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創新生態系統觀點的我國科技園區發展觀測

2014-08-22 03:52:26陳向東劉志春
中國軟科學 2014年11期
關鍵詞:生態評價

陳向東,劉志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191)

一、引言

我國科技園區是在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挑戰,歐美日等國不斷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國內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誕生的,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1985年,中央做出《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要在全國選擇若干智力資源密集的地區,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興產業開發區”,1988年批準建立了第一個國家高新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著眼于加快建設經濟大國的戰略目標,國家對高新區進行全國性的布局,高新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1991、1992連續兩年分別批準建設了26和25個國家高新區;1997年,特別批準建立了楊凌農業高新區,2007年升級寧波為國家級高新區。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高新區出現了逆勢增長的態勢,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啟動新一輪省級高新區的升級。截至2013年底,國家在智力密集區、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老工業基地等地區相繼設立了114個國家高新區。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期,國際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核心競爭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要素成本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高新區作為國家、地方政府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承載區域創新、經濟發展建設、社會功能的重要載體,應當抓住這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歷史性機遇,跟上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步伐,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從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研究高新區創新問題,有利于更加直接地引入創新影響要素,為高新區全面診斷創新情況提供依據;同時,有利于更加有的放矢地提出創新發展建議,推動高新區優化創新環境,推動自主創新,優化資源配置。

二、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觀測的相關概念及分析框架

(一)創新生態系統概念及相關研究進展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態系統是指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環境通過進行能量流轉而組成的統一整體,由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通過物質、信息以及能量的轉換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1]。主要包含3方面的內容:態表現生態系統內部的起始資源成分,勢則反映生態系統的外部表現或產出水平,而系統流動特點可以反映生態體系的動態健康發展狀態。整體上看,創新態指物種的資源發展狀態,而勢能則表現物種在生長、發育、學習以及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創新生態系統概念最早源自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于200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維護國家的創新生態體系、信息技術制造和競爭力》[2],該報告指出,國家的技術和創新領導地位取決于有活力的、動態的“創新生態系統”,而非機械的終端對終端的過程。創新生態系統概念提出以來,不少國內外學者都對其展開了研究,主要包括其創新生態系統結構、評價方法研究等方面。

創新生態系統作為一種觀測體系又比較側重區域層面的創新活動,例如,《區域優勢: 硅谷和 128 號公路的文化和競爭》(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Valley,2000)[3]和《硅谷前鋒: 創新和創業的棲息地》( The Silicon Valley Edge: a habita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 eurship,2002 )[4]是兩本關于硅谷研究的著名著作。兩本書不僅詳細地闡述了硅谷的創新文化、創新優勢,而且特別強調硅谷難以復制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業精神需要從生態學的角度去思考;該報告顯示,如果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知識經濟,就必須學會如何建設(而并非單純模仿)一個強有力的知識生態系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杰克遜[5]將創新生態系統與生物學生態系統的類比,并指出:“一個創新生態系統模擬的是復雜關系的經濟動力學而不是能量動力學。”

學者關于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方法探索、模型建立和實證研究等層面,張忠德(2002)構建高新區創新系統模型[6],吳長年、魏婷(2005)則運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區域技術創新活動的生態系統水平進行評價,并對蘇州科技園開展實證研究[7]。孫洪昌(2007)創建了開發區創新生態系統模型,并結合生態學中生態位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響開發區“二次創業”中企業創新發展的問題[8]。何燕子(2007)以區域創新系統的視角進行研究,提出基于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系統的完整結構,指出基于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系統運行的實質是知識的流動[9]。彭瑩瑩(2011)建立了技術創新耦合度與區域績效關聯模型,并對中關村信息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技術創新耦合度進行了實證研究[10]。農添珍(2012)選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進行實證研究,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該區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適宜度進行評價[11]。

學界關于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還處于初期,依托我國科技園區發展現狀及趨勢,開展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較少,對于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和外延并沒有統一的界定,提出的模型種類較多,卻并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的代表性成果,對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內涵的研究急需深化。且相關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對于某一地區某一類科技園區,研究范圍較窄,研究結論和措施建議過于泛化,缺乏針對性。當前,在我國科技園區轉變發展方式、尋求創新驅動內生發展路徑階段,亟待在定性評價的基礎上對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進行定量分析,構建一組合適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并結合實證研究,提出有針對性提升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綜合水平的發展建議,進而推動我國科技園區功能發揮和持續發展。

