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陽是當代中國語文教壇上的明星,他在語文教學的天地里,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教學才能。郭老師對于語文課堂的理解具有革命性,他的教育理念新穎卻富有爭議,但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向學術權威發起挑戰,這是郭初陽老師十分重要的學術品質。
一、學習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具有經典性和指導性的特點。語文名師們不僅對于教材文本有著相當的理解深度,更重要的是,他們往往以一種出人意外的解讀方式為學生進入文本世界找到最有效的“入口”和最便捷的“路徑”。學習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可以幫助年輕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得到更快的成長。
(一)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具有經典性
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能夠體現教學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能夠更好的詮釋教學內在規律,對于語文教學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也可以反映最前沿的教學理論。
例如于永正老師語文教學思想最鮮明的特點是“目中有人”。于老師強調要深思熟慮地撫摸年輕人的心靈。他始終把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把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悠久文化的教學目標作為自己語文教學的硬性任務。于永正老師一直嘗試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和享受語文聯系起來。
(二)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具有指導性
名師不是自封的,而是各學科領域研究教學的專家學者。普通教師公認的郭初陽老師,憑借其先進的教學思想受到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廣泛好評,學習郭初陽老師的教學思想對廣大語文教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1.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可以指導普通教師教學目標的設定
目前中國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廣大語文教師能夠更新教學理念和轉變教學思想,在這種大背景下,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能夠揭示語文教學改革的新特點,他們代表了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能夠給廣大普通教師提供有效地借鑒和參考,對他們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例如,目前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然而具體該如何操作,普通教師沒有什么經驗。學習了語文名師于漪關于教學目標設定的教學思想,就能夠指導年輕教師正確設定教學目標。第一,于漪老師要求重視概括、分析和綜合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于漪老師認為,概括是對教材規律性的認識,是對文章字詞句段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第二,于漪老師強調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疑、解疑。探疑、解疑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文本進一步理解、領悟的過程。教師不能一味的禁錮學生自由的思考,而應該讓學生在“思”中思,從而促進人自身的發展。第三,于漪老師強調要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感。[1]
2.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可以指導普通教師更新教學理念
隨著語文新課程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國家對于中學的師資教育以及培訓提出了更深入、更廣泛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的語文教師教育和培養遠遠不能滿足中等教育的需求,所以更不用說將青年語文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成能夠獨擋一面的教師。這時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擁有豐富教學經驗、有著獨特教學風格的語文名師成為大家學習、模仿的對象。由這些語文名師真實的教學故事撰寫而成的教學案例能夠給普通教師提供有效地借鑒和參考,可以指導普通教師更新教學理念。
例如特級教師張祖慶認為,一節精彩而又成功的語文課其實是樸實的。[2]成功的語文課背后,教師必須有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扎實的基本功,教師能夠構建和創設出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活動,讓情境成為學生思考的天地。普通教學如果要把這種教學理念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就必須學習語文名師的教學思想。
二、郭初陽的教學思想
郭初陽的教學思想具有創新性。在文本解讀上,郭老師認為 文本的意義不僅只是“原意”,讀者不是簡單地“接收”文本,而是參與著文本意義的“建構”。在課堂教學中,他主張要采用一課一式的方法來進行。在作文訓練中,郭初陽要求學生必須把說實話作為寫作文的前提和基礎。
(一)對于課文的解讀要有新意
目前在中國大陸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參成為教師的主要參考資料,其中的觀點和思想成為老師理解課文的主要來源,這確實十分方便,但問題也非常突出,沒有自己的思考,體會不出教參所說的課文思想以外的含義,這樣長期的教學,老師的思維不僅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對于一篇中心思想早有定論、字數不多的課文,很多教師也只是簡單處理,幾乎不會向課文提問,這樣長期的教學,不僅會使教師和學生失去對語文的興趣,也會消磨掉我們最后的一絲懷疑精神。郭初陽老師并不按照教參的解釋去應付語文教學,而是用一種“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教參中所謂的“正確”答案。對于課文解讀的新意,郭老師并不是主觀臆斷,而是抽絲剝繭般的進行課文分析,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具有新意的課文理解。
