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批指導案例6號——黃澤富、何伯瓊、何熠訴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處罰案的發布引發了學界熱烈的討論。該案件的爭議點在于沒收較大數額財產是否要舉行聽證,對《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等”字應作何理解。文章將運用法律解釋方法對《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進行法律解釋,并最終證明沒收較大數額的財產應當適用聽證程序。
【關鍵詞】沒收較大數額財產;聽證程序;法律解釋
一、案件回放與法院判決
2005年6月2日,金堂工商局會同金堂縣文體廣電局、金堂縣公安局對原告黃澤富、何伯瓊、何熠的門面房進行檢查,因原告未能出示《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金堂工商局出具了《扣留財物通知書》,決定扣留原告的32臺電腦主機。何伯瓊對該扣押行為及扣押電腦主機數量有異議遂訴至法院,認為實際扣押了其33臺電腦主機,并請求撤銷該《扣留財物通知書》。2005年10月8日金堂縣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決,維持了該《扣留財物通知書》,但同時確認金堂工商局扣押了何伯瓊33臺電腦主機。同年10月12日,金堂工商局以原告的行為違反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沒收在何伯瓊商業樓扣留的從事違法經營活動的電腦主機32臺”。
黃澤富、何伯瓊、何熠對金堂工商局的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四川省金堂縣人民法院于2006年5月25日作出行政判決,撤銷了金堂工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宣判后,金堂工商局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6年9月28日以同樣的事實作出行政判決,維持一審法院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判決。生效裁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雖然該條規定沒有明確列舉“沒收財產”,但是該條中的“等”系不完全列舉,應當包括與明文列舉的“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類似的其他對相對人權益產生較大影響的行政處罰。為了保證行政相對人充分行使陳述權和申辯權,保障行政處罰決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對沒收較大數額財產的行政處罰,也應當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適用聽證程序。關于沒收較大數額的財產標準,應比照《四川省行政處罰聽證程序暫行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較大數額的罰款,是指對非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以1000元以上,對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以20000元以上罰款”中對罰款數額的規定。因此,金堂工商局沒收黃澤富等三人32臺電腦主機的行政處罰決定,應屬沒收較大數額的財產,對黃澤富等三人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的行為,金堂工商局在作出行政處罰前應當告知被處罰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本案中,金堂工商局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只按照行政處罰一般程序告知黃澤富等三人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而沒有告知聽證權利,違反了法定程序,依法應予撤銷。
處理這一案件就是要論證沒收數額較大的財產是否應當適用聽證程序。《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只明確提到“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適用聽證程序,并沒有提及沒收數額較大財產,但同時法條又以一“等”字,給了法官解釋的空間。這里的“等”是不完全列舉的“等外”之意,還是“完全列舉”的等內之意呢?沒收數額較大的財產是否應適用聽證程序呢?這需要運用法律解釋方法來解答。下面,筆者將先簡要介紹法律解釋方法的相關概念,然后再運用不同的法律解釋方法來解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二、法律解釋方法及其位序
法律解釋方法就是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案件裁判的大前提——法律規范,進行解釋所運用的具體方法、手段。由于法律規范的模糊性、不周延性以及現實情況的復雜性,在許多案件中,法官適用法律規范前需要對該規范進行解釋,這就需要運用法律解釋方法。
對于法律解釋方法的種類劃分,國內外學術界有不同觀點。綜合各家觀點,我認為法律解釋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文義解釋、論理解釋、歷史解釋和目的解釋。其中,論理解釋又包括體系解釋、擴張解釋與限縮解釋、類推解釋與反對解釋、當然解釋。
那么,這些法律解釋方法之間的位序如何?在解釋法律規范時,應該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這些法律解釋方法嗎?關于法律解釋方法的位序先后,目前并沒有定論,但國內外學界一致承認文義解釋的優先性。經過文義解釋如果獲得單一結論,就得出解釋的最終結果;如果獲得復數結論,就需要再采用其他解釋方法。解釋者在選擇其他解釋方法時,必須在各種解釋方法之間進行衡量、選擇,并論證使用這一解釋方法獲得結論的合理性。
接下來,筆者將運用法律解釋方法對《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進行法律解釋,以論證適用聽證程序的范圍包含沒收較大數額的財產。
三、沒收較大數額財產應當適用聽證程序——以法律解釋方法論證
(一)以文義解釋方法論證
文義解釋,是指按照法律條文用語的文義及通常使用方式,來闡釋法律的意義內容。法律條文是由文字詞句構成,要想確定法律條文的意義,必須先確定其詞句的意義。因此,法律解釋,必須先由文義解釋入手,且所作解釋不能超過可能的文義。否則,就超出了法律解釋的范圍,而進入另一階段的造法活動。解釋法律,應尊重法條文義,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及其穩定性、可預測性價值。作文義解釋時,一般應按照詞句的通常意義解釋。因為法律是為了全體社會成員而設,是社會生活規范,應當考慮社會成員的理解力,并且法律概念多取于日常生活用語。但如果日常生活用語在成為法律專用名詞之后,有其特殊意義而與日常生活用語不同,則應按法律上的特殊意義解釋。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中“等”作何解釋?以文義解釋的方法,我們參照《新華字典》對“等”的解釋。在《新華字典》中,“等”用作助詞時,既可表示列舉未盡,還存在列舉之外的情形,如:關羽、張飛等不悅;也可用于列舉后煞筆,表示列舉已盡,如: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等”既有“等內”之意也有“等外”也有“等內”之意,根據文義解釋,得出了兩種可能的結論,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法律解釋方法進行解釋。endprint
(二)以歷史解釋方法論證
