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樂
【摘 要】農村空巢老人是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個人原因等復雜因素下形成的弱勢群體,文章通過個案輔導與個案介入(臨終關懷)兩種形式,介紹了個案工作應用于農村空巢老人弱勢群體的具體策略;通過支持性和成長性小組工作(活動)兩種形式,介紹了小組工作應用于農村空巢老人弱勢群體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農村空巢老人;個案工作;小組工作
一、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工作之個案工作
(一)個案輔導。農村空巢老人指年齡大于65周歲,無子女或者子女、孫輩等長期不在身邊的、獨自生活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人。一方面,農村空巢老人大都依靠自身勞動力維持生存,受年齡日益增大與身體條件下降的影響,加之子女不在身邊,使其在生理條件壓力環境下角色失調或者自暴自棄,弱化甚至失去了改善生活的動機與能力;另一方面,農村空巢老人長期處于無法傾訴的環境中,或者子女孫輩及周圍人群對其不理不睬,容易產生如孤獨感、抑郁感等不良情緒。因此,個案工作運用于農村空巢老人群體中,能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經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矛盾,使其快樂地、健康地安度晚年。
社會工作者在農村空巢老人的個案輔導中,首先要認真傾聽老人的心靈世界,滿足老人的傾訴需求,通過與老人的充分交流獲取信任,了解其需求以及問題癥結,從而建立關系并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對老人進行個案輔導;其次要應用掌握的心理知識、常識排除其心理壓力,即提高其自主意識并挖掘固有潛能,使其認識自身的各種能力并發揮自身的優勢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挑戰與問題;最后應完成結果評估,根據老人的問題與需求改善個案輔導的方法與內容等項目,另外,對于情況不穩定的農村空巢老人,應予以定期的心理輔導使其不良情緒得以宣泄。
(二)個案介入。農村空巢老人身患重病或臥床不起時,因子女不在身邊、家庭經濟、自我意愿等原因,選擇忍受病痛折磨直到死亡,甚至部分空巢老人在痛苦絕望、抑郁孤獨的心境中選擇自殺。因此,個案介入即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臨終關懷,秉承“價值理念”和“倫理原則”,通過對其提供無私的、長期的關懷照顧,緩解其生理疼痛與心理折磨,使其無痛尊嚴的走向死亡。
社會工作者在農村空巢老人的個案介入中,必須以專業的地位、角色、功能為其提供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照顧,始終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其臨終的全部過程。首先必須為其提供生理方面的照顧與關懷,最大程度的減少老人的臨終病痛,使老人尊嚴的、體面的離世;其次必須為其提供心理方面的陪伴與支持,一方面扮演親人角色,緩解其臨終時無助、痛苦、渴望等復雜的心理情緒,引導其回顧生命中快樂、自豪的回憶,鼓勵其正視死亡的自然規律,承諾替其完成遺愿,使其安心的離世。另一方面扮演宗教人士,使有宗教信仰的老人享受靈性關懷,陪伴其共同面對死亡,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二、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工作之小組工作
農村空巢老人大多具有相同的人生經歷,開展類屬于社會工作的小組活動,將其集中聚集在某一地點,使小組成員象征性的“代替”家庭成員,不僅形成組員之間在生活中互幫互助的局面,而且通過支持、陪伴、成長的方法使其獲得家庭溫暖和精神寄托,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感情問題。具體方法如下:
(一)支持性小組工作。支持性小組工作中指以支持性的干預策略,通過協調、自主、互助等手段,提高農村空巢老人面對壓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幫助其處理各項生活問題,從而使其能夠適應并有效處理現在、未來的生活、感情問題。
支持性小組工作一方面采取協調手段,使組員在分享壓力、經驗、感情等過程得到精神慰藉,通過交流生活、精神、身體等話題得到壓力釋放和情緒緩解,從而在傾聽與傾訴、發泄與安慰、反思與理解的角色轉化中,共情式的響應他人的處境,幫助其緩解與消除失望感、疏離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另一方面采取鼓勵手段,使組員敢于陳述自己的生活矛盾與感情問題,參與分享過程并獲得處理經驗,并且要竭力提高其自助和互助意識,使其在小組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潛能,從而發揮自身的力量去面對和解決問題,不僅提高其增強自信心并減少生活的無望感,而且其在獲得集體歸屬感后能團結一致的采取共同行動以改變現狀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老年人權益保護的講座中,我們社會工作者不僅鼓勵農村空巢老人進行如何改善與子女關系等話題的相互交流和經驗分享,而且向其介紹維護權益的法律手段,如《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等,使其在有限的生命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成長性小組工作。成長性工作小組指通過制定短期性、長期性的小組目標和活動計劃、小組規則、結果評估等內容,促進組員成長并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潛能優勢的小組活動;成長性小組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組長,負責小組的日常工作和開展小組活動。
成長性小組活動首先是農村空巢老人認識、交往、溝通、改變的平臺,以支持性的活動氣氛強調自我改善與改變,充分發展個人固有優勢和潛在能量,促進其思想、感情、行為等方面的蛻變;其次是溝通交流、分享經驗、討論問題、情感宣泄的載體,以學習性的活動氣氛強調自我學習與成長,獲取新看法、新知識和新能力,消除其孤獨、抑郁、無助的負面情緒并增強其生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后是其轉變思想、切換概念的“指路燈”,即成長性小組活動提倡關愛自身思維、關注自身需要、關心自身潛能和認識自我優點,使其以積極主動、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面對、解決問題。
三、結語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方法或者新型職業,其以“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為指導原則,借鑒西方社會的專業理論、方法、知識和技巧,通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方法,解決個人、家庭和群體的生活、工作矛盾,達到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能有效關注農村空巢老人這一弱勢群體,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福利,為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情感等問題提供全新的思路,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文哲民.老年個案工作問題的分析及解決思路[J].社會工作,2012.
[2] 崔煒.空巢老人的心理困境分析與社工介入路徑設計[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