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是13億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和美好憧憬。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個領域進行努力。在社會領域,有效的社會治理可以從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心三個方面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有效的社會治理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社會治理;中國夢;創新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在社會領域,社會治理的成效關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才能夠解決好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而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基本保障。
一、社會治理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的期盼。在社會領域,社會治理創新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宗旨,關涉到廣大人民群眾最為感同身受的個人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有效的社會治理可以從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心三個方面助推中國夢的實現,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一)國家安全
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這個國家得以興旺發達的前提和基礎。一個國家長期處于戰亂的狀態或者存在安全隱患,且不說能夠走上“復興之路”,實現國家的現代化,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恐怕這個國家是否能夠獨立存在都是一個未知數。國家不安全,一切都是空想,實現中國夢也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有效的社會治理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保障機制,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痹趯崿F國家安全的基礎上,才能夠進一步談發展,這就好比一幢大樓,只有根基扎得穩,才能夠蓋成高樓大廈。通過社會有效治理維護好國家安全,讓經濟社會發展平穩有序,才能夠向中國夢的實現更邁一步。
(二)社會安定
在國家安全的基礎上,就要追求社會安定。人類社會發展史反復證明,一個穩定和安全的發展環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進步、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昌明最不可缺少的基礎性條件。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蓖ㄟ^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形成并保持穩定和安全的社會秩序,讓老百姓感到安全踏實,讓經濟社會發展平穩有序,進而增進社會進步、增強社會活力,使不同社會群體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和諧共處。從而使中國夢的實現在一團和氣中得到順利實現。
(三)人民安心
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民安心。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當今社會,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等無不沖擊著人民傳統的生活方式。現代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風險的社會,人民群眾的生活已經由“我餓”轉變為“我怕”,單從物質上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寧和生活上的安定。通過有效的社會治理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使人民在心理上平和而知足,從而“各盡所能”地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盡自己的一份力。
二、創新社會治理的途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夢的實現不是通過個別社會精英的力量所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社會治理創新激勵人民參與實現中國夢的全過程。在日益個體化的現代社會中,個人的自主意識、利益意識日益增強,幾乎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自身獨特的訴求,這種“碎片化”的訴求無法讓廣大人民群眾形成團結一致的合力。只有通過有效的社會治理才可以讓被解散了的“原子化”的個人,在同一個目標下重新匯聚起來,激發人們為努力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熱情。
(一)堅持走群眾路線
當前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涉及利益格局的再調整,但“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我國的國體和政體都決定了改革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創新社會治理,充分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方面,通過暢通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另一方面,社會治理創新實際上在做人的工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通過夯實社會治理的群眾基礎,可以凝聚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匯集起改革的共識,為改革的深入提供強大的動力。最終做到在改革中謀發展,在發展中求穩定,以和諧推動實現改革的最終目標。
(二)關注和改善民生
“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幸福夢”,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在物價、就業、教育、住房、就醫等方面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歷史已充分證明,只有代表民意、傾聽民聲、關注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的政權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長久。民生是一個國家的形象窗口,關注和改善民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边@就要求社會治理的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將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促進發展中關注民生,在深化改革中維系民安,在統籌協調中實現民樂,在維護穩定中促進民和。
作者簡介:于璽(1990- ),女,碩士,暨南大學社會科學部,研究方向:多元文化與國情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