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制度的改革,學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成為綜合應用型人才。本文主要從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老師如何在教學方面創新和做好總結幾個方面來探討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引言
社會的發展壯大需要教育質量來做保障,為了適應社會的形式所趨,高中教學方法在不斷做調整,尤其是數學課程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僅是數學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大,而且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學習基礎,尤其對與理科生而言更顯得重要。學習數學可以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可以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看世界、用邏輯的眼光看問題。而對于教師而言,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不僅要求教師本身會“教”,而且還要求“授人以漁”。目前,高中數學在授課形式上存在一些不足:(1)灌輸式教學,只為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2)題海戰術,以熟能生巧為目的,忽略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不注重與學生溝通和交流;(3)知識性的數學教學,單純的講授有關本學科的知識,忽略與其他學科穿插教學,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鍛煉。因此,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
1.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隨著現代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素質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是現代數學的教學目標,而數學恰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很好的學科,因此,如何積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以下幾點是我從事教學經驗的感觸。
首先,重視思維過程的組織。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讓學生分析整合問題、比較題與題之間的區別及聯系,并進行概括推理,逐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從感性問題到理性問題的分析,最后整合為數學的問題來解決;引導學生從講過的知識到新知識的過度過程,積極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對問題進行比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強化聯系指導,促進學生從一般到個別的運用,了解概念,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培養對抽象問題具體化和概括能力;培養學生對問題最初判斷的能力,不能猶豫不決,并且培養學生從判斷到推理得出數學模型的思維過程上來,使學生認識到思維過程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用正確有效的方法來訓練。引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的過程,培養和鍛煉思維方法,要使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至關重要。精心設計思維感性材料,培養學生思維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巧妙安排和設計引導學生對感性問題的歸納總結,最后建立數學模型,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2.教學的創新
有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也是教育的不足之處,教師應該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著眼于國家的長遠發展,培養新一代的創新型及應用型人才。最近幾年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就是很多大學都在研究如何創辦應用型大學,把大學生培養成綜合型的人才而不再是純理論性的人才,我認為這需要在初高中階段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到大學學習過程中,經過大學老師的指引才就能很快蛻變為適合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學中至關重要。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讓老師更直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主動積極的熱愛學習。教師還要從教學思維上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拋開對權威的束縛,學會制造懸念,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師授課過程是“給予”和“被給予”的課堂活動,教師授課不能只注重把課本知識都傳授給學生,而是在課本基礎上知識延伸。我認為教師應該做到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備課準備階段。教師傳授知識面的寬度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無論是數學方面還是非數學方面的知識,對培養學生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多多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不斷的學習提升知識的寬度和深度,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師授課階段。教師在授課階段,不能只拘泥于課本知識,而是要靈活教學引導學生。現階段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對學生進行“強灌輸”教育,把數學理論灌輸給大家,然后進行大量模擬訓練,時間一長學生就產生厭煩情緒。
3.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講完課學生就按部就班的在下面做練習。我認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轉變一下角色,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首先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個人在社會上無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樣才能干出一番事業,學習也同樣如此,學生感興趣,那么他就不用老師過于用心來督促,老師就是前方的燈塔來給學生指引方向。其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讓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取代老師強迫性灌輸知識。最后,要建立發散性思維模式,使學生了解到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同時還可以結合實例進行分析,把數學的知識貫穿到各學科中,從中提取出數學模型。
4.小結
本文主要從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老師如何在教學方面創新和做好總結幾個方面來探討教學方法,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和經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玲,楊彬.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創新能力[M].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4(2):62-64
[2]后敏,鄧強.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M].科教導刊.2012.5(中)33-37
[3]趙文嘯.關于高中數學教學的思考[M].教法新探
【作者簡介】
劉野(1983-),男,遼寧撫順人,大學本科,數學專業
(作者單位:沈陽市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