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
【摘 要】在新一輪課改的大潮中,每位教師都在進行著自己的教學探索,這些探索盡管方式不一,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要提高課堂效率,光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有效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更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換言之,教學中少不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課堂;互動藝術
在新課改進一步推進的今天, 有效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所謂有效,應該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學業有所提高,老師專業有所成長。誠然,要想使我們的課堂做到有效,方法有很多,但我認為更應該在課堂的互動上下功夫,即采用互動式教學法。
所謂互動式教學,是指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敞開心扉地進行交流、研討,雙方在平等地位的基礎上彼此交換意見和看法,并通過理性分析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下面我就語文課堂如何用好互動式教學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課前引導工作要到位。要想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課堂互動時間,必須做到功夫在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如此一來,才可能在課堂上有效地生成結論,換句話說,課前預習是為了高效地利用互動時間。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一課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前布置學生做好以下工作:1.搜集有關中國名勝古跡的資料2.把你最感興趣資料內容畫下來3.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旅游經歷回憶導游的話。學生課前預習好了以上內容,上課的效率自然就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其次,課堂“雙主”(主體與主導)關系要充分體現,特別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重要。因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有效互動的保證。在語文課堂互動式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學主體,要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充分發展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中的一切引導、啟發、講解、點撥,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和評判,才能轉化為學生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徹底改變教師包辦代替的狀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較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下收獲成功。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做到有效,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將講堂變為學堂,讓學生參與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因之一。揭示語文知識中的新異之處,可使學生獵奇喜新的心理,轉化為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語文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王國中探索,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解“梳理探究”中《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提前讓學生按恐龍的衍變分為幾個小組查閱資料,結果發現同學的積極性很大,有的到圖書館尋找恐龍起源的相關資料,有的同學到網上查找,甚至有的同學還把自家的課外書都帶來了。課堂上,學生踴躍發言,相互交流,加深了對恐龍向鳥類衍變過程的了解,我在必要的時候也進行了一些補充,并在該節課結束的時候做了一個總結。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收獲很大。
再次,互動的氛圍要營造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高漲的學習情緒,競爭的學習機制已成為現代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學氛圍,確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關系,已是“互動式”教學過程不忽視的重要環節。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因為主觀或客觀的原因而不敢發言,這時老師要善于啟發和鼓勵學生,“俯下身子”和學生平等對話。多用商討的語氣,少用命令和責怪的語氣。這樣學生才會有效的表現自我,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如我在講述肖復興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文章時,由于里面的觀點深奧抽象,學生理解較為困難,故上課之初,課堂氣氛拘謹。于是我就從作者初次見“爬山虎”的特點談起,引導學生了解爬山虎帶給作者感受,并從中把爬山虎和葉圣陶老先生聯系起來,從而很自然地過渡到文章中的觀點。學生在課堂上慢慢地放開來,積極地進行探討,暢所欲言,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起來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四,老師要特別關注生生之間的互動。課堂互動除了師生間的互動外,還有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往的互動理論大都局限于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彼此影響,否認了學生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合作學習的重要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從本質上說,教與學的成人——兒童雙邊觀過低地估計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生關系的重要性。”可見,我們所倡導的互動觀,應是一種多邊立體的互動觀,它不單倡導師生雙邊互動,更倡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只有兼顧到了生生互動,我們的課堂才會更有效。
此外,語文課堂的互動不像理科那么單一,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樣化的處理,如問答式、演講朗讀式、合作研討式、劇情表演式、辯論分析式等。互動的形式經常變通,學生會對所接觸的東西感興趣,課堂才會變得更有效。
幾年來的課改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打破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模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進行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全方位的對話,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互動教學”,從而促進學生進行語文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靳健,石義堂.《現代語文教育學》.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7
[2]靳健.《語文課程研究》.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鳳凰鎮新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