例如在《珍珠鳥》一課中,一般我們認為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花鳥蟲魚的恬淡情趣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種解釋一直被教師當作教授這篇課文時的正確理解,然而郭老師卻從中看出了對生命自由的限制,鳥籠成了枷鎖,扼殺了鳥兒的自由。課文中有一個細節“鳥兒站在主人的肩上”,以往教師對于這處的描寫,一般會看成是鳥兒不懼怕人類,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好寫照。而郭老師認為,鳥兒依附主人,失去了自由反而覺得安全,這折射了當前知識分子依附于權力但覺得很安全的畸形現象。知識分子本該自由的寫作,但現在卻依附于權力,失去了知識者應有的自由,但他們反而覺得在權力的保護下十分安全,“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千年以來未曾突破的‘屈原人格?!盵3]
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中,從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角度觀察,我們看出了保持一個童心、敢于說真話的重要性;從皇帝的角度入手,我們發現了一個自欺欺人、昏庸無道的帝王;從群臣的角度出發,我們發現了一群失去獨立人格、丑態百出的烏合之眾。這些都是理解這篇課文的線索和思路,筆者認為以上任何一種思路都是可以被接受的。郭初陽老師在這篇課文中,利用“打假”這樣一個話題引入,引導學生去發現課文中哪些人是虛假的人、哪些話是假話,從而揭示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這是一種創新。
再比如在《烈日暴雨下的祥子》課文中,教參中的解讀是將烈日暴雨這種惡劣的天氣狀況當作是祥子悲慘生活的折射,但在郭初陽老師的課上,我們發現了有價值的理解。課堂上,郭老師首先向同學們提出環境描寫對于人物的命運有什么樣作用,同學們暢所欲言,而整篇課文上完之后,郭老師向同學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主題: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祥子又處在社會生活的最底層,無論自然環境如何變化、祥子如何掙扎,都不能改變他自己生命的慘淡結局,這是早就已經被注定的。郭老師用一整節課的時間去解答自然環境對于人物命運的作用,但結果卻發現其實根本毫無關系,這樣有創意的課堂教學,這樣有新意的課文理解,會比按照教參或者死板的上課更讓學生印象深刻。學生不僅對課文中祥子這個人物印象深刻,更會通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語文課而逐漸喜歡上語文,也會讓學生的學習重新回到羅素所說的“單純的樂趣之上”。
(二)提高教學效果要一課一式
每篇課文的表達方式各有不同,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如果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采用不一樣的上課類型。目前中國大陸中學教學基本采用講授法,原因是教師一方面可以將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是這可以充分利用班級授課的客觀條件。但講授法的缺陷也十分明顯,那就是課堂教學呆板、單一,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影響。在郭初陽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發現,每篇課文的上課方式和手段都有所不同,這樣就充分利用了班級授課的優勢,也充分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項鏈》一課中,郭老師用灰姑娘與“項鏈”中的女主人公馬蒂爾德進行對比,從而十分清晰地分析出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認識,也可以培養學生橫向思維的能力。
灰姑娘 瑪蒂爾德
相同點:個人特質:美麗、孤弱
家庭生活:感到不幸、痛苦
外力幫助:仙女魔法變出禮服 佛來思節夫人借與項鏈
不像樣的馬車:變回南瓜和老鼠拉晚兒的破馬車
丟失貴重物品:晶瑩透明水晶鞋 鉆石項鏈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項鏈”與灰姑娘的故事在細節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兩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卻截然不同,郭老師認為,虛榮浮夸的諷刺只是莫泊桑故作掩耳的姿態罷了,獨立對抗命運的女性這才是他暗行的盜鈴之實。
再以《雷雨》為例,郭老師讓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章節分組有角色的演出“雷雨”。
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學生選擇哪一章節,都必須對《雷雨》全文有一定了解,不然無法知曉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在整部戲劇中的來龍去脈。在分組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悉故事情節,更要揣摩人物的內心,在與同學的表演中,還要體會對方人物的語言、性格等特點。對于戲劇、小說這類體裁的課文,利用這種形式的演出,在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之外,還能夠有助于非正式群體的形成。
在《沉重的時刻》課文學習中,郭老師一開始就讓學生連讀了四遍,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有特點。這是很短的一首詩,它充滿了一種悖論,詩歌很短,但是內涵很深、很復雜,一言半語說不清楚,老師和學生解決的問題很復雜。郭老師就是先讓他們讀,再讓他們背,覺得學生背好了以后,提出自己的問題,相互討論,最后把最好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這種讓同學自己把問題寫在黑板上的做法很獨特,一般我們教師只會讓同學在黑板上寫下答案,而郭老師這種讓同學在黑板上寫下問題的做法,筆者認為有兩個好處:第一,讓同學們有歸屬感。這堂課是你們在讀,你們在思考,你們才是這堂課上真正的主人,而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這種思想和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觀點一致,都認為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孩子既是教育的主體,又是教育的客體。第二,讓同學們有成就感。在學生上黑板寫下問題的時候,是同學肯定自我能力的時候,一般我們在課堂上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不多見的,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進行分析討論,是對學生思考的肯定,這樣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
