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當前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顯著。作文作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點模塊,其低效局面由來已久。眾多語文教育學家也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善與應對措施。那么鑒于作文教學出現的困難情境,我們該如何解決?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討。
一、當前課堂作文教學的現狀
(一)教材中寫作知識系統性缺失
中學語文教學自成體系缺乏系統性的意識,對作文教學的概念比較模糊。教師毫無章法的教,學生沒有規律的學,導致作文水平越來越差,學生也越來越怕作文課。教材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教學目標難以實現不能歸咎于教材,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作文教學特殊性的狀態,就一味的地強化或把學生不熟悉的內容強塞進去,這樣教學將難以跨越,會呈現一種低效率。學生很難去理解到底該如何學習寫作文,教師也陷入該如何教好作文的困境。
(二)對教材認識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
在傳統教學觀念上,只有不斷的積累閱讀,從中汲取營養,仿照寫作。傳統的教學認為大量的讀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語言功底加深,而且在閱讀中可以掌握其布局和語言風格,讀的越多就越會寫作。這種現象導致了大部分學校對教學認識的不確定性,只一味的要求閱讀。當然,多讀書是我們提高寫作水平的要素之一,但我們不能顧此失彼,從閱讀中吸收,只是一種間接的掌握,不能當作學習寫作的主要渠道,否則事半功倍。實際情況則是,教師對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認識非常有限,經常導致無法準確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指導,導致其作文訓練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因而學生自身對教材認識太過模糊。
(三)教學內容的無序化狀態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合理順序,在教學實踐中安排得很不合理,由于作文教學隨意性較大,教師搞不清楚每個階段應該達到的標準。有的教師直接把怎樣寫一件事,用這件事所牽扯的一系列問題都拖出來講個遍,學生感覺枯燥,注意力完全不集中,老師在講臺面前洋洋灑灑地講了一節課,最后總結講了什么,什么都不知道。完全不理會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有沒有吸收。有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則在課堂上讓學生即興發揮,只要能想出來的都可以寫出來,這種方法一時或許可以提高學生一些積極性,但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是停滯不前。有的教師則是按著自己的想法走,覺得今天要寫一篇文章了,便隨意的根據教參布置一篇,稍微講解一些,剩下的時間則是讓學生自己發揮自己的想象,這種教學水平效率低,老師不費勁,學生還是按照自己的老路子寫作。這些教師的教學正體現了現在無序化教學的通病。從上面可以看出,現今教師無序化的教學模式在作文教學中比比可見,這已然成為中學作文教學的難解之題,導致了中學生作文水平停滯不前。
(四)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認知水平低
由于生活圈有限,中學生學習緊張,沉重的學業負擔使他們很少有時間去閱讀、去發現新鮮的生活源泉,導致閱讀量少,語言貧乏,語言表達水平不高。等到拿起筆來寫作文時則感覺一片空白,無話可說,難以下筆。我們發現大多數中學生缺乏對人生以及社會的思考,甚至從沒有思考過。究其原因則是生活經驗匱乏,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閱讀去感知外面的世界,只能埋頭于試卷、作業之中。少了一種審視的眼光與想法,猶如籠中之鳥視野狹隘,更加沒有真情實感敘述,文章假大空,自然寫不出好文章。
二、優化課堂作文教學,提高寫作水平的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重點在于“學”
教學的重點在于“學”,而不是教,教是為了不教。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多教師發出這樣一種聲音,我們一人之力根本無法改變當前的教育環境。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那么我們課堂教學就應該從一人到一群再發展到一個壯大的群體。一些老教師,教了幾十年書,即使不拿課本都能抓重點,講作文。先批改再把好的作文篩選當眾夸獎,示范讀一遍,一節課也就完全結束了,這種應試的教學模式至今還很普遍。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認識到教學過程的重點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正確的學。以學生為主體,是因為學生需要獨自面對社會,而社會不需要毫無主動性的學生,因而教師要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前提下,由“授人以魚”變成“授人以漁”,這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強化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所在。例如,教師布置一篇作文,老師應該讓學生先行自我構造,在腦中有個整體的框架,以此為支架,再行填充。老師的作用就是一個引導者帶領學生創造情境,循序漸進的深入。
(二)強化學生的基本寫作技能、寫作訓練
