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芳
早產兒為胎齡在28~37周的不成熟嬰兒, 機體抵抗力及其衰弱, 易受到外界影響, 同時醫院環境內壓力源(燈光、噪聲、不恰當擺位及觸摸、執行醫療護理措施等)均可對新生兒導致不良影響, 導致早產兒生長發育受到較大的影響[1]。大量國內外護理及醫學文獻循證發現, NICU環境對新生兒的不良影響是導致其日后總發病率的重要因素。為對新生兒重癥監護中心環境對早產兒不良影響進行觀察, 并探討有效的治療措施, 作者對本院收治的76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新生兒重癥監護中心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早產兒, 男41例, 女35例, 出生至進入重癥監護室最短時間為1 h, 最長時間為2 d, 胎齡28~36周,平均孕周為(32.86±2.17)周。重癥監護室內使用儀器主要有心電監護儀、呼吸機、輻射搶救臺、負壓吸引器、暖箱、微量輸液泵、空氣凈化器、推注泵等。
1.2 方法 對重癥監護中心醫療儀器使用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患兒日常護理、重癥監護室內光線、室內噪聲等進行統計。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 具體如下:①模擬黑夜, 拉緊室內窗簾, 同時對室內光線進行調節, 用黑布覆蓋暖箱;模擬白天時將窗簾拉開, 將室內光線適當調整, 取去暖箱上黑布;在進行操作時, 將大燈關閉, 將床旁燈開啟, 嚴禁用光線對患兒眼睛進行直射。②控制室內噪聲, 聲音刺激在60 dB內, 嚴禁出現高頻聲音, 將儀器的報警音量適當調低, 同時醫護人員要反應迅速, 當報警器報警時要立即反應并關閉,醫護人員在室內盡量控制走路、說話及操作時產生的音量。③對新生兒的皮膚黏膜進行保護, 根據新生兒皮膚特點選擇抗過敏、透氣性良好的電極片, 每天對電極片進行更換, 同時對新生兒局部皮膚情況進行觀察, 間隔2 h對血氧飽和度探頭進行更換。④新生兒身體特征較為特殊, 因此醫護人員在操作時要盡量避免患兒頸部及頭部伸展過度, 同時保證其下巴輕微向下內收或放置中心位置, 維持鼻孔形狀的穩定,避免對鼻部T形區域造成損傷, 保證中隔完整, 避免四肢內收、外展等過度, 維持軀干伸直;將膝蓋維持在中心位, 避免肩膀內收, 將其手放置在嘴邊。⑤在對新生兒實施侵入性操作前或者新生兒哭鬧時, 對其進行非營養性吸吮, 協調新生兒吸吮-呼吸協調能力, 同時對嬰兒進行安撫, 緩解其疼痛, 避免患兒哭泣。⑥當新生兒病情穩定后采用正規國際標準按摩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撫觸, 每次維持15 min, 2次/d, 均在喂奶前30 min前進行。⑦減少對患兒的刺激, 盡量避免過度頻繁的穿刺, 在有創操作時可采用奶嘴對其進行安慰;盡量集中各項護理, 減少對患兒的睡眠的操作, 當患兒處于疲憊狀態時, 盡量不要驚醒患兒, 治療前輕柔觸摸或用輕柔聲音將患兒喚醒。⑧患兒蘇醒后, 在室內播放輕音樂, 同時可將鮮艷的玩具放置在暖箱周圍, 盡量放置在視線內20 cm部位。
2.1 調查結果顯示物理刺激(聲刺激、光刺激、體位影響)、醫療環境影響(侵入性治療、觸摸次數過多、疼痛刺激)等均可對早產兒造成不良影響。
2.2 經積極治療及干預 患兒出生后14 d攝奶量為(525.36±81.22)ml/d, 患兒出生后14 d體質量平均增長量為(402.32±45.16)g。
常規情況下,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噪音水平為50~70 dB,相較普通兒科病房明顯較高。即使將早產兒放置在保溫箱內亦無法保證其免于受到噪音的影響, 同時保溫箱自身在工作時可產生50~60 dB噪聲[2]。當與氧氣罩、輸液泵、呼吸機等生命支持裝置聯合使用時, 箱內噪聲明顯提高;噪音可導致患兒呼吸節律、脈搏、血氧飽和度及血壓等發生改變, 同時對早產兒的睡眠造成影響。噪聲突然加大時可導致患兒顱內壓明顯升高[3]。胎兒在子宮內長期處于黑暗環境, 早產兒接受光刺激時間較早導致不良效果。強光作為應激源可導致機體出現應激反應, 導致患兒出現呼吸不規則、心跳呼吸頻率加快、呼吸暫停、體重增長不理想等狀態, 長時間的觸摸刺激導致其行為發展緩慢[4]。有研究顯示采用良好的體位有助于改善患兒的睡眠質量, 同時減少了胃食管返流現象的發生。侵入性治療及過多觸摸等可對新生兒導致較大的刺激,導致其生長激素的分泌周期被打亂, 疾病恢復及生長發育較差, 同時睡眠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及發育。在靜脈穿刺、足跟采血、胃管插入等操作中, 患兒機體承受著較大的痛苦, 同時機體應激反應導致其海馬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受體緩慢, 不利于其健康生長及發育。在對新生兒進行重癥監護時注意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因素,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對于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聲刺激、光刺激、體位影響、疼痛刺激等均可對早產兒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經有效的干預后, 患兒攝奶量及體質量增長量等均出現明顯改善, 由此可知, 針對新生兒重癥監護中心環境中可能引起早產兒不適感, 影響其健康發育的因素進行相應的干預效果顯著, 有助于促進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及發育。
[1]楊春燕.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床旁超聲心動圖篩查的臨床意義.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3, 28(20):1597.
[2]譚舉方.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相關因素分析與治療進展.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2):320.
[3]吳俊超.NICU患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23):5751.
[4]陳歷耋.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13, 16(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