《沉重的時刻》這堂課中尋找的最關鍵問題就是:“我是誰?”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也是比較容易用一句話或幾句話說明的,但是不容易解答。郭老師把它作為進入這堂課的起步,然后學生就得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答案。有一個學生答得非常漂亮“三位一體”,就是誰、我、作者是一樣的。這個學生說出了“三位一體”,另一個學生馬上想到既然你認為是統一,我就認為是對立。我們說:“學生一思考,課堂就會震撼?!盵4]
我們發現這堂課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互相激發的。當對“我是誰、誰是誰”討論得比較充分的時候,郭老師讓學生又思考了四個問題:“為什么選擇哭、笑、走、死?”“沉重的時刻指的是什么時刻?”“為何其他失去都是在世上,而只有一句話是在夜里?”“關于無緣無故我們如何理解?”。這些問題又是從黑板上確定的,也就是說“黑板寫問題”是貫穿了整堂課,這也說明了是學生決定了整堂課的走向。
(三)培養說實話的青少年
無論是上哪一篇課文,讓學生真實的表達內心的感受,說出他們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說假話、套話,不為追求教參上所謂的標準答案而違背自己的初衷,將語文課打造成說實話的平臺,讓同學們進一步熱愛語文,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目前在青少年中,表面上喜歡語文課,事實上討厭上語文課的學生比例很大,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真正從心里喜歡語文課,是所有語文教師的責任。中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憑直覺上的好惡,而不是理性的分析。這種認知傾向,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對感興趣的內容聽得津津有味;而對那些自認為不感興趣的東西,就會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又或者是對老師講的東西,先覺得新奇有趣,而隨著課堂時間的轉移,這種獵奇式的興趣便逐漸淡化,最后慢慢消失。常常是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氣喘吁吁,學生卻收效甚微。這種沉悶、呆滯的課堂氣氛,極大地影響了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有悖于我們孜孜以求的“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愿望。
例如郭老師在上《雷雨》一課時,讓學生們進行表演,要想表演的精彩,學生必須了解這個人物在整篇小說中的情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而整篇的了解正好起到了開拓知識面的效果,而對人物的喜愛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真正說實話喜歡語文課。
三、郭初陽的教學思想對現代語文教學的啟示
郭初陽的教學思想具有先進性,如果我們把這種先進的教學思想應用到現代語文教學中去的話,必然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和語文學習的進度。年輕教師如果將他的教學思想運用到平常教學活動中,可以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引導學生全面解讀文本
一篇課文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課程資源,然而課程資源不僅僅局限在教材中,課程資源還包括學生的生活經驗等等。一篇課文的解讀必須放在課程資源的大背景下展開,也就是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對事物的具體感受。大多數學生希望是上課以討論為主,這樣可以盡可能的消除老師與學生的隔閡感。郭老師的語文課,在介紹文本時,會加入很多大范圍的知識,更多的涉及人文學科,這也是學生喜歡的方式。
郭老師在上《邊城》一課,花了二至三節課的時間看電影《邊城》。這種方法就給了現代語文教學很大的啟示。年輕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讓學生觀看有關文本內容的電影,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人物進行深入分析,或者看看作者其他的作品??偠灾谏险n中穿插課外與之相關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引導學生全面解讀文本的一種方式。
再比如《哈姆雷特》一課中,郭老師要求學生摘錄原著片段,然后比較幾種版本的優劣得失,最后觀摩《哈姆雷特》電影并且寫下影評互相交流。這對現代語文教學也是一種很好的啟示。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不是教學的主導,學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較中,對文本有了自己的認識與體會。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更多的感悟作品、感悟人生,引起思考。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想聆聽就聆聽,想發言就發言(前提是保持紀律),有自由而不散漫的感覺,老師也要有多的資料講給大家,最好多安排一些經典的電影欣賞課。讓每個人都期盼語文課到來,而不是想:“唉,明天又有語文課?!盵5]
郭老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方面給了現代語文教學三點啟示。
1.“入”能得法,“導”有趣味
