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培養初中化學探究能力的途徑,一是樹立全新的化學教學理念,二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三是重視化學課堂的實驗教學,四是巧妙設計建構知識的問題線索。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不斷開拓培養初中化學探究能力的途徑。
一、樹立全新的化學教學理念,是培養探究能力的前提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教師一定要樹立一個全新的化學理念,實現教師角色的真正轉換。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化學知識,更要實施生活化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生活素材為生長點,以探究活動為突破口,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出發,從未來的需要出發來學習化學基礎知識。例如,在學習“PH”有關知識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讓他們在身邊的物質和現象中了解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物質的PH值。不管是學生想要了解家里種花的土壤,還是平時吃的、用的東西的PH值,我都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只有這樣,一切從生活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才能使他們感受到化學的真正魅力。在課堂上,學生自己帶了各種想要檢測PH值的物質,在課堂上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如草莓、白菜、蘋果等;還有各種飲料,如雪碧、可樂等;還有的同學把家里的純堿,牙膏,肥皂水等帶來加以檢測。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不僅掌握了PH值知識,還激發了濃厚的探究興趣,也提高了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其次,在更新教學理念方面,還要優化評價方式。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定要重過程、輕結果,只要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探討,就要感受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并且運用學生成長檔案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出一些對化學有興趣的好學生。
二、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是培養探究能力的基礎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還必須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要使學生能學、想學、堅持學。初中化學知識有一定難度的,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習慣。例如:我在教學元素符號時,對學生說,因為外國人不認識中文元素名稱,所以要有國際上統一的符號來表示各種元素,例如:你寫“水”這個字出來,不懂漢語的人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寫“H2O”,全世界只要是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這是水,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而這些符號的記憶恰恰是初中生學習化學的一個頭痛的問題。這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元素符號卡片,一面寫元素符號,另一面寫元素名稱。然后,同學之間用這些卡片互相提問,互相校正。全班同學組合起來,就把所有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都記住了。一個生硬的名稱和符號,變成了一張張生動的卡片,或者變成學生之間的生動組合,這種創造性的學習方法,既有趣又有啟迪意義。其次,要在多樣化的自主探究的教學下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讓學生多想,多說,多看,養成良好的解題思維習慣,不斷總結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
三、重視化學課堂的實驗教學,是培養探究能力的關鍵
化學實驗具有生動、直觀、鮮明的特點,極易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如:在做《粗鹽的初步提純》的實驗中,制作過濾器時,有同學發現濾紙折好后,放入漏斗內,與漏斗的角度不吻合,始終不能緊貼漏斗內壁,這引起了這些同學的探究欲望,于是我在全班同學中提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大家的反復實踐,發現第二次對折濾紙時,不能再兩邊對齊,要挫開一定的角度對折后再打開,這樣放進漏斗內就能與漏斗角度吻合,潤濕后緊貼漏斗內壁了。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在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容許學生采取的不同手段。只要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解決問題,建立科學的分析方法,就應當給予肯定,允許殊途同歸,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巧妙設計建構知識的問題線索,是培養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多樣化的探究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建構知識的問題線索,精心選擇合適的素材作為學生探究問題的依據,激發學生的思維,層層突破,促使學生化學的知識體系不斷完善。比如,學習飽和溶液時,我以硝酸鉀為例設置了這樣一些問題:
1.硝酸鉀在水中是否可以無限制的溶解?
2.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能否無限制的溶解硝酸鉀?
3.如果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鉀不能再溶解了,有沒有辦法繼續使它溶解?
4.在一定溫度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鉀了,但是可不可以再溶解其它物質?
5.怎樣判斷硝酸鉀溶液是否飽和?
6.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利用我提供的硝酸鉀,蒸餾水以及實驗儀器逐一探討這些問題,并且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驗現象和結論,這樣,就體現了探究過程的開放性、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參與討論的主動性。無論他們回答的怎樣,我都要耐心地傾聽,并適時地加以鼓勵、糾正和總結,然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回歸到教材,找到落腳點,最后歸納得出飽和溶液的概念,并進一步理解了它的含義和注意點,這樣學生對于飽和溶液的概念就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了,而是從更深層次理解了。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勇于嘗試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十分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上進行大膽嘗試和探索,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