;無為;無不為;退
生命中有很多的艱難,需要我們柔軟自己,順其自然,如青少年,其成長若不順其自然,被無形枷鎖束縛,身心會扭曲。放下升學、考試的壓力,進入自然的學習狀態中,才能獲得順利的成長。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由“因為不居功,所以它的功業不會泯滅”我們可以看出老子的無為不是目的,無不為才是目的。
再來看: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為無為”要達到的也是“無不治”的目的。我們注意到,老子的“愚”,是大智若愚的愚,是大智。老子的本真的社會,統治者無為,百姓恬淡,上下之間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巧智偽慧,而是以最純凈之心彼此相待。
魏晉時王弼說:“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崩献右覀儭绊樒渥匀弧?,然而這個自然果然是無為的自然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沖。(第五章)“空虛而竭盡,發動起來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加速敗亡,還不如持守虛靜?!笨梢娎献舆€是不要敗亡的。在上者胡作非為,所以難以治理。在上者養生豐厚,冒死犯上。淡泊清靜的人,要比奉養奢華的人高明。老子的淡泊清靜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種“無不為”的理想。而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說,只有大公無私才能圓通周遍,才能合于自然,才能合于“道”,才能長久,沒身不殆。這更是老子由強調“致虛”、“守靜”,以達到無為無不為的目的,真正修護身心。這是老子告訴人們要懂得順其自然,不必刻意強求。
人的天然本性與合理生存狀態“自然”是老子理想的“自然”。而我們生活中的自然,依老子之見便是盡人事之后的豁達而非坐以待斃,是把對的事做在對的時間里。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老子總是站在積極的立場上進行所謂消極的舉動。并不是不做,且看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薄皥D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钡?,說的便是凡事都要從點滴做起。
此“退”非彼“退”,老子的順其自然顯然與“越努力,越幸運”并不矛盾,是積極的“退”。有一種“等死模式”,講的是一考研女士的心路歷程。她復習了三個月,每天學習4小時,考前突擊一周,差3分沒有考上。我們將她花在等待上的時間和她用來嘗試的時間加以比較,發現其“等待成本”:5h*6*30=900h幾為“穿越成本”:(4h*3*30)+(20h*7)=500h的1.8倍!
尼爾·菲奧里在《戰勝拖拉》里如是說: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于因耽誤而產生的持續焦慮。來自于因最后時刻所完成項目質量的低劣而產生的負罪感,還來自于因為失去人生中許多機會而產生的深深的悔恨。
諸事皆如此:簡單去做就好,做好了掌握在我們手中的這一份,上天一定不會吝惜掌握在他手中的另一半。
如: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莊子·山木》中:“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均可成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的最好詮釋。
張岱年先生亦有言:“正面的狀態,容納了反面的成分,才是比較圓滿的狀態。正面的狀態,預先容納了反面的成分,就可不再轉化為反面了。老子認為,結合了‘反’的正,才是‘正’的圓滿狀態?!?/p>
和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钡墓适滤v的一樣,退是為了更好的進,“守靜”,在“靜”中進行觀察和思考,努力做各種準備,才能大有作為。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侯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所以一切事物減損它有時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時反而受到減損。物壯則老,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物極必反。就像站在巔峰,無論哪個放下都是向下;同樣的,站在人生的這口大鍋的鍋底,哪一個方向都是向上的。
過分私愛必定有重大的耗費;太多收藏必然會有厚重的損失,知道休止便不會出現危險,才能夠保持長久。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萬事萬物都是互相轉化的,想要保持長久地處在人生的某個高度,必須要保持“退”的姿態。高亨先生這樣說:“上善”之人有如下九個特征:能利萬物,大公無私,甘處卑下,不與人爭,心胸深遠,言而有信,應時而動,執政則善于治國,有辦事才能。的確: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I206
A
1005-5312(2014)17-0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