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光
摘要:薩克斯四重奏作為一種優秀的室內樂演奏形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它。而在薩克斯學習過程中,薩克斯四重奏又是一個能夠很好的培養演奏者音樂素養的途徑之一,對擴展及豐富薩克斯演奏者的視野,提高演奏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本篇論文通過文獻參考、分析比較、論證等方法依次論述了有關薩克斯四重奏的組成與發展,以此來深入了解薩克斯四重奏在百年間的發展。
關鍵詞:薩克斯 四重奏 薩克斯族系
一、薩克斯管的發明和發展歷史
薩克斯管是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1814-1894)的獨立發明,它雖然是一種由金屬材料制成的管,但卻不屬于銅管樂器,屬于木管樂器但卻不同于木管樂器的一種移調樂器。薩克斯是一種能夠從內心和情感打動人的樂器,具有“歌唱性”,可能只有人聲才能超越它。
世界上第一支薩克斯管是由阿道夫發明的上低音bE調薩克斯管,誕生于1842年。他最初的設想是打造一支比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還要靈活吹奏,并且能夠適應戶外演出樂隊的低音樂器。
二、薩克斯族樂器
為樂器創建一個族系是個古老的概念,一般人可能會立即想到豎笛族系和維奧爾箱琴族系。的確,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這個閥鍵式號族系中最大的成員,直接引導了低音薩克斯管和現今這套樂器的發展。阿道夫渴望演奏者們能在不同的薩克斯管上發展他們的技巧,他還促成了讓所有樂器都使用高音譜表的系統,為的是方便演奏時的視譜和保持指法的統一性。
四重奏是屬于室內樂的一種表演形式,室內樂(Chamber music)有別于大型管弦樂,是比較適合在比較小的場所內演奏的音樂表演形式,一般由一件或幾件樂器演奏小型器樂曲,它的特點主要是以親切和精致為主。在薩克斯四重奏中,最理想的編制是由一把高音薩克斯、一把中音薩克斯、一把次中音薩克斯和一把低音薩克斯組成。
三、薩克斯四重奏的發展
由于米萊薩克斯四重奏組的成功,在法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演奏家組建四重奏組。其中米萊的學生丹尼爾·德法耶(Daniel Deffayet)也在1953年組建了他自己的四重奏組,成員包括雅克·馬費(Jacques Maffei)、雅克·特里(Jacques Terry)和讓·勒迪厄(Jean Ledieu)。1956年馬費離開后,亨利-勒內·波林(Henri-René Pollin)加入進來,這個重奏組開始比較穩定下來。而丹尼爾本人也在后來接任了米萊在巴黎音樂學院的薩克斯管教授的職位。也是在法國,1979年成立了由讓-伊夫·富爾莫(Jean-Yves Fourmeau)領導的富爾莫薩克斯管四重奏組。
在德國,1969年,偉大的薩克斯獨奏家西格德·拉舍(Sigurd Rascher)組建了拉舍薩克斯四重奏組,成員包括他的女兒卡里納·拉舍(Carina Rascher)、布魯斯·溫伯格(Bruce Weinberger)和琳達·班斯(Linda Bangs)。到了1981年拉舍退休以后,約翰·愛德華·凱利(John Edward Kelly)接替了他的位置。這個重奏組專長是擴展技巧,有許多作品都是為他們而作,他們的發展也為弘揚德國本土的當代的許多作品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美國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四重奏組,包括在1968年成立的芝加哥四重奏組、哈維·皮特爾(Harvey Pittel)四重奏組、紐約薩克斯管四重奏組和三棱鏡四重奏組(Prism Quartet)。
加拿大的第一個專業四重奏組存在于1949-1964年間,領導他們的是米萊的信徒阿瑟 ·羅馬諾(Arthur Romano),成員中也有他曾經的學生杰拉爾德·達諾維奇(Gerald Danovitch),不過后來離隊,在1968年組建了自己的重奏組。
邁克爾·克雷恩(Michael Krein)于1941年和切斯特·史密斯(Chester Smith)、休·特里普(Hugh Tripp)和肯·華納(Ken Warner)在英國成立了開拓性的克雷恩薩克斯四重奏組。克雷恩為四重奏曲目貢獻了許多作品和改編作品,其中包括《隨想圓舞曲》(Valse Caprice)。在推動薩克斯管在英國的普及方面,保羅·哈維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重奏曲創作尤為著名。由他所領導的倫敦薩克斯四重奏組在1969年成立,并于1972年多倫多和1974年的波爾多國際薩克斯管大會上演奏過,還主辦了1976年的倫敦國際薩克斯管大會。并在這次大會上,約翰·哈爾(John Harle)成立了邁哈四重奏組,盡管存在時間不長,但是為了使薩克斯管四重奏作為室內樂重奏得到承認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也是英國第一個致力于當代作品的四重奏組。
在日本,薩克斯管的氛圍很濃厚,羅索四重奏組(Quatre Roseaux)、東京薩克斯管四重奏組、哈莫薩克斯四重奏組(Harmo Saxophone Quartet)、游吟詩人四重奏組(Trouvère Quartet)和美藝術薩克斯管四重奏組(Fine Arts Saxophone Quartet),這些都是繁榮的薩克斯管環境里的杰出職業演奏家的代表。世界范圍內大量四重奏組的出現,使我們看到了薩克斯這種樂器的流行,也看到了從演奏薩克斯四重奏這一室內樂形式的樂趣。
四、四重奏的演出
最常見的聲部分布方式(舞臺是從右至左)是:S(高音)A(中音)T(次中音)B(低音)、STBA和BTAS。第一種是各聲部按下降的順序在空間移動;第二種是讓兩個高音聲部處于相對位置,適合輪流演奏旋律;第三種為反方向的聲部下降順序,可以確保上低音聲部融入到重奏里去,避免了低音聲部過低。
良好的音準是四重奏追求的目標,實現該目標的先決條件筆者認為是每個演奏者都必須了解自己的樂器整個音域的音準。如果演奏者對他們自己樂器的音準沒有概念的話,調準到標準音的意義也就不大了。通常情況下,人耳比較喜歡聽到上低音薩克斯的低音偏低一點,高音薩克斯的高音略高一點,這有點像鋼琴的外展調音法。
今天,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活躍的薩克斯四重奏組,不僅僅包括音樂會四重奏,也有社交場所等地方的四重奏。這一切不僅僅要感謝薩克斯管的發明者阿道夫·薩克斯,還應該感謝馬塞爾·米萊為薩克斯四重奏所留下來的薩克斯四重奏遺產。
參考文獻:
[1]查理德·英厄姆.《薩克斯管》[M].任達敏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2]陳建華.管樂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