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格列柯是一位備受爭議、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從克里特島到威尼斯到羅馬,最后在西班牙托萊多找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歸宿。他所創造的藝術曾一度被人遺忘,但卻在二百多年后啟發了現代主義藝術的發軔,成為現代主義的淵源。
【關鍵詞】格列柯;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樣式主義
我們一般將后印象主義看作是西方現代主義美術的肇始,而將塞尚視為現代主義之父。但現代主義繪畫大師畢加索卻認為西方第一位現代派畫家是埃爾·格列柯。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西方現代派繪畫第一人”卻是生活于16世紀的歐洲,下面讓我們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讓格列柯的繪畫穿越了二百多年的歷史長河,受到20世紀的藝術家如此的重視與推崇吧!
格列柯出生在克里特島,至于他的出生年月今天已經不可考,只知道大概生于1541——1548年間。此時的克里特島隸屬于威尼斯共和國,但其文化藝術卻顯露出明顯的拜占庭風格。格列柯二十五歲前的生活情況我們也不太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早年經歷了畫圣像畫的訓練,這對他以后藝術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是否于1561年去了威尼斯我們也不能確定,不過移居威尼斯讓他的人生發生了根本的轉折。方興未艾的威尼斯畫派讓年輕的格列柯為之著迷。很快他進入了提香的畫室學習,當然他還受到丁托列托的影響,這從他后來的那些夸張的運動著的人體與作品里強烈的明暗對比中可以辨識一二。
1570年格列柯來到羅馬,此時的格列柯已經諳熟威尼斯畫派的各種繪畫技巧,當時著名的細密畫家克洛維奧還將他推薦給紅衣主教維特博,稱贊他是一位罕有的杰出畫家。在羅馬期間,格列柯開始迷醉于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的藝術,特別是前者夸張的雕塑般的人體形象,他的名作《圣塞巴斯蒂安》顯然脫胎于米開朗基羅。正是由于文藝復興三杰那不可逾越的藝術高度讓一些敏銳的藝術家開始去探索藝術表現的其他可能,希望通過奇巧的形式感、夸張的雅致、濃烈的色彩來超越前輩的藝術,這便產生了樣式主義。顯然格列柯也加入了樣式主義的陣營,不過格列柯比一般的樣式主義藝術家走得更遠,脫離了樣式主義的桎梏,超越了那個時代。威尼斯與羅馬的游歷讓格列柯逐漸脫離了學畫初期的拜占庭圣像畫的畫風,提香、米開朗基羅、丁托列托讓這位來自于克里特島的青年人逐漸走上了文藝復興藝術的繪畫道路。不過,羅馬并未滿足格列柯對藝術聲望與富足生活的追求,后來由于他對米開朗基羅畫于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的指責惹怒了周圍的人,這迫使他不得不離開羅馬去西班牙尋求發展。
1576年格列柯來到了馬德里,但并未得到國王腓力二世的重用,隨后他又去了托萊多城,在這里意外受到當地沒落貴族的擁戴。古都托萊多有著活躍的宗教、文學和藝術氛圍,有著適宜藝術創作的文化生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16世紀的威尼斯和羅馬已經廣受文藝復興運動的洗禮,但同時的托萊多城卻仍處于哥特式的中世紀文化生態中,而架上繪畫對于托萊多的藝術而言也僅僅是幾十年的事情。因此這時候托萊多的藝術現狀與威尼斯、羅馬相較顯得既粗淺又稚嫩,這對于正處于創作旺盛期的格列柯而言未嘗不是好事,他可以自由自在、無所顧忌的去解決藝術上的問題。那時候的托萊多人,希望來自于意大利的格列柯為他們帶來文藝復興的啟蒙,但由于對文藝復興一無所知,所以這位并未完全繼承文藝復興衣缽的格列柯依然得到了優厚的禮遇。格列柯的大膽創新幸運地得到了西班牙人的接受,而年長他二十歲的丁托列托卻沒有那么走運,盡管丁托列托與格列柯的創新相比顯得溫和內斂得多,但仍然備受威尼斯藝評家的非議。遺憾的是格列柯去世后不久,西班牙人終于準確的認識和理解了文藝復興繪畫的內涵,隨即意識到格列柯的繪畫“荒唐無聊不值一提”,此后的二百多年西班牙的藝術圈徹底將這位優秀的藝術家遺忘了。
格列柯的作品直到19世紀30年代才又被浪漫主義藝術家重拾,受到重視。進入20世紀后,他作品中呈現出來的諸多價值與現代主義藝術的某些價值理念不謀而合,被視為現代主義藝術更早的歷史淵源。
塞尚認為作為一個畫家“必須深思熟慮,光靠眼睛是不夠的,還需要深思熟慮”。他表述了現代主義繪畫的一個根本特征,那即是繪畫要表現精神化的視覺形象,對客觀世界的簡單再現已經不再是現代主義藝術家主要任務。從這一層面上看,格列柯和現代主義藝術家有著共同的精神訴求。格列柯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是拜占庭宗教藝術的學習,提升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感知力、進而激發宗教熱情成了格列柯繪畫藝術重要的目標,這與文藝復興運動的主流是相悖的,但卻與現代主義藝術暗合。
區別古典繪畫與現代繪畫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關于色彩在繪畫中地位的認識。西方古典繪畫大都如出一轍地呈現出褐色調,即便是將色彩的地位提到歷史性高度的威尼斯畫派以及后來的浪漫主義,仍舊讓人覺得平淡、缺乏變化。直到印象主義以后西方繪畫才開始了色彩的主體化轉變,色彩成了獨立的繪畫語言而越顯重要。格列柯繪畫的色彩受到了威尼斯畫派的深刻影響,不過他比提香走得更遠,他重塑了形體、線條、光影與色彩的秩序,提升了色彩在繪畫中的表現力。對格列柯的作品稍作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他的畫呈現出不同于古典繪畫的冷灰色,這讓他的作品透出冷峻、緊張、神秘的感覺。在這種有著悲劇色彩的冰冷的背景前,他還慣于畫上一些高純度的紅色和黃色的圣袍,這增添了畫面的戲劇性,讓色彩成了傳遞精神性趣味的主要載體。對色彩所做的超越時代的詮釋正是格列柯藝術價值的又一體現。
格列柯的繪畫對材料本身的自覺強化也給予我們現代主義的審美體驗。西方古典主義繪畫重視繪畫對象質感的表現,因此總是將畫面處理得異常平整,直到威尼斯畫派,畫家們才開始重視繪畫材料本身的美感。筆觸的審美價值經過委拉斯貴茲、倫勃朗的發展,再到印象主義,筆觸肌理真正成為表現藝術家情感的重要途徑。重新審視格列柯的繪畫會發現,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已經熟練地運用筆觸來實現情感的表達,這顯然已經突破了古典主義繪畫的桎梏,透露出明顯的現代主義特征。
綜上所述,格列柯的繪畫藝術直到二百多年后才得到世人重視就不難理解了。作為現代主義繪畫的先行者,他的創作理念和繪畫語言直接或間接地對現代主義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讓我們記住他那些不朽的杰作吧!
參考文獻
[1] 王端廷.西方美術史[M].北京:中央廣播大學出版社,2003.
[2] 丁寧.西方美術史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希]普拉伊塔基斯,胡晶晶譯.格列柯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郭銳,重慶人,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