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玲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淺談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馮玉玲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本文分析目前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高職院校應通過提高認識、加強引導、開展咨詢等途徑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與對策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性、技能性。在高校擴招后,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高職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和學校越來越關注的熱點。從高職生自身成才方面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我認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還可以增強他們職業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激發他們不斷為實現自己的各階段目標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他們就業成功的機會。部分高職院校也為此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不少高職生并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導致不少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如何做好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如何充分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應有的作用,成為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通過對我院高職生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最擔憂的是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就業問題,而大部分高職學生進入學校以后,對自己將來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沒有很好的規劃,主要有以下問題:
1.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絕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不了解,少數學生把職業生涯規劃等同于找工作。事實上二者是有區別的,職業生涯規劃注重尋求職業發展,目的是要擬定個人一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找工作只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造成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原因有學校、社會等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身缺乏主觀能動性。
2.自我認識模糊。通過教學實踐筆者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僅停留在個人興趣、愛好、特長、性格、優缺點方面。對于自己的價值觀、態度、情緒、意志力和抗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質缺乏認識。因為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能順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格,更多的時候必須去從事自己不是太感興趣的工作,此時,一個人的職業價值取向、態度、情緒、意志力和抗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有少數學生對自己認識模糊,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1.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觀念滯后。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在財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證,并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系統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發展階段開展相應的教育,并將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有機銜接。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中將接受職業發展指導的人群分為小、初、高和成人4個年齡階段,從6歲的孩子開始,經過一個又一個“自我認識、探索教育與職業的關系、職業規劃”的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使學生在成年以前就形成比較成熟的職業觀、世界觀,具備較好的知識基礎和職業技能。而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前僅在高校進行,尚未普及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這種滯后的規劃指導是導致高職學生規劃主動性不強、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高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視不夠。就業率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生存和發展的基石。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只重視短期效應,關注就業率,忽視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忽視學生長期的職業發展,甚至倡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以實現高就業率。
要解決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從高職生自身來說,首先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作為學校也應該盡快轉變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思路,積極探索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新路子。
1.普及職業生涯教育,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觀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高職生較為深刻地剖析自我,參照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修正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因此,職業教育就應該自始至終地貫徹在高職生的學習過程中,職業生涯規劃應作為就業指導課的核心內容,將科學的理念灌輸給學生,同時教給學生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法,這對于學生步入社會和一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加強職業生涯規劃隊伍的培養,建立一支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隊伍。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具備一支具有較強專門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隊伍。這就需要通過集中培訓和學習,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指導隊伍,經常開展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咨詢、推薦和服務工作,成為高職生的“職業導航師”。學校還可以從社會上聘任專業人士充實到學校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中,切實提高職業指導教師整體的能力與水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升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高職生求職的需求,幫助高職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
G64
A
1005-5312(2014)17-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