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云
【摘 要】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教學理念、課程標準、二級內容標準編寫的新教材小學《英語》(江蘇省)仍是按照單元編排。教學內容圍繞功能、話題、語法、語音、詞匯、歌曲、歌謠等分成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Letter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等板塊。板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富有趣味性。如何在注重各板塊教學的基礎上,關注板塊間的聯系,有效銜接,“全局”考慮單元教學內容,優化整體教學,是我們小學英語老師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新教材;巧組單元板塊;優化整體教學
2013年7月,筆者參加了由江蘇省教研室、南京市教研室、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江蘇省“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教材培訓會”。 活動中何鋒老師圍繞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教材體例結構、編寫意圖、內容介紹等做了生動形象地闡述,并且就如何有效使用教材,教材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了細致入微的教學策略指導。
在觀摩由李磊、余林老師執教的四節精彩紛呈的實驗課之后,我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沈峰的課例點評和萬偉老師關于《中小學教師教學策略》的講座。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筆者就如何進行新教材中的單元整體教學,促進學生英語實踐能力,有了以下方面的認識。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 合理劃分單元板塊
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譯林版)四年級上冊,原名為《牛津小學英語4A》。新教材依據新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按照“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體系,設計和編排了豐富的符合四年級學生學習特點的內容,形式各異、情景逼真、語言真實、生動有趣。突出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能有效地培養該階段的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通過認真研讀教材,我發現各板塊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功能,雖然板塊眾多、各異,但都圍繞本單元的核心話題,編排需要學習的語言知識,制訂教學目標,設計互動性較強的語言實踐活動。根據這一共性,我們可以發現整體設計單元教學的主線,并圍繞該主線,我們可以根據四年級學生認知的特點合理劃分教學板塊,優化教學。
二、關注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 突顯核心板塊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實用的角度出發,為提升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根據這一主旨,設計第一課時核心板塊Story time時,我充分利用文本,創設真實語境,凸顯單元主題,設計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以《Our new home》Story time在教學為例,
(一)閱讀前 歌曲激趣 適度滲透
上課伊始,我播放“In my home”歌曲,通過問題”Whats the song about?”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聆聽、跟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借助歌曲,復習舊知,滲透新知,為故事的閱讀教學作適當的鋪墊。
(二)閱讀中 整體導入 理解掌握
《新課標》要求:在學生的語言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好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的關系,語言操練與語言運用的關系,使教學活動更有效。不管是對話還是故事,我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保證語篇的完整性,幫助學生整體理解文本內容,獲取語篇信息,產生真實、深刻的體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閱讀后 嘗試運用 生成語用
閱讀中,我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實踐活動,和有效的、目的明確的提問,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了語篇內容,學生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量的語言輸入。根據《英語課程標準》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在閱讀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
活動一:Read in roles.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三人一組,模仿人物的語音語調和語氣,給角色配音,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鞏固新知,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活動二:Act it out.
在活動一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故事,配以動作和表情。扮演角色,加深對語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活動三: Make a new dialogue
蘇海、蘇洋搬到了新家,除了整理衣物外,還有一些學習用品,延續故事情節的發展,要求學生根據所學新知,編一段新的對話。
三、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巧妙組合單元板塊 陶行知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根據這一教學宗旨,結合單元話題的語言知識體系,我采取組合相近內容,整合詞、句,結合新、舊知識,巧妙組合,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語言學習實踐活動產生整體感。在《Our new home》單元,我將Song time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板塊整合在一起,通過任務型教學途徑,仍以蘇海、蘇洋的新家為線索,依據語言學習的漸進性,關注單元各板塊間的關聯,串聯各版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有趣、有效掌握知識,在完成任務之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小組互評,了解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有效形成學習策略。
參加這次新教材培訓的經歷告訴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巧妙組合單元板塊,整體規劃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努力創建有效、高效課堂,培養、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幫助學生最終達到“用英語做事情”。
【參考文獻】
[1]2013年江蘇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暨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教材培訓會
[2]何峰.講座《四年級上冊教材體例結構編寫意圖內容介紹》
[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4]《英語教師教學用書》
[5]樓銀君. 《把握情境要素打造給力課堂》.《中小學外語教學》.2012.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