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向飛
課堂因何而精彩,說到這個話題,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校一位老師執教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聽這堂課猶如品味一杯清茶,平淡中顯見實效,細節中亮出精彩,讓我對“課堂的精彩”有了深入的思考。
一、課堂因師生角色的回歸而精彩
崔巒先生說的:“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求發展,扎扎實實搞訓練,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這堂課上,我們感覺到了一種自然、真實、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始終是一個學習的導引者,提供各種學習服務,點撥學習中的困惑。
1.給了學生主導自主學習時間的權利
如學習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默讀第3小節,看看談遷到了京城是怎么做的?劃出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想象談遷戰勝厄運的畫面”。這個環節,教師給了學生足足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體會,充分地表達。正因為有了教師這樣設計,學生在后面的交流環節中的表達才會展現每個人個性化的體驗。
2.給了學生自由表達與展示的權利
課堂問題設置的開放性,給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如“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談遷在自言自語些什么?”“讀讀這句話,哪些詞語把你深深打動了?”“再讀讀這些詞語,我們要善于把一個詞讀成一段話,一幅畫,找一個詞語談談你的體會。”這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句品詞,充分享受了自由表達思想、情感、觀點、意見、看法的權利。
二、課堂因濃濃的語文味兒而精彩
這節課,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兒。語文味兒是什么?王崧舟老師是這樣說的:“‘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是什么?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么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語文味所指的就是‘這個味。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細讀這節課,濃濃的語文味兒就體現在許多細節中,看似平常,平常中卻蘊涵著智慧;看似簡單,簡單中卻孕育著思想。老師在許多細節方面都作了精細設想,但背后,都有一個支撐點:不是自我顯示,而是彰顯學生的個性。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些細節:
1.立足文本,在求真務實中見本色
語文閱讀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空內,當然應該以閱讀“文本”為主。讀是語文學習之重中之重,而立足文本的讀又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教學中,陳老師緊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過語言文字、插圖、音樂及聲響等創設出可感可觸之情境,讓學生多讀多悟,吟詠品味,想象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具體做法如下:
(1)找準了一根主線,解讀了兩組數字。教師緊扣“信念”這個文眼,在課剛剛開始時就以“信念”領銜,課中通過讀、悟、交流,讓“信念”不斷躍然出現在學生的腦海,在引導學生交流學習談遷歷經的千辛萬苦時以“信念”歸結,幫助學生體會到“信念”支撐的力量。同時,引導學生就所關注的“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中的兩組數字進行了對比,緊扣人物動作神態等細節,引領學生走進談遷的內心世界,感受他那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2)營造了多個場景,走進了一段心路。教師敏銳地發現文章中“書稿被偷”對談遷的打擊和“北上考證”中談遷的艱辛付出這兩處留白處,借此營造了多個場景,幫助學生把想象到的、體會到的意境描述出來。這一“立足文本”、抓文章留白、營造場景、體悟語言的做法是閱讀教學之基,有效地促使學生大膽而合理的想象中,在反復的吟誦中細細“品味”文本,融入文本意境,獲得個性解讀,享受閱讀樂趣。教師引領學生穿越文字的叢林,從初稿完成的“喜悅”,到文稿被偷的“痛苦”,直至后來的“下決心從頭撰寫”,直抵語言背后的情感世界,走進人物的一段心路歷程。
2.善用資源,在化簡求活中傳韻味
閱讀教學中的所有行為要為文本、教師、學生的平等對話服務。教學時,老師補充古文原著中話語,既忠實于文本,忠實于作者,又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同時激發了學生閱讀古文原著的興趣。
課堂上反復引讀“吾手尚在,寧遂已乎”這句話,在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讓學生交流“是什么支撐他發出這樣的聲音?”學生紛紛有感而發。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并未“流于形式”,拋開“文本”,為用原著資料而用,造成“散亂的活躍”,而是“形散神聚”,既超越“文本”,又緊扣“文本”,體現了學生的自主與教育的引導有機結合的要求。
三、課堂因學生的幸福發展而精彩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快樂成長”,課堂上只有學生幸福發展了,也真正亮出了它的精彩。這堂課中,老師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在收獲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1.學生在有滋有味的讀書活動中幸福發展
課堂中學生讀書形式豐富,在聽讀中受到感染,在配樂讀中漸入意境,在想象讀中豐富體驗,讀出了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品味文字的韻味。
2.學生在多種語文能力的形成中幸福發展
如在教學中,讓學生交流“在書稿即將付印前,厄運突然降臨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學生表述得比較繁瑣,教師點撥學生“把這段話用一句話說出來,再簡單一些,甚至可以縮成一個詞”。學生在這樣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掌握了概括能力。又如“要善于把一個詞讀成一段話,一幅畫”,則幫助學生掌握了豐富詞語表象的方法。再如“這是一個酷熱難耐的夏夜,談遷____”,既幫助學生對文本有了正確的角度,又幫助學生運用想象的方法拓寬了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同時又通過說話的形式,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這堂課上給了我們思考,如關注師生角色的回歸、濃濃的語文味兒、學生的幸福發展等,綻放著它的精彩,但若想讓“課堂的精彩”后面標上省略號,不至于劃上句號,我想,我們在課堂實踐方面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福前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