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聲



大量子商務、網絡游戲、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公司,能否掀起A股上市潮,不論對投資者還是創業公司來說,都值得期待。
從2012年年底,A股市場IPO進入冰封期,直到2014年夏天,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有了真正重啟的跡象。與此同時,從2013年下半年起,中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正在掀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境外上市熱潮。僅在2014年上半年,就有47家中國企業在分別于香港主板、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和香港創業板所等5個境外市場成功上市。
以下內容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截至2014年7月)
在美國資本市場史上,曾經出現過五波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赴美IPO熱潮。
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企業通過IPO在美國證券市場募集到35億美元資金,創下了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又一個頂點。根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第二季度在美上市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募集資金數額占到總額了63%。
境外資本市場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著內地互聯網企業?
一方面,從2012年11月起,A股市場就處在停滯狀態,期間經歷了數次反復,重啟之門終難打開,搖擺不定的局勢也造成了一部分本想在內地資本市場尋求融資的企業轉赴境外上市。“國內上市實行政府主導的核準制,上市機會難以爭取,上市時間遙遙無期且不確定性大,而境外上市實行市場主導的注冊制,快速便捷,企業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备偺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葉玉盛對《東方企業家》記者分析說,這就導致了部分企業奔赴境外資本市場尋求融資。
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如同雨后春筍般紛紛涌出,而這些公司往往都有一個特點,在上市融資之前未必能讓企業滿足A股上市的盈利標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根據傳統工業發展而制定的A股標準,目前還不能允許這些創新科技公司登陸,而海外資本市場在這些方面則寬容很多。
因此,盡管境外上市的中介成本較高,但相較于內地上市的隱性成本,境外上市融資成本相對較低。
但寬松的境外上市環境并不意味著監管的寬松,其中也包括納稅方面,境內外稅收規定不一致,對企業來說“存在一定的稅收風險”。而且,“境外市場對企業環保、勞工、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企業將付出一定的改制成本,潛在的訴訟風險也會增加。”葉玉盛對《東方企業家》表示。
數據顯示,2014年已然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年”。有評論指出,現在全球互聯網是以美國為核心和受其控制,中國要在互聯網經濟上獲得安全保障并打造核心競爭力,迫切需要培育本土資本控制的大型互聯網企業。與此同行,在今年1月份IPO重啟后不久,監管層因擔心股市下跌而再次關閉了一級市場。半年后,中國證監會宣布,已核準12家企業的新股首發申請,其中上證所6家,深交所中小板1家、創業板5家,這也是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再度重啟后的第二批新股批文。
隨著新股發行的閘門再度打開,IPO重啟這只“靴子”的落地,如何留住本土優質互聯網企業,讓A股投資者分享其“成長盛宴”是監管層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不久前,管理層表態,未來創業板對于互聯網等高科技公司將降低門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暴風影音將成為首批考驗A股市場“誠意”的互聯網公司。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大量子商務、網絡游戲、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公司,能否掀起A股上市潮,不論對投資者還是創業公司來說,都值得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