例如,郭老師在教《愚公移山》時,先簡明扼要、生動形象的講述“詩仙”李白小時候的故事——“鐵杵成針”,然后引導學生:“從這個故事中同學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回答:“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庇纱藢胝n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同樣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再比如,郭老師在教《木蘭詩》時,在教室播放關于花木蘭的電影和動畫片,影片和動畫片對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情節和征戰沙場的場面描繪很生動,這種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做法很成功。
新課如果可以做到入能得法,導有趣味,不但能將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課堂學習的目標上來,而且能激發同學們的聽課情緒,甚至對這堂課的成功進行,乃至整個語文教學效果,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2.創造成功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郭老師在教《天上的街市》時,問作者為什么寫“天上”的街市,而不寫“地上”的街市。同學的回答沒有沾到“天上”有什么的點上,這時如果老師當即給予否定,學生就會感到沮喪,不利于激發學習的興趣。郭老師引導回答,大家想想天上有什么是地上沒有的,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將答案補充正確。郭老師及時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興趣有賴于成功。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的、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創造條件,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中,較難的問題請水平較高的學生回答;較容易的題目,則要請水平較低的學生回答。不可讓回答問題成為優秀生的“專利”。當學生在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巧妙地給以啟發指點,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這樣因人而異、難易有別的提問,使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從而感受到成功的歡樂。
3.課堂語言美,學生愉悅
郭老師在上《傷仲永》時,運用了詩一般的語言,像說故事一樣講述著方仲永從小時候被人稱作天才到最后泯然眾人矣的悲慘過程。
美學家認為:美是以感性為特征的。審美直覺必然帶來情感愉悅。心理學上稱這種愉悅的情感是學習的“加速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努力創設美的情境,調動學生情感,使他們在樂滋滋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
興趣雖屬于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因此,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問題。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盵6]一旦學生“樂知”的興趣激發出來,語文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語文教師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滿腔激情、持久地去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始終處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語文教學的“達標高效”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三)培養學生在作文中說實話
寫作是觀察自己和自身以外世界的工具,寫作可以將平常不容易記錄下的瞬間定格下來。郭初陽老師認為,目前中國中學生寫作,既不重視虛構能力、想象能力和洞察力的培養,更不重視身邊發生的現實。作文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真實,可以有虛構但不可以矯揉造作。中學作文中,真實是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要求。目前在中學生中看到的不管是應試作文還是平時的隨筆,都無一例外的要么格式固定、要么假大空、甚至有朝著古代八股文風模仿的趨勢。
例如,在每年的中考和高考作文中,都會出現父母雙亡、兄妹失散等博取同情考分的考生,這種專門為了分數而寫作的考生就說了假話,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很早之前我們就提出過“我手寫我口”的寫作目標。教師在平常的作文批改中,對真實的寫作一定要持肯定的態度,即使詞匯、語言有不足之處。
郭初陽老師作為當代中國的語文名師,他的教學思想是先進的,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他是語文教學實踐中特立獨行的舞者,是語文界的叛逆者。郭老師有著非常完整的教學思想,這種思想不僅會對當代中國的語文教學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而且也會給當代中國的語文教師一定的啟發。
注釋:
[1]王玲麗.于漪語文教學思想新論[J].閱讀與欣賞,2010,(5).
[2]劉清華.解讀新課標下的語文[J].教學.青年教師,2007,(7).
[3]蔡朝陽.郭初陽:他為語文課堂重新立法[J].教師博覽,2008,(4).
[4]郭初陽.項鏈:掩耳盜鈴的莫泊桑[J].深度語文,2009,(3).
[5]郭初陽.草根教育回歸教育本質[J].聚焦,2009,(7).
[6]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參考文獻:
[1]郭初陽.拒絕謊言不再扮傻[J].閱讀教學,2007,(4).
[2]郭初陽.引導學生自由探究文本[J].課堂,2003,(12).
[3]盧紅霞.鏡與境[J].江蘇教育研究,2011,(3)
[4]郭初陽.項鏈:掩耳盜鈴的莫泊桑[J].深度語文,2009,(3)
[5]郭初陽.草根教育 回歸教育本質[J].聚焦,2009,(7).
[6]郭初陽.什么叫寫作兼談中學作文[J].教學,2008,(5).
[7]王榮生.探求課例的課程論意義[J].教師之友,2005,(3).
[8]郭初陽.為尚未存在的社會培養新人[J].江蘇教育研究,2008,(3).
[9]郭初陽.引導學生自由探究文本[J].課堂,2003,(12).
[10]石伶俐.做一個勇敢的前行者[J].教師書屋,2007,(19).
(王潔玉 廣西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研究生 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