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資源短缺,城鄉差距大,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得不到有效保障,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文章通過深入分析我國城鄉之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城鄉差異;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一、相關理論和概念
(一)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性質。非競爭性使消費者對公共產品總是有擴大消費的傾向,非排他性則容易產生 “搭便車”現象,并且公共產品的投資成本大,個人和企業也沒有承擔如此雄厚資金成本的能力,因此公共產品必須由政府來向全體社會公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就是一種以服務為形式的公共產品。
(二)公共服務供給理論。從政府供給論到多中心供給論,公共服務供給理論不斷發展完善。政府供給論以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為代表,基于公共產品理論,提出公共產品必須要由政府來提供。多中心供給論則基于治理理論,強調政府必須與企業、公共組織共同承擔公共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每個社會成員無論其身份、職業、年齡、社會地位,都能夠平等地享受到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并不是指“平均化”,而是力求每個社會成員均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達到最基本的健康水平和生存標準。
二、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現狀
通過對“軟件”、“硬件”兩方面,對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投入兩項指標,分析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現狀。
(一)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力資源現狀。根據《2013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在最近五年間,城市每千人口中衛生技術人員由2008年的6.68人增長到2012年的8.55人,而農村則由2.80人增長到3.41人,城市與農村的衛生技術人員增長速度差距明顯,大多數衛生人員流向了城市。同時,在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注冊護士的絕對數量上,2012年城市地區分別是3.19人和3.65人,而農村地區則分別只有1.40人和1.09人,城市所擁有的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幾乎是農村的兩到三倍。城鄉之間的衛生人力資源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均呈現出非均等化狀態。
(二)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設施投入現狀。關于基礎設施方面的城鄉差異我們可以選取城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這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來分析。依據《2013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截止到2012年,農村的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只有3.11張,而城市擁有6.88張,比農村的兩倍還多。與此同時,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數在2008年僅有0.96張,到了2012年也才1.24張。農村地區醫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農民的基本衛生服務得不到有效保障,逐漸拉開與城市的差距,加劇了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向非均等化方向發展。
三、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公共衛生資源分配不均。通過對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現狀分析,無論是從衛生技術人員還是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在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上都存在著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大部分的衛生資源投入流向了城市地區,而農村的衛生資源投入的很少,城鄉公共衛生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尤為明顯。
(二)城鄉醫療衛生籌資水平差距較大。由于城市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城市與農村在公共衛生籌資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政府對農村的醫療衛生機構投入的財政資源相對較少,農村的醫療籌資水平遠不如城市,城鄉醫療衛生籌資水平上的差距影響了農村居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三)城鄉二元的醫療保障制度。城鄉二元的醫療保障制度,城鎮居民醫療衛生保障制度把進城務工人員排除在外,進城務工的農村流動人員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醫療衛生保障。同時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對于城鎮居民來說也相對較低。
四、促進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對策
(一)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高我國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一方面在醫療衛生人員的質量上,加強衛生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衛生人員素質;另一方面全力完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衛生硬件設施建設。
(二)合理分布公共醫療衛生資源。政府應依據各地區的公共衛生需求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對于人口密集、需求量大的城市地區,提高衛生資源的供給數量。農村地區人口相對較少,農村醫療機構的就診率較低,就要合理地整合農村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減少衛生資源的浪費。
(三)完善財政體制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作為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主要供給者,基層政府的醫療衛生資源的供給能力起到關鍵的作用。省級政府要根據市縣政府的經濟狀況,加大對市縣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要落實好省直管縣的政策,在財政轉移支付方面直接落實到縣一級,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率。
(四)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支付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鄉鎮企業經濟,設法為農民創收。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支付能力,既要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也要適當對農村居民進行救助,減輕農民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Dennis C. Mueller. Public Choic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 [美]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等.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3] 陳昌盛,蔡躍洲等.中國政府公共服務:體制變遷與地區綜合評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 解奎.城鄉衛生醫療服務均等化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5] 馬海濤,姜愛華等.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3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鐘曉杰(1993- )男,漢,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