一個優秀的老師必須有扎實的文學素養作為基石。作文的功底及其重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完整的計劃,并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從點到面再到整體熟練地掌握各種文體的技巧和要點。能夠從中體悟有章可循,防止寫作時的生搬硬套,雜亂無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謹記讓學生自己學,自行探索。老師的教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關鍵還在于學生反復的寫作訓練,勤于動筆,把每日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表達出來。但是無論如何,教師都需要合理的介入指導學生的作文訓練,保證其效果。另外,不能毫無節制的訓練而忽略學生的心理及情感,不要把這種訓練變成一種負擔,要寓教于樂。
(三)創新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每到寫作文,學生難以下筆無話可說,沒有感情想要表達,成為當前的一大難題。這種現狀遲遲得不到解決。學生之所以寫作難,下筆難,是因為對作文存在一種害怕心理,所以首要目的就是令學生愛上寫作,讓學生從“逼著寫”到“我要寫”。那么培養學生的創新作文首先要將學生置于情景之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打破前人傳統的思維方式,大膽創新,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思維角度去挖掘新的東西,循序漸進的培養出學生創新的意識。作文是我們表達真情實感的一個重要工具,生活中處處都是寫作的題材,要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從內心有感而發,有情可抒。例如日常的生活,課外的所見所聞。學生要學會記錄生活的趣事,要因為興趣而寫作。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方法。endprint
(四)完善教師教法,優化作文指導用書
教師的教學常常停留在理論層面,對學生提高作文水平沒有一個高度的認識,忽視了作文的實踐性,光說不做,永遠不能夠得到提高。教師要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常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專門的作文練習課程,能讓學生產生自主性和積極性,而不是昏昏欲睡。只有把寫作理論與寫作策略及實踐相結合的作文指導,才能使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切勿過分強調理論或實踐,矯枉過正。在教師改善教學的同時,相關的作文指導用書也必須得到完善,不能讓學生停留在枯燥無味的作文教學中,要優化書本,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思維一步步的指導和自主操作,有針對性的指導,使作文教學實現最優化發展。
(五)建立新的作文教學評價體系
學校對老師的作文教學進行考察、評價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關系。學校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的寫作數量及教師批改作文的情況,忽略了學生寫作的質量。因此學校要提高教師的作文教學質量就必須制定相關的科學性的作文教學評價機制。從著重對寫作的次數和教師作文批改評語的片面評價轉到對作文教學的全程性評價及關注作文的質量。作文教學評價體系的目的主要從關心作文教學的數量到學生作文素養的提高。作文教學評價主體由學校評價轉變為學生、教師、學校領導等多種角色共同評價。在作文教學評價內容上根據教學特點及目的設定評價體系具體性且可操作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建立學生自主的寫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發揮學生寫作的主體地位。
三、結語
中學作文教學現狀由來已久,我們需要不斷地努力創新,解決這些難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源頭開始改善,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要構建好框架,以學生學為主體,強化學生的寫作技能;引導學生創新的學習,激發學生興趣;建立新的評價體系,關注作文質量實現作文教學的最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l]蔡偉.新語文教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曹明海,錢加清.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3]于漪.于漪:追求綜合效應[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李新宇主編.語文教育學新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卿成,常生木主編.寫作方法指南[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0.
[7]閻立欽,倪文錦.語文教育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姬云屹.高中作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語文學刊,2010,(5).
[9]李小軍.作文教學中的材料積累與教法初探[J].文學教育,2007,(11).
[10]潘鳳蘭.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語文,2009,(12).
[11]尚金蘭.也論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0,(SB).
[12]盧傳梁.對作文教學現狀與對策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3,(01).
[13]黃清.中學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
(戴麗娜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 22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