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指揮棒的牽引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很難讓課堂充滿激情,課堂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靶場,學生上課就像士兵練習打靶。教師時不時提醒學生這是重要知識點,如何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如何分析這道題目,甚至隨時來幾道突擊訓練題目。高中語文閱讀難道就這樣嗎?如何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綻放生命的光彩,迸發智慧的火花呢?本文選取一些教學案例進行探討。
一、當前高考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窺視
迫于高考升學的壓力,原本高中語文那一篇篇優秀的課文是學生美好的精神食糧,如今全部當成一篇篇閱讀訓練的材料。老師們分析一篇課文就要與考試考點聯系起來,分析語句的修辭手法,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社會啟示意義等。于是,教材中那些優美的語句,富有人文化、哲理化的句子反倒分析得較少,原本一些可以讓學生朗讀的優美段落,為了節省時間,竟然跳過直接講重點考試內容。
在高中課程中,那些選修課程也只是選擇高考實用性強的教材,例如《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唐宋散文選讀》《語言文字規范與應用》《中國現代散文選讀》等。其他與高考內容關系不大的《戲劇欣賞》《常用文體寫作》《傳記選讀》則不會選用。對于擴大閱讀視野來說,這些選修課程里的教材其實往往不夠。
二、課堂增加“佐料”,教學綻放光彩
根據筆者多年的閱讀教學經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綻放光彩,其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給閱讀教學增加“佐料”。教師可以根據必修與選修教材資源,進行適當的整合,讓一篇篇獨立的課文同類似的課文能聯系起來,構成語文氣息,具體如下:
(一)教學要“鑄魂”,融入“人文味”
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為此,中學語文教學必須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因此除了重視知識的傳播,還要重視人文精神的陶冶。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自信,展現豪情,樹立信念,獲得感悟,確立高尚人格。例如,必修二教材中《冰心:巴金這個人》這篇課文,教師可以適當地介紹冰心、巴金兩位文學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代表作品,然后再從整體上讓學生把握文章主題,體會冰心與巴金之間的友情,深入體會純真友情;最后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探討一些關于友情的問題,培養健康向上的友情觀。
此外,在課文中,教師可以插入一些歷史上關于名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以及古典詩詞、名言警句等,這些課外知識反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梢哉f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人文味”,會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鑄造學生的靈魂。
(二)教學要“詩化”,植入“文學味”
課堂上教師時不時提醒的考查知識點或解題技巧將教材中那些原本充滿詩意的文本變成傳授閱讀思路技巧和答題要點的經典例子。在現行各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文學類作品所占的比例還是最高的。為此,要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現“詩化”,必須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才是上策。
例如,必修二教材中《毛澤東詞兩首》,對詞中秋的意象,教師可以拓展一下有關秋景的描繪詩句。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如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草本搖落而變衰”、秋瑾的“秋風秋雨愁煞人”等,還有馬致遠的《秋思》,這些都是寫悲秋的,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呢?很自然地通過對比引入下面的課文問題探討。
再如,必修二教材中《再別康橋》,教師可以介紹我國古往今來有關離別的詩歌,讓學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師可以這么提問:自古寫離別之詩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結合大家的閱讀情況,能否說一說自己比較熟悉的還記得的有哪些詩詞?例如,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g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
在高中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可以引領學生品味沉郁、飄逸、幽雅、豪邁、諷刺、幽默等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文學語言。在高中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王國,閱讀經典,豐富人生。
(三)教學要“生活化”,引入“生活味”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中,語文課堂需要活生生的課堂生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生活化的例子。一則則真實的生活故事能活躍課堂氣氛。要想給高中語文課堂引入“生活味”,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例如,學習食指的《熱愛生命》詩歌時,考慮到詩歌寫作“文革”時期的特定環境。對于“文革”歷史,教師只需做一般介紹;然后對詩歌章節加以分析,而對于詩歌中某些細節部分學生確實不太理解的,建議讓學生放棄轉而聯系到“熱愛生命”的話題進行探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闡述對生命的理解,結合生活中與生命有關的新鮮案例,讓學生們說一說。比如,最近由馬來西亞飛往北京的MH370馬航失聯的消息一直是國際熱點話題。自從失聯后,多個國家第一時間共同參與搜尋救援任務,這體現了國際人民對生命的重視。還有,近期南方持續降雨,造成南方多地洪澇,多地短時間普降大雨、大暴雨等。國家氣象局就在相應地區及時發布山地、泥石流、滑坡信息,這些新聞的播報其實也是人們對生命的重視。
(四)教學要“感情化”,注入“人情味”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真正引導學生并付出真情,讓學生的感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感情化”的境界。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想注入“人情味”,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文化,挖掘與發掘教材的感情資源,讓學生向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感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眷念故土、關愛社會、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
例如,在必修二教材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長江之歌》《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中感受熱愛祖國的感情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以及中國情節,從《我的母親》中體會那自然樸素而又充滿感情的語言中領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從柯靈的《魚書》中體悟“古往今來,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無垢的友誼之上”的友情……
三、小結與反思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精彩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對于閱讀教學的生命能否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正確的理解新課標,理解教材。教師應當認真對待不同學段不同課文,以多種角度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這正是語文教師的價值所在。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只有立足文本,不斷創新,添加“佐料”,才能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綻放“語文”花朵。
參考文獻:
[1]申繼亮.新世紀教師角色重塑:教師發展之本[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語文課程標準編制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呂世虎等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4]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黃偉斌 東莞實驗中學 523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