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蓓蓓
“綠葉如云,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一雙葉片;黃沙入海,尋不著絕對相似的兩顆沙粒?!弊鹬貙W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語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我校實施“小班化”教育模式后,我欣喜地發現:空間大了、學生少了,師生交往的頻率增加了,更適合運用分層教學策略了。分層教學改“統一供給”為“分糟食養”,學生們改吃“大鍋飯”為“自助餐”,這就使他們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提升的空間,發展的可能。在實施小班化分層教學中,我獲得了一些可貴的經驗:
一、主體分層,動態隱形
分層過程中,我們一定不能單純以學生的成績高低或老師的自我好惡對學生進行劃分,必須依據盡可能多的客觀指標,否則會挫傷其積極性,不利于教學。在充分了解學生語文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我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C層)、“挑戰層”(B層)、“先鋒層”(A層)。同時,我還很注意各層的動態管理,因為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以及他們之間的差距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之間學習水平差異曲線的變化,常常是一個舊的差異不斷縮小,而新的差異又不斷形成的過程。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有升降起伏的學生,我會根據其情況作適當調整,最終促進學生的最優發展。必須注意的是,分層的結果只要教者心中有數,教學有針對性就行了,絕不可告訴學生。
二、目標分層,梯度設計
針對學生的三個層次,我確定了三個層次的長期目標:對C層學生提基礎性目標:低起點,鋪臺階,扶著走,多鼓勵;對B層學生立提高性目標:小變化,多練習,獨立走,抓反饋;對A層學生樹發展性目標:多變化,小綜合,主動走,促能力。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掌聲》一課,我的分層目標設計如下: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C層)朗讀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做到通順流利,感受同學們對小英的愛。(B層)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掌聲的熱烈持久與經久不息。(A層)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二類字,大致理解“落下了殘疾、驟然間、身處困境”等詞語。(C層)用換詞比較的方法,在情境中品味“慢吞吞”、“驟然間”等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A、B層)。
3.用關鍵詞語把課文主要內容補充完整(B、C層)。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A層)
4.抓住關鍵詞語對比閱讀,感受掌聲前后小英的變化。(C層)學習“從人物的神態、動作體會其內心”的方法。抓住“總是默默地坐”等與眾不同的動作,體會小英的自卑、憂郁,感悟兩次掌聲的含義,懂得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愛、鼓勵,要懂得奉獻與珍惜。(A、B層)
三、施教分層,各得所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自身素養影響了他們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與感悟,對同一事件的看法與體會,對同一情境刺激的表現與反映。蘇教版第六冊《荷花》一課中,我先出示一張“學習單”: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2.找出描寫荷葉、荷花的句子;3.體會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荷花形態各異的美姿的;4.荷花池邊,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想象?如果你見到這般美景,又會有什么樣的聯想?5.學習本文作者的寫法,描寫一種自己喜愛的植物?!皩W習單”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學習范圍,給予了一個思考的方向,他們可以聯系自己的學習經驗,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5分鐘后,學生進行了交流,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分別找到了適切自己的學習內容。
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內容,自己選擇學習方法”,同時利用“學習單”為導航,引導學生確定學習內容,尤其為中下等學生的選擇提供了方向,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學生們各選所需,他們一定會各盡所能、各有所得。
四、作業分層,彈性達標
在設計學生的課外作業時,我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讓練習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選擇性,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給予每個孩子以成長的空間。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在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分層練習:
基礎題:1.口頭回答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北大荒的秋天;2、摘抄本課的比喻句及擬人句。
提高題:學習本課對大豆、高粱、榛樹等描寫方法,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一樣你感興趣的事物。
發展題:學習本課的構段結構,采用總分的方法,寫一寫學校的花壇。
其中,基礎題是必選的,提高題和發展題則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和自由度。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自主選擇練習,這樣,所有的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獲得自我發展。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教學,避免了學習時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學困生跟不上的局面??梢詭椭鷮W生克服學習時的某些心理障礙,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欲望,令C等生動起來,B等生活起來,A等生跑起來。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都能成為比昨天更完美的自己!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海安鎮胡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