歷史解釋是指法律解釋者通過對一項法律規范產生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的分析,發現該法律規范的真實含義。歷史解釋又稱法意解釋、沿革解釋、主觀目的解釋。歷史解釋方法的運用,是最為符合法治精神的,這是其根本的實踐價值所在。通過運用歷史解釋方法,回到法律規范制定的歷史文件、歷史背景中,幫助法律解釋者理解立法者制定法律規范時的意圖和目的,了解法律規范的真實含義,真正做到“依法”,符合法治精神。考察中外法律解釋實踐,運用歷史解釋方法一般要考慮三種情況:一是立法的一般歷史背景;二是該法律的制定過程;三是同一項法律的修改過程或發展史。對《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運用歷史解釋方法進行解釋,可以參考該項法律規范制定過程中的歷史文件。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曾提交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該報告中指出,草案第四十二條中規定,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責令停產停業、吊銷營業執照、較大數額罰款”三種行政處罰,當事人可以要求舉行聽證。有些代表提出,這一規定對保證行政機關正確地處理違法行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是必要的,但這項制度僅適用于這三種行政處罰,范圍較窄,吊銷各種許可證和執照也是對當事人權益影響較大的行政處罰,建議擴大允許聽證的范圍,更充分地保護當事人權益。因此,建議將這一規定修改為:“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的報告明確指出草案適用聽證程序的范圍較窄,建議擴大允許聽證的范圍,以更充分地保護當事人權益,并建議對原規定進行修改,除了建議將吊銷營業執照修改為吊銷許可證或執照,還在列舉之后加了“等”字。可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添加的“等”,應是“等外”之意,包含了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之外未列舉的情形。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的這份報告在1996年3月16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上得以通過。1996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通過,其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采納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的建議。
由此可見,根據《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這份文件,我們可以得出,適用聽證程序的范圍除了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還應包含其他未列舉情形,法條里的“等”表示列舉未盡,是“等外”之意。但是,沒收數額較大的財產是否應屬于適用聽證程序的未列舉情形呢?對此歷史解釋法無法解答,我們還需要借助其他法律解釋方法進行論證。
(三)以目的解釋方法論證
目的解釋,又稱客觀目的解釋,是指依據“符合理性的”或“在現行有效的法秩序框架內客觀上所要求的”目的對法律規范進行解釋。它與歷史解釋不同,歷史解釋探尋的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的本意、目的,而目的解釋探尋的是法律規范所應當符合的客觀目的。因此,運用目的解釋方法時會涉及利益衡量、價值判斷。這就要求解釋者在作出目的解釋時進行合理性、正當性論證,讓法律解釋者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行使自由裁量權,以期最大程度地保障法律決定的可接受性或正當性。
根據目的解釋方法,我們首先應探究聽證程序的設置目的和價值追求。行政聽證程序是指聽取當事人意見,給予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機會的法律程序。行政聽證程序是在適應約束擴張的行政權,保護弱小個體合法權益的需要中產生并發展的,它要求行政機關在采取對行政相對人權益產生較大影響的行為時,給予相對人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并為自己辯解的機會,以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其實質是程序公正。沒收財產,當數額達到較大程度,對行政相對人的生產、生活會造成重要大影響,影響相對人的財產權益,如果相對人有需要,應為其舉行聽證會,給予其陳述、申辯的機會,這樣才能有效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限制行政權力的擴張。
因此,沒收較大數額的財產應適用聽證程序,它符合聽證程序的設置目的和價值追求。但較大數額如何認定呢?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9月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沒收財產是否應當進行聽證及經營藥品行為等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中稱:“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行政機關作出沒收較大數額財產的行政處罰決定前,未告知當事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的,應當根據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確認該行政處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有關較大數額的標準問題,實行中央垂直領導的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沒收處罰決定,應參照國務院部委的有關較大數額罰款標準的規定認定;其他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沒收處罰決定,應參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相關規定認定。”根據該答復,黃澤富、何伯瓊、何熠訴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處罰案的較大數額的認定應根據《四川省行政處罰聽證程序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根據《四川省行政處罰聽證程序暫行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較大數額的罰款,是指對非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以1000元以上,對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以20000元以上罰款”,金堂工商局沒收黃澤富等三人32臺電腦主機的行政處罰決定,應屬沒收較大數額的財產,應當適用聽證程序。
參考文獻
[1] 姜福東.返回方法論的法律解釋學[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39-140.
[2] 梁慧星.論法律解釋方法[J].比較法研究,1993(1):47-48.
[3] 蔣惠嶺.歷史解釋法 歷史解釋法在司法裁判中的應用[J].法律適用,2000(11):38.
[4] 任國松.法律解釋方法的位序[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0-32.
[5] 劉勉義.行政聽證程序價值內涵研究[J].行政法學研究, 1998(1):46-47.
作者簡介:吳塵,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