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鵬
【摘 要】在教學過程當中,課程管理占用的時間是較多的,對于一節只有45分鐘的課程而言,占用過多的時間管理課堂必然會影響教學效率。因此,有效的課堂管理是確保教學質量的一個保障,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管理也是很多教師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下,師生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對于教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對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進行探索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策略
引言
作為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保障,課堂教學管理是十分中重要的。課堂教學管理的特點在于能夠對課堂中的心理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而提供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結構得到優化,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本文主要針對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如何實現高效管理進行分析。
1.新課程標準下中學教學管理原則
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管理是確保高質量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新的師生關系以及新的教學目的改革中,教學管理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教學管理的原則直接反映了教學管理的規律,因此在實施教學管理之前要對其原則加以認識,在遵守其原則下實施課堂教學管理行為,確保教學管理行之有效。
第一,遵守目標導向性原則。教學管理的目的就是能夠保證教學目標可以順利的完成。好的教學管理目標也能夠使得學生和教師的心理同步,對學生和教師活動有更好的指向,這樣教學活動才能跟隨預定的方向而進行。
第二,遵守主體性原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中學生的認識水平處于較為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有自主意識,因而在進行課堂教學管理中應該讓學生擁有管理的主動權,使其認識到自己作為班級管理一員應當承擔的責任,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而促進教學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還能使得中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挖掘。
第三,遵守開放性原則。所謂開放性就是指在中學課堂教學管理中要把原來“三心”的模式打破,向開放性發展,使得課堂教學管理能夠和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體現面向現代化的精神。
第四,遵守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管理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在推進中學課堂教學管理水平的過程中,要遵守以上原則,在這些原則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策略。
2.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策略探究
高效的課堂是指教師對學生施加的控制較少,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能最大限度的發展,而且教學活動能在課堂中順利的進行,對教師產生的干預少。
2.1創設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而作為課堂組織者和管理者的教師,則應該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首先,中學教學應提高自身對課堂運作的水平,對于在課堂上的任何現象都能夠及時發現,一旦學生在課堂中出現問題則能夠及時的避免,矯正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確保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一些教學活動,使得全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而不是在課堂中做一些和課堂無關的事情。例如,南昌二十三中八年級二班一名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經常看小說,其英語教師原先都是直接無視他,但是這名學生反而得寸進尺,肆無忌憚地向周圍的學生講小說的情節,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秩序。對此,該英語教師和一些優秀教師專家探討交流后,在課堂上通常會設置一些活動,然后讓這名學生和其他學生一起參與,盡管這個學生在最開始參與活動都很不情愿,但是久而久之,當他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時也就慢慢的融入其中。
其次,中學教師還應該具備較高的移情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能夠轉換自己的角色,經常的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移情可以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愈發的密切,課堂的氣氛也就更好。例如,一個中學生很喜歡小動物,經常小貓小狗帶到課堂中,使得課堂經常一片嘩然。其語文教師對此十分生氣,經常對其進行批評,學生不但沒有改正,反而使得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不久,新來的班主任發現了這個問題,隨后提出要讓這名學生擔任班級動物飼養組長,在課外活動中由他指導學生要如何對待動物,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但沒有對教師產生抵觸心理,反而對教師越來越尊重,對于教師的意見也會虛心接受。
最后,教師對學生還應該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對于班級中的任何一個學生都要有合理的期望,給予學生平等的對待。
2.2處理好課堂問題行為
在教學的過程中阻礙教學的行為被稱之為課堂問題行為。中學生處于一個叛逆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產生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這些行為不但影響了正常教學的發展,而且也會阻礙學生自身的發展。因而,對這些課堂問題行為進行控制十分重要。
有的學生產生問題行為是因為想引起教師的注意。對此教師可以采用無聲回應,也就是在其進行問題行為時教師不理睬,直到學生自覺停止行為。
對一些自尊心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對其行為的不滿。這樣既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不會影響正常教學。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以及交流等形式對產生問題行為的學生加以管理。針對不同的問題行為,教師不可一鍋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結論
總而言之,進行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得學生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中學教師在采用課堂教學策略時要善于變化從實際出發,在新課標理念下有序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欒文娣.課堂問題行為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J].教育心理,2009,(10):45~47
[2]黃羽輝.新課程標準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9,06:64-66
[3]麻瑞珍.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2:3
(作者單位:甘肅省碌曲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