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泊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轉變,賄賂案件的數量逐年增多、涉案金額不斷增加、賄賂形式不斷翻新、損害程度亦不斷加大。為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穩定、健康發展,我國根據賄賂犯罪發展的新動向,不斷加大對賄賂犯罪相關立法的發展與完善力度,使賄賂犯罪的立法技術日益成熟、立法觀念更加趨于理性。為進一步加大對賄賂犯罪的立法規范,文章歸納了當前賄賂犯罪的顯著特點,深入剖析了當前賄賂犯罪的成因,提出了關于防范和遏制賄賂犯罪的建議。
【關鍵詞】賄賂犯罪;特點;成因;建議
一、 當前賄賂犯罪的顯著特點
(一)犯罪手段隱蔽智能。犯罪分子為逃避法律的制裁,實施犯罪更加隱蔽,作案手法更加復雜,如:借領導干部家中婚喪嫁娶、患病、子女上學等因由送高額禮金;以獎金、顧問費、咨詢費、勞務費等名義送行賄;有的則以邀請參加出席會議為名提供免費旅游、度假、發紀念品為名行賄;有的以提供住房、交通工具的免費使用權為名進行行賄,等等,致使案件辦理過程調查取證難、認定難。
(二)犯罪領域不斷拓展。以往賄賂犯罪的高發區集中在建筑領域、金融部門、商業企業,而近年來更逐步向權利機關、政府部門蔓延。其中,黨政領導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成為行賄重點領域,甚至以往較少發生賄賂犯罪的新聞宣傳、科教文衛、教育科研等別人眼中的“清水衙門”也成了多發區,賄賂犯罪已向社會多領域、多行業滲透。
(三)犯罪主體多元化。以往行賄受賄的主體大都為個人,而近些年公款行賄、單位行賄這種“公賄”行為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獎勵而要留出一定比例作為報酬已成為潛規則,“小金庫”的屢禁不絕無疑為此類犯罪提供了方便。
(四)群體化犯罪多發。從已查處的案件來看,群體性趨勢逐步上升,行賄人同時向多人行賄的窩案串案屢見不鮮。在某些領域和地方,內外勾結、上下勾結的作案現象突出。
(五)涉案金額越來越大。從許多已查處的案件不難發現,當前許多賄賂犯罪的犯罪分子不僅頂風作案,而且有的賄賂金額高得令人咋舌,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已不罕見,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二、關于賄賂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出現偏差。受傳統官本位思想以及西文腐朽思想、享樂主義的影響,個別領導干部和權力擁有者忘記了為民服務的宗旨,拜金思想不斷膨脹,貪圖名利、追求享樂,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謀私的工具,受賄、索賄的罪惡行為由此而生。
(二)體制配套不夠完善。由于改革步伐的加大,新舊體制不斷交替,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司法改革、廉政建設等的建設往往滯后于社會發展。在許多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真空”地帶,有法不依,形同虛設的現象時有發生,為賄賂犯罪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機。立法體制不夠健全,導致賄賂犯罪日益猖獗。
(三)制約監督不夠嚴密。制約監督機制制定不嚴密、不健全,執行不到位,是賄賂犯罪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權力運行過程中預防性的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少,為職務受賄提供了可乘之機。權力監督機關和部門自身體制的特殊性使監督效力發揮不夠,具體表現在本級紀檢監察干部由同級黨委任命,因此難于對本級領導進行切實有效的監督,形式多,舉措少,而上級紀檢監察部門更是鞭長莫及,無法隨時、及時對下級單位領導進行有效的監督制約。當前還不能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視角、全方位的監督網絡也是賄賂案件高發的重要原因。
三、防范和遏制賄賂犯罪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思想引導。要有效遏制賄賂犯罪,在嚴厲打擊的同時,更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多從正面宣傳和引導,充分發揮其對市場經濟的積極影響,減少和防止各種消極現象的發生和泛濫??梢酝ㄟ^正面典型的引導作用,弘揚社會正氣,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切實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各種誘惑的能力。也可以通過反面教材,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加強自我約束,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從思想根源上減少和抑制賄賂犯罪的發生。
(二)強化監督防范。要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加強辦事的透明力度,使權力在陽光下使用,使權力擁有者不敢濫用權力。檢察機關應開展經常性的預防、監督工作,在基層建立預防機構。要充分發揮全社會的監督作用,從源頭上預防賄賂犯罪的發生。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層層有人抓,各個環節有人管,以此形成制衡格局。通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定期輪崗交流制度,嚴格選拔任用干部。
(三)加大立法和懲治力度。立法機關應加快健全防范遏制賄賂犯罪的法律制度,通過以法制權,構筑起有效防范賄賂犯罪的堅固防線。 要嚴懲賄賂犯罪,對于重點區域、重點人群要加大打擊力度,從重從快處罰。要嚴厲打擊黨政領導機關、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中發生的大要案。要嚴厲打擊在國有企業改制、項目投資、建筑工程承發包、土地審批、組織人事工作等領域發生的賄賂案件。同時,要注意研究形勢和政策的變化,研判分析賄賂犯罪發生的規律特點,分析賄賂犯罪可能出現的新特點和新情況,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及時調整工作重點,不讓犯罪形成蔓延之勢。
過去的三十多年,我國在針對賄賂犯罪的立法上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顯著的,但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立法成熟的國家及地區相比,在立法技術的精細程度、司法操作的便利性、特殊賄賂犯罪的懲治力度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因此我們有必要從我國自身國情為出發,對我國賄賂犯罪的立法進行多視角、全方位審視,在遵循國際間共有的刑事法共同準則基礎上,用于借鑒成熟經驗并不斷改進,以此加快完善對我國賄賂犯罪的刑事立法。
參考文獻
[1] 王瑞祥.受賄罪中應取消為他人謀利益的犯罪構成條件[J].理論與現代化,2011(02).
[2] 孟薇.關于完善刑法貪污賄賂罪立法的幾點建議[J].理論觀察,2009(05).
[3] 詹復亮.貪污賄賂罪立法完善的若干問題[J].人民檢察, 200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