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瑞濱
初中英語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新課標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而開發性創造性思維能力正是我們傳統教學中常常忽略的一項能力。創造力的核心就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所以,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即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增長開拓新領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使學生在達到交際目的和豐富自身的同時,創造出內涵深刻,形式多樣的語言。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創設聲、光、色、圖俱佳的交互式教學環境,使學生感到新鮮,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望。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向學生展現全新的視聽效果,把教材中的情景內容以更生動的形式展現于眼前,又或是把時間的起始、發生、發展乃至結果整個過程——再現。使學習內容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圖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成了始終保持高度學習興趣的主動參與者,寓教于樂得以落到實處。形象思維的基礎是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想像能力(包括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在這方面多媒體課件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軟件工具以及從網絡上獲取的各種教學信息),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既重視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建構主義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在老師幫助下,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反對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灌輸,反對迷信書本,迷信權威;因而基于建構主義的新型教學模式最有利于培養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發散思維。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性思維,也稱作求異思維,是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的一環,它可以使在同一客體不變的事物中求得變化。課堂教學中,若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即可經常性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創設情景,培養學生聯想求異的思維方式。發展聯想求異思維對培養創新思維是有很大作用的。善于聯想求異思維的人不容易受傳統理論和舊觀點的束縛,而會不斷探索未知領域,不斷提出多方面的新觀點。善于聯想的人才能夠最大限度地萌發新思路。現行的新教材在編排上注重了情景教學,充分體現了交際法的運用與推廣。但是,只滿足于利用教材上的情景而缺乏創新,教學方法就會呆板,學生思維難以活躍,更談不上思維的聯想求異性的培養了。
三、拓展學生想象能力。
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出現取決于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模式是創設各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和創造過程。所以,教師在挖掘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形式、選擇教學方法上要多下功夫。另外,筆者建議學生多看英文報紙、英語節目等,這樣他們會學到很多最新的英語,為他們的思維發散作好準備。有意識地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課本中有很多可以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素材,每一篇閱讀課文前都有before you read,可指導學生通過看標題以及插圖后,結合平時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想象大膽猜測或推測課文的內容并回答一些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go for it九年級的unit11,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預測課文中可能回涉及到的內容。if you need help with your homework, how would you ask these people? 1.your mother or father? 2.your best friend 3.a teacher。
四、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初中階段的孩子因為心理成長周期的原因自制力還不夠強,如果按照傳統一成不變的思路上課,就難免會出現“上面一個瘋子,下面一群傻子”的局面,或者是學生的手和嘴毫無章法地亂動、屁股“坐不住”,弄得課堂鬧哄哄。授課老師只有不斷地換“花樣”,抓住學生“眼球”,才能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授課老師盡心盡力地去設計、創造輕松、愉快、和諧、有效的課堂。發揮利用教師特長、學生的愛好及學校現有的條件,既“導”又“演”,把課堂教學融入到唱歌、跳舞、繪畫、看電影、做游戲之中發揮隱性教育作用。引導創新思維課堂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主渠道。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大舞臺,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時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走出課堂探索疑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快樂學習、互動學習等新模式,多方位地設計各種思考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利用現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五、培養學生不同類型的新思維。
人們使用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任務型教學活動,是讓學習者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
課堂活動的任務化是英語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手段。有了任務,學生的思維、直覺和想象就會從一定的方面展開,心智活動就會少阻滯,多流暢,從而在較少的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思想,促成詞語、觀念和聯想的流暢。有了任務,語言學習就能從知識的講解和規則的理解,發展到意義的表達和能力的培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交際情景的創設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規則進行新思維,表達新概念。所以,在很多任務型活動中,學生是一個需要被肯定、被褒揚,需要體驗成功喜悅的群體。
總之,英語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把創新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改變教育觀念,培育出有扎實基礎、創新精神、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鵬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