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詩穎
【摘 要】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獨立學院中貧困大學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雖然有的貧困生感恩品質良好,能對國家、社會和學校報以感恩的心,但仍然有不少貧困生態度冷漠、感情麻木,很少表現出感恩意識。因此,我們的貧困生感恩教育問題是值得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導資助工作有實效地開展。
【關鍵詞】感恩教育;貧困生;獨立學院
一、 感恩教育的含義
感恩教育就是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漢語詞典對“感恩”一詞的解釋是這樣的:“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感恩教育源遠流長。“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古訓流傳至今。感恩教育就是教會大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外界給予自己的恩惠并學會感恩,把感恩教育和生活世界具有豐富德育意蘊的事件有機結合,并貫穿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 獨立學院貧困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對父母的感恩意識。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來把兒女對父母的恩情視比天高、比海深的事。然而,獨立學院部分貧困生進入高校后,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和照顧,無休止地向父母伸手要錢。他們對父母的養育非但不抱感激之情,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本事,不能給其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讓他在同學面前丟臉。父母的溺愛使他們成了不懂感謝、不會感動的“冷漠一代”。
(二)缺乏對他人的感恩意識。部分獨立學院貧困生以自我為中心,對于同學、朋友等的關心和照顧,不知回報。有的學生缺乏對老師教育之恩的感謝,把老師的諄諄教誨當作是一種平等的交易。對老師尊敬不夠,帶早餐進教室的現象還是經常出現;當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難題后,他們沒有一聲“謝謝”;很多時候,大多數學生與老師迎面走過都視而不見;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甚至出現學生課堂頂撞老師的現象等。
(三)缺乏對學校、社會的感恩意識。獨立學院貧困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幫助。但有的貧困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援助和關懷表現得比較冷漠,反而把貧窮當恥辱,把承認自己曾接受過幫助當恥辱。學校每年都用獎學金、助學金(包括各種企業資助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對校內的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有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在獲得資助后毫不感激,還有更甚者,他們因嫌資助金額太少而怨聲載道。
三、 獨立學院貧困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一)自我修養不高。由于社會閱歷不深,獨立學院貧困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判斷力不強的現象,對一些社會不正之風和不正常現象缺乏辯證的理解,造成認識上的偏差。他們往往在思想意識上偏向自我,喜歡彰顯“個性”。正是由于這種自我認識的偏差,導致許多大學生在感恩意識方面的失衡和欠缺。
(二)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課堂,貧困的壓迫讓一些家長只是辛勤勞動,卻沒能引導子女樹立感恩意識。對貧困家庭而言,應付子女的學費已經壓力巨大,對于特困家庭,其艱難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卻天下同一,貧困家庭即使家庭經濟收入低,他們也始終抱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砸鍋賣鐵也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子女要求。時間久了,孩子就容易把他們得到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他們認為自己理應是被父母寵著的。
(三)學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多年來,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更多是在關注升學率,教學成績主宰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這一價值取向的影響下,感恩教育變得微不足道。學生考入大學后,又將重心放在專業技能的學習上,最關心就業問題。一些高校過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四)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個人利益強烈驅動和經濟利益的巨大誘惑下,一些人拋棄了原來恪守的道德規范。從整個社會來講,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知恩圖報等道德規范在調節和約束人們行為方面的作用嚴重弱化。
四、 加強獨立學院貧困生感恩教育的新舉措
(一)以知恩為基礎,培養貧困生感恩意識。感恩教育首先要讓貧困生了解并體會什么是恩,要讓他們明白所獲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就獨立學院而言,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領域,而高校德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讓學生學會感恩。
(二)以制度為準繩,營造校園感恩氛圍。一個良好的感恩環境將成為實施感恩教育的前提,任何教育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須有科學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感恩教育也如此。例如可以通過建立誠信評價機制將貧困生在學習、考試、生活、消費等方面的誠信狀況納入受資助資格審核的體系之中,實現有效的監督。通過科學的管理,培養感恩意識,促進感恩習慣的養成。
(三)以活動為載體,鑄就貧困生感恩品質。感恩教育要真正滲入學生心靈,關鍵在與能否真正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實踐活動中。獨立學院可以利用感恩節、主體班會等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通過創設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和感恩社會等情境,讓貧困生在實踐中體會和感受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從而使他們從思想上深化感恩意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更好地詮釋和傳遞感恩情懷,從而鑄就他們的感恩品質。
(四)以榜樣為契機,增強感恩教育效能。獨立學院應充分發揮貧困生中的優秀學生的榜樣激勵作用,讓他們起引領的作用,用自身行動去帶領更多學生加入感恩的行列,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來自榜樣的自立、自強和自信的精神,知恩圖報的良好品質,讓感恩教育能夠覆蓋到更多人群,真正增強感恩教育的效能。
(五)以理解為前提,彰顯人文關懷。獨立學院在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時,應該以理解貧困生為前提,保持尊重和謹慎的態度,采用一些更富有人文氣息的方法,對其進行幫助。以充分體現人文關懷,讓學生從老師身上感受溫暖。
(六)以獨立學院為主體,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感恩教育體系。對于每一位貧困生來說,成長的環境就是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感恩教育,也要從這三個方面聯動并進。發揮獨立學院教育的主體功能,重視家庭教育的主導功能,家長需要以身作則,懂得知恩報恩,相互恩愛并將正確的思想觀念灌輸到他們的頭腦中;注重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好網絡、報刊、微博、微信等傳媒工具,推廣和宣傳感恩精神,處處弘揚傳統美德。使貧困生在長期“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感染中,逐漸培養感恩師長、感恩親人、感恩社會的思想境界和良好品格。
參考文獻
[1] 湛紅艷.大學生感恩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
[2] 袁春平,匡茜.感恩教育:一種德育的新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