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青+張玉祥
一、類人猿的誕生
考古學家發現大約在八百萬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質變遷,山崩地裂,導致大量森林消失,靈長類動物(包括古猿)經常受到猛獸的追殺,種群數量和平均壽命均銳減。在生存危機中,在跟猛獸的生死搏斗中,能夠直立行走的古猿拿起地上的石塊打擊猛獸,一擊得勝。這一擊是直立行走的古猿的一個重大發現,從此類人猿誕生了。
二、文字跟語言相伴而生
石塊、棍棒是類人猿在情急之下發明的簡單的工具,是其手的延伸,類人猿之間通過各種肢體動作,夾雜著不同叫聲展示發生的事件,反復的體會、交流,約定俗成的把特定的行為事件跟特定的叫聲聯系起來,這些特定叫聲就是原始的語言(其他動物有),肢體的展示就是原始的文字。因此,語言跟文字是相伴而生的。
由于類人猿能夠展示肢體的動作和發音能力都有限,在它們之間交流思想是很困難的。但是隨著工具的使用,類人猿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用來交流思想的肢體語言動作越來越復雜,相關的叫聲也越來越豐富。經過長期的積累,代代相傳,類人猿的行為能力、群體合作能力、發音能力、想象思維能力都在不斷的提高,豐富了群體的語言,促進了腦容量的增加。大約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類人猿的腦容量已得到明顯的增加。量的積累孕育著質的飛躍。大約在二百萬年前類人猿的一個支脈突破了肢體動作的限制,發明了用圖畫、圖形、圖案來展示事物的方法。圖畫、圖形、圖案是文字的前身,或者可以稱之為潛文字。潛文字拓展了交流的內容,同時也豐富了交流過程中對應的語言。可見,豐富的語言是靠潛文字拓展,靠潛文字來支撐的。掌握潛文字的類人猿加快了自身進化的過程,從而進化成為智人。
三、潛文字是類人猿最偉大的發明
由于類人猿的一個支脈發明了用圖畫、圖形、圖案展示事件,交流思想的方法,可以無限拓展思維的空間,實現了腦的延伸,使個體的智慧流傳給群體,流傳給族群,代代相傳,由瞬間變成永恒,促進了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轉化,優化了大腦,使得這一類人猿支脈的大腦深度進化從而成為智人,最終進化成為人類。因此,潛文字的發明是類人猿最偉大的發明??脊艑W的一些發現也表明在200萬年前以后智人的腦容量得到快速的增加。
潛文字是人類獨有的,大約在200萬年前到50萬年前的時間內,生活在地球上的類人猿有多個支脈,其中就有分布在歐洲內很先進的一個支脈——尼安德特人。只是沒有發明潛文字,導致它們在150萬年前的時間內,都只能通過肢體動作夾雜著叫聲來交流思想,其思維能力、行為能力、語言能力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大腦沒有深度進化。據考證,大約在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在幾乎滅絕的情況,部分的被人類同化了。
四、火的使用和文字的發明
大約在四五十萬年前,北京猿人已經使用了火,但長時間不會人工取火。大約到二十萬年前,北京猿人在洞外制作石器的過程中,發現某些石塊間通過撞擊可以取火。大約在五萬年前燧氏發明了用燧石(火石)取火的方法,此后華人能自如的廣泛的使用火,從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度用了四十萬年)。有考古證據表明,距今兩萬年前華人已經能批量制作陶器,而華人發明陶器的時間更早??脊虐l現,一萬年前華人發明了瓷器,華人把各種重要的圖畫、圖形、圖案(畫山、畫水、畫動物、樹、草、森林等)簡化后刻印在各種器物上(如陶器、竹器、甲骨及生活的洞壁、墻壁上)發明了文字。河南賈湖發現刻在龜甲上的符號(被稱之為甲骨文)距今八千年。可以推斷至少在兩萬年前后華人就有了文字,可在出土的黑色陶器中得到考證。
文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類人猿進化成人類的橋梁,是人類獨有的。最初,在各族群流傳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它來源于如畫山、畫水草、畫樹木、畫森林、畫場景、畫動物、畫事件、畫圖案。文字跟語言把形、意、音通過反復展示約定熟成的聯系起來的整體,語言文字(包括潛文字和原始文字)串聯在了一起。形意相同的文字不同族群約定的讀音是不同的,出現語言的多樣性是必然的。大約在六千年前華人在制作陶瓷的過程中,無意制作出了青銅器,于是發明了金屬冶煉制造技術,從此華人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創造了東方盛世和東方文明。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許多諸侯國,文字各有區別,給各國之間的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統一文字形成了漢字為小篆,但其很繁瑣,于是在民間流行了一種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鐘繇又創造了更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一直延續到清末時期。由于所產生的各行各業、各門各類繁多的文字跟民眾有限的常用語言之間極不對稱。所以漢語文出現了危機,有被華人拋棄的趨勢。新中國成立后,對當時的漢語文做了幾項重大的改良。首先化繁為簡使用簡體字。另外突出常用字教學,淡化專業字和古文字,壓縮字的數量,再有引入漢語拼音,給漢字正音,使漢語文實現了華麗的轉身,迎來了新中國快速的崛起,只是第二項在近幾年打了折扣,導致現代漢語文又出現了問題。但我堅信再經過適當的改良,漢語文將會成為中外普遍歡迎的最好的語言。
幾千年前開始出現的拼音文字,會說就會寫,很好學,后來居上,受到了多國家、多民族的青睞。它是語言的符號,是先有語言后有文字的,它的音與形之間沒有任何聯系,它徹底拋棄了象形文字。從這種文字本身不會構成形象與邏輯的聯系,只是因為它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好學的優勢,僅僅在一千多年后就超過了東方文明而創造了西方文明。我們在贊嘆它的同時更應反思我們的漢語文的問題并盡快解決。
工具是手的延伸,文字是腦的延伸,是類人猿走向人類的橋梁,文字跟語言是相伴而生的。通俗的、穩定的、豐富的語言是依靠潛文字的發明,文字的發明而形成的。而拼音文字是在有了豐富語言之后出現的一種表達語言的符號。所以通過拼音文字來談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文字是極其可笑的的無稽之談。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狄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