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奇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是口算的逐次累加。由此可見,如果口算出錯誤,筆算必然容易出錯誤。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在我15年的教學工作中,針對當前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弱這
一現狀,我做了一些嘗試——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
一、口算訓練貴在持之以恒,從低年級抓起
我從接一年級的新生開始,就嘗試著每節課的5分鐘口算訓練。從十以內的加減法逐漸升級,再到含乘法口訣的簡易混合運算。每節課都有一定的口算內容,并且可在新課前后訓練。如,學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后,可練一些題,如280的四分之一是多少?3000米的五分之一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算理,又進行了口算訓練。熟能生巧,天天練,逐漸使學生對數字之間的關系形成一種默契,達到脫口而出。日復一日,由量的積累到基礎的夯實,學生的口算能力漸漸提高。
二、口算訓練的形式要多樣
每天一個模式的口算訓練,勢必要導致學生的厭倦心理。要想使學生對口算產生興趣,必須形式多樣,方法靈活。于是我利用口算卡和口算表,設計了“開火車”“我是小考官”“小組合作快快算”等的游戲活動,我提前把口算題寫在卡片上,通過快速的出示卡片,讓學生搶答。我時常變換口算訓練的方式,定期開展口算能力大比拼,如“口算大擂臺”就是比賽活動之一,每次由一名學生當擂主,其他學生輪流“打擂”,“打擂者”如能流利地答對擂主出示的十道口算題,就算打擂成功。而成為新的“擂主”,擂主再出示十張卡片上的題,其他同學“攻擂”,以此類推。定期評選出“速算小博士”“速算狀元”等,這樣學生就既不會倦怠,又增強了競爭與合作意識,學習興趣很濃厚。
三、教方法,巧計算
好的計算方法,既可以激發學生練習口算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如,幾十五的平方,積的末尾兩位數是25,前面數位的數是十位上數字加1再和十位上的數相乘得出。35×35=1225,65×65=4225。學會這些特殊的方法,一些口算題就變得很有趣、很簡單。對于口算能力較弱的學生,我經常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配以強化訓練,效果都不錯。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接受知識的能力、速度、效果都有差異,所以說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的是長期積累。只要教師踏踏實實地教,學生踏踏實實地學,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永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