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嘉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紅柳煤礦,寧夏 靈武 750400)
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造價控制對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通過市場價格機制的運行,從而優化配置資源,合理使用投資,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投資效益,形成統一、開放、協調、有序的建筑市場體系,將政府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職能從行政管理、直接管理轉變為法規管理及協調監督,制定和完善市場中經濟管理規則”。
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由不同的單位參與,工程造價的管理也就很難由一家單位至始至終地進行管理,在沒有技術保障的前提下這種分階段分主體的實施的模式難以實現工程造價的系統性、全程性的管理。通常,可行性研究階段是由某咨詢單位負責編制投資估算,設計階段選擇某設計單位設計,與此對應的設計概算理所當然就由該設計單位院完成,工程招標階段再選擇有編制標底資格的某咨詢單位進行,在工程實施階段由施工企業進行投標報價、與建設單位結算等事宜,竣工后審計部門再對項目投資的全部費用進行審查。這樣導致各階段的工程造價相互割立,關聯性不強,難以實現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此外,忽視前期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
到目前為止,工程界還沒有提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具體方法,缺少一套完整的資料體系和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起基本建設各階段間工程造價管理的數據傳遞、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反饋制度,缺乏約束各方的責任考核制度。
我國現行的全國注冊造價工程師制度的推行,其出發點是期望造價工程師能夠對工程造價的全過程進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數造價工程師的能力、知識結構和日常工作偏重于某一階段的造價管理工作。全國注冊(投資)咨詢工程師制度側重造價人員對建設項目前期決策階段造價管理,如果將這2個制度有機結合,并加強繼續教育,有利于促進造價工程師能力的全面提高、工作崗位和性質的轉變,極大地推動工程造價的全過程管理工作。
EPC模式,即項目總承包交鑰匙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負責項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總承包商的造價工程師承擔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責任,對總承包公司和項目法人負責。有助于強化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過程的延續性,有助于及時發現在工程建設推進過程中工程造價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將信息和改進措施的效果及時向項目法人反饋。
資料和數據傳遞體系如圖2所示,是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指標的聯系、比較,進行分階段系統分析,發現偏差以及偏差的大小、發生環節和原因,提出糾偏改進措施,并考核改進的效果。

圖1 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資料及數據傳遞體系

圖2 數據資料的生成路線圖
在這個體系中,評價用數據資料的生成是個關鍵,數據資料的生成遵循計劃、執行、數據處理、應用和反饋的規律。
投資估算是項目投資決策階段的主要造價文件,是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決策階段各項技術經濟決策,如建設標準水平的確定、建設地點的選擇、工藝的比選、設備的選用等,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的高低。承擔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造價工程師一方面應做好投資估算指標的收集工作。估算指標是編制投資估算的主要依據,既要注重歷史數據的收集,又要根據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和工程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數據進行及時地修正,充分體現指標的現實性、實用性、全面性。另一方面,投資估算的編制應全面考慮,合理估算,充分考慮項目建設過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與風險,并提出應對及防范的措施,避免高估冒算,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有必要培養一批能夠從事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專業隊伍,面向業主和政府的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專業人士,承擔全過程的工程造價咨詢服務,包括項目的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招標標底、工程結算、工程價款的支付與索賠以及竣工結算、竣工決算等,為委托方提供詳盡的工程進展投資情況以及支付情況資料,隨時按照市場波動情況修正投資估算、提出分析意見和控制措施,進行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直到竣工驗收的一體化全過程工程造價跟蹤管理,協助業主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投資進行監控,最終有效地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達到預期的投資目標。
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定期報告制度是定期、動態反映建設項目造價的規范化操作體系,有助于為項目法人、項目管理公司、承包商提供一個工程造價信息交流的平臺,有助于全員和全方位對工程造價進行事前控制,有助于工程建設參加各方及時了解各自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職責。尤其是有助于項目法人在決策中全盤考慮建設項目經濟技術情況,避免和減少過去的“重技術、輕經濟”的現象。報告內容應包括計劃費用、實際費用、偏差費用、發生偏差的原因、采取和擬采取的改進措施、效果分析等。報告周期可以是旬報、月報、季報或年報,一般宜采取月報,既不會造成工作量增加過多,也不會影響報告的指導作用的發揮。
在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中,決策階段的投資估算是項目建設的投資總目標,是建設投資的最高限額目標;設計概算是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管理目標;施工圖預算或工程承包合同價是施工階段的管理目標。各階段的控制目標是有機聯系的整體,相互制約、相互補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補充前者,共同形成工程造價的目標管理體系。
在工程建設中技術與經濟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工程技術人員應處處考慮如何降低工程造價。要有效地管理工程造價,應從組織、技術和經濟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組織上,應明確項目的組織結構,明確承擔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造價工程師的責任和任務,明確管理職能及分工;在技術上重視設計多方案的比選,嚴格審查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施工組織設計,深入技術領域研究節約投資的可能性,在各項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中滲透工程造價管理的觀念;在經濟上,動態地比較工程造價的計劃值和實際值,嚴格審核各項費用支出,采取節獎超罰的制度等。
總之,對工程造價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管理,拋棄當前僅在施工階段進行審查施工圖預算、最終結算建筑工程款這種“亡羊補牢”的被動方法來控制造價,扭轉工程造價失控的局面,消滅那種為了謀取高額利潤而采取“低價劣質,以次充好”、“低報價,高索賠”、“高估冒算”等手段導致的“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等偽劣工程。
[1]吳梅廷.淺談工程造價的全過程管理[J].科技資訊,2012(10).
[2]張寶玲.淺談建設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J].北京水利,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