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漢字是表意文字,識字教學一定要符合字理。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組構和演變規律。據理識字就是根據漢字構字的表意性特點,從漢字構字原理上認識漢字各部分組合的內在聯系及合理性,從而使學生理解漢字的構形、讀音、表義的道理。
一、圖文并茂,巧教象形字
象形是最古老的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象的方法來造字的。因此,象形字的教學應根據字的形象特點進行。如教“泉”字,可先出示“泉”的甲骨文圖片,“泉”的外形像石洞,內形似涓涓細流;再觀察圖形與字形的聯系,然后觀察圖形、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了解了“泉”字的形義聯系,便會掌握構字原理。在識字教學中,將形象有趣的古文字和識字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脈絡,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感受漢字的魅力,從內心深處激發其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和主動識字的欲望,在學生心里種下識字的種子。
二、古今對照,易學指事字
學習指事字我們也可以借鑒象形字直觀教學的方式,將漢字的古今字體展示出來,讓學生比較兩者的差異,然后通過多媒體將古人記錄漢字的過程展示出來,演變成我們所熟悉的話題,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漢字學習的情境。教師先要說清所指示的事物是什么,再說明指示符號的作用就可以了。如教“末”字,先出示“木”的小篆,引導學生猜測是什么字,再出示“末”字的小篆,引導學生思考木字上面的長橫有什么作用。教師隨機引導,長橫所指的地方就是樹的末梢,進而出示“末”的楷書,認識“末”字。在此基礎上,繼續說明“末”本指樹梢,后來多指末尾、盡頭。如:期末、年末、末班車等。通過這樣的字理教學,學生就能準確區分形近字“未”和“末”了。
三、析形索義,善教會意字
會意字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字,表示新的意思。會意字是古人提高造字效率的一大訣竅。不管是具體的意思,還是抽象的意思,都可以順利地表現出來。通過構件組合關系,將會意字的音、形、義體現出來,這樣也決定了會意字的結構是有可分性的。所以,在教會意字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說明各部分的意義,再將其聯系起來歸結出整個字的意思。會意字從其部件的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兩種類形:一是同體會意,如“從”(兩人一前一后,表示跟從)、“眾”(三人為眾,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數量多的意思)等;一是異體會意,如“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休”(人椅在樹木旁,表示休息)等。把會意字的組構規律教給學生,學生就能觸類旁通,輕松快樂地記牢漢字。如教“步”字,可以出示“步”的甲骨文,使學生很好的明白“步”表示兩只腳一前一后向前走的意思。“涉”的甲骨文中間是河水,“涉”就是雙腳蹚水過河的意思。通過部件組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用熟字來學生字,調動了學生的原有積累,獲取了事物的形象,與文字符號產生同化作用,從而認識漢字。
四、舉一反三,活學形聲字
語文教材中形聲字約占70%,如果我們能把握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用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來幫助學生識字,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表義的形旁以及表音的聲旁,通過換偏旁、偏旁的加減等方式,將字義作為突破點,讓學生在掌握一個字的同時,學習一串同字族的新字。如“胡”加水為“湖”指“湖泊”;加米為“糊”指“糨糊”;加蟲為“蝴”指“蝴蝶”;加玉為“瑚”指“珊瑚”;加草字頭為“葫”指“葫蘆”,如此等等,成串的字比較容易讓學生在字義、字音、字形方面產生聯系,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快速掌握所學的漢字。
形聲字的形旁在字典中成為部首,從漢字字源入手可以引導學生對同部首字的字義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部首的表意屬性。形旁歸類可以有效的減少錯別字的出現,如在學習“初”字時,很容易寫成“示”字旁,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可以讓學生查字典,了解“初”是“開始”的意思,同時告訴學生,古人造字時認為用刀裁衣是做衣服的初始,因此“初”由“衣”和“刀”兩部分構件組成,自然學生會將“初”與“褲”、“褂”歸為一類,不會將這樣的字寫錯了。
五、喜聞樂見,突破難學字
兒童活潑好動,猜字謎是學生很喜歡的活動,既能從中學到知識,又能從中收獲快樂。對一些比較難記的字,運用字理進行分析,然后編成學生易學好記的字謎給學生猜,他們就學得快,而且效率高。如“藏”字一向是個教學難點,由于字形復雜難記,很多老師對這個字束手無策,只能通過機械識字讓學生抄了一次又一次,結果還是收效甚微。進行字理分析,“藏”:在草叢中隱藏,故從“艸”;“爿”是床的豎形,隱喻床下可藏東西;“臣”像人俯首下視的眼睛。我們可以這樣編謎語:一臣被追殺,刀戈身后放,躲進草屋里,鉆進床底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效果十分顯著。
據理識字把漢字形、音、義緊密結合起來,并且以字義為核心,以理解和運用為目的,學生不僅學習了一個個單字,而且學習了一些漢字的規律,三千多漢字就會從零沙散珠的狀態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分析綜合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識字效率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