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堯
當互聯網金融領域激戰正酣時,電信運營商忽然參戰,是不得已還是勇于創新?
2014年入夏,三大電信運營商集體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4月,中國電信基于翼支付推出了理財產品“添益寶”。隨后,中國聯通深圳分公司推出了“話費寶”,廣東分公司也推出“沃百富”,二者都是基金理財產品。中國移動也在開發名叫“和聚寶”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近年,互聯網金融領域可謂高潮迭起,備受矚目。隨著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跟進。此刻電信運營商們也來“摻和”。2014年7月4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綜合管理部主任康彥榮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運營商已不再滿足扮演“管道”角色,正嘗試基于互聯網進行金融創新。
聯通黏住用戶
2014年6月4日,有消息稱,廣東聯通正與百度合作研發一款通信理財產品。聯通支付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衛兵在介紹這款產品時表示,這款產品的名字叫“沃百富”,其除了具有類似余額寶的理財功能,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盤活用戶的套餐預付款和購買合約機的費用,用戶只要將其轉存入被捆綁的基金賬戶就可以獲得收益。
就在不久前,聯通深圳分公司與安信基金合作也推出過一款名為“話費寶”的理財產品,它與“沃百富”十分相似。有人認為這兩款產品有同質化傾向,李衛兵解釋說:“這只是不同的地方公司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嘗試,兩款產品最大共同點是其支付平臺都是聯通支付,如果他們進展順利將在全國推廣。”
除了互聯網金融產品,聯通最重要的發力點其實是聯通支付。李衛兵表示,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聯通支付與各大基金公司合作,也設計了自己的互聯網產品。2014年初,聯通支付已經通過招標確定了一家合作基金,并開始在湖南試點。
康彥榮認為,聯通的這幾款產品更像是通信產品的增值服務。一位金融機構人士分析,“之前用戶購買合約機和套餐的資金是一筆巨額財富,運營商用這筆錢可以創造不少收入。”現在,基金公司將這比資金凍結后,將按照運營商與用戶的合約,每月為用戶支付費用,在保障運營商的收賬同時,也能讓用戶得利。
聯通生產這些理財產品自然不是只想跟用戶分享收益,康彥榮說,他們最終目的還是為黏住用戶。通信行業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服務用戶,增加黏性。余額寶的成功給他們帶來了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啟示。
互聯網時代到來后,據李衛兵介紹,聯通的定位依然是服務于通信主業,他并不想做一個專業的理財工具,最重要的還是在提供通信服務基礎上,幫用戶理財。金融機構還能與聯通結合,共同增加用戶數量。但“手機錢包”移動支付絕對是中國聯通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互聯網金融。
康彥榮認為:“運營商嘗試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動因在于他們利潤下行,短信業務已經被蠶食,話費只能越來越便宜,各種社交應用(如微信、QQ)對他們形成巨大的替代。發展互聯網金融也可以理解為是其黏住用戶的嘗試。”
電信誠意十足
中國電信將互聯網金融作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這一點與中國聯通將其作為通信服務補充的思路十分不同。
去年9月,中國電信便將其支付產品翼支付的發展方向確定為互聯網金融。據翼支付總經理羅來峰介紹,早在2012年,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就提出翼支付要做電子金融。但直到2013年余額寶和理財通等產品出現,他們才最終確定了以翼支付為核心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的目標。
要發展互聯網金融,翼支付必須結合自身資源發展產品。據悉,翼支付現有注冊用戶達8000萬之眾,企業賬戶也有13萬,預計2014年將達到3100萬。羅來峰說:“在對翼支付的用戶進行分類分析之后,發現個人用戶存在理財需求,中小企業賬戶則面臨融資難題,就確定了信貸和理財為突破口”。
在理財方面,翼支付計劃打造財富管理中心平臺,向用戶提供投資理財服務,并依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打造適合各類用戶的不同產品。在信貸方面,翼支付向銀行和保險公司投出了橄欖枝,合力為小微企業提供小額信貸服務。
隨后,翼支付在2013年9月推出了小微企業融資——“天翼貸”。眾所周知,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約為15%—20%,“天翼貸”則可以將年利率降至10%—12%。2014年5月,翼支付終于獲得了基金銷售支付牌照,避免了成為基金公司渠道的命運。
為實現長期發展,其還進行差異化競爭。翼支付比余額寶等產品更具操作的便捷性,其可以直接在翼支付賬戶中計算收益,并即刻轉出。在2014年4月30日,翼支付理財產品“添益寶”上線短短數月后,就獲得了25萬用戶之眾。
羅來峰說:“互聯網金融是利潤點,但移動支付是基礎,能帶來用戶和沉淀資金。”中國電信還試圖構筑起以支付為核心的生態圈,囊括民生服務、電商、O2O、社交和互聯網金融。
康彥榮分析道:“運營商從事互聯網金融有其獨有的優勢,第一是他們有網絡;第二是他們有龐大的用戶群;第三是他們有國企背景,有更好的信用,這對金融產品來講尤為重要。”
移動最為謹慎
中國移動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最為謹慎的一個。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中移電商)商戶合作總監譚志立說,中國移動是在2013年開始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眼下名為“和聚寶”的產品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就要與公眾見面。這款產品也是與基金公司合作的產物,用戶也需要將資金存入其賬戶就能獲得收益。
中國移動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態度與中國電信并不相同,卻與中國聯通十分相似。他們也將這一產品作為通信和支付業務的增值服務。譚志立認為,這款金融產品是移動為用戶提供的一款便捷的金融服務,可以增加用戶黏性。在農村金融方面,譚志立說:“中國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投資渠道很少,中國移動是有品牌號召力的,能有所作為。”
與其對待互聯網金融的態度相比,中國移動對待移動支付可謂用心。據悉,中國移動正打算以其支付工具“和包”和NFC技術為基礎,大力發展移動支付。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NFC移動支付技術上,三大運營商都十分重視。中國聯通2014年即將推出其NFC產品;中國電信不僅有NFC移動支付還嘗試短信和二維碼支付;中國移動在這一領域則是最舍得下血本的。
根據《中國移動定制終端產品白皮書》,中國移動計劃在2014年銷售3000萬臺NFC終端,吸引600萬用戶,并銷售1億張NFC-USIM卡。中移動還加大了補貼NFC終端的力度。
除NFC之外,中移電商也是其重要的業務。中國移動將禮品電子化后,以電子券禮品向用戶推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據悉,2012年,中移電商的交易規模還只有約400億元,2013年則跳躍式發展至1300億元。注冊用戶也由不足400萬個猛增至約7000萬個。據預測,2014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元。目前,NFC支付的交易規模只有幾十億元,但未來發展將不可限量。
據康彥榮分析:“運營商實際是在探索,除了支付肯定要形成閉環,包括互聯網金融都是嘗試。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運營商也想成為平臺,結合自己的基礎網絡,成為類似騰訊阿里的平臺,增加用戶黏性,再向其他領域拓展,對他們來講才算比較成功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