(二)科技園區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評價框架分析

結合國內外關于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的研究思路,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應落實在對于區域創新生態水平的測評或評價框架上面。通過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基本分析,本文提出評價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運行狀態的基本框架,并期望在此過程中尋求系統發展的正向和負面因素,為系統有序發展提供思路[15]。

對比分析我國科技園區發展狀況,特別是我國科技園區建設的發展狀態,顯然,借助創新生態體系的概念并分析其評價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科技園區發展的創新生態體系測評應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1.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應能維持其組織運行,且保持穩定的自我運作投入能力。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實現創新能力持續穩定,這就需要系統創新活動充滿活力、系統在資金、人才、物資以及政策投入水平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增長性。

2.健康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應能發揮完善的社會價值流動功能。高水平的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應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優化發展具有支持推動作用。高水平的創新生態園區必須充分發揮其流動功能,以保持科技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3.健康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應具有正常的勢能轉換系統。勢能轉換用于描述系統創新活動與經濟產出和社會價值流動過程中的循環過程。

三、科技園區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結合科技園區的特征,提出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科技園區內創新主體及其創新組織形成的創新群落與創新生態環境之間的健康的相互作用,而這些作用主要通過各類要素流動,如價值流動、信息流動、資金流動、物資流動、人才流動來表現,因此,科技園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組織、環境和要素流動3個方面的表征是定義和測評科技園區的創新生態系統發展水平及其系統性的關鍵。

本文將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評價主要分為“態“評價、“流”評價和“勢”評價3個方面。其中:“態”主要用于評價園區創新投入的情況,“勢”主要用于評價創新產出情況,“流”則用來分析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發展的要素流動。本文構建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評價體系,注重一系列有內在聯系、有創新活動代表性、概括科技園區特點的指標要素構成。

(一)“創新態”評價指標內涵

園區創新態由資本態、人才態、物資態以及政策態構成。能夠占據優勢創新態,在各維度均占據較寬的適應幅度,創新態復合體積大的物種,比較容易獲得競爭優勢。擁有較寬人、財、物、政策創新態的科技園區,創新要素更為齊全,能夠顯著降低種群創新成本,促進高效率創新創業的發生。

第一,資金是制約創新活動的首要因素,資本向高利潤方向流動,這是資本的天然稟性,優良的創新體系必然容易獲得較寬和優質的態,同時,能持續獲得較寬和優質態的園區創新系統必然會推動園區的快速、有序、健康發展,因此,資本態體現了科技園區對創新活動的資金投入,資本態越高,表明園區對創新活動的資金投入越多。第二,人才是創新的基礎,一切創新活動均要依靠人來進行,只有聚集相關人才,并使這些人才有發揮能力的空間,才能進行創新活動,人才態越高,園區創新主體能獲得人員的空間越大。第三,物資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必要因素,缺乏必要的物資保證,創新往往不能實現,物資態越高,創新活動獲得物資的空間越大。第四,創新驅動發展日益成為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重大戰略途徑,政策對于創新的推動作用愈發重要,園區的政策態體現的是政策對園區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政策態越高,表明園區創新活動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越大。總體而言,科技園區建設的創新態概念主要體現其相關投入水平。綜上所述,我國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態評價指標構成內涵構成如表1所描述。

表1 科技園區創新態評價指標內涵說明

(二)“生態勢”評價指標內涵

在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中,生態勢代表創新產出,創新產出可以形成3方面的效應。擁有高勢能的科技園區,在創新活動轉換效益的機制體制上面較為完善,擁有比較大的競爭優勢,是園區綜合效益綜合水平高最直觀表現。

生態勢主要包括科技產出、經濟產出和社會產出。科技產出是創新活動的具有學術意義或實際價值的直接結果,包括專利、標準、論文等知識技術產出成果;經濟產出是指創新活動為創新主體帶來的經濟效應,包括高新技術產出、新產品產出、經濟總量等;社會產出表示創新能夠對社會各個方面帶來的積極影響,包括人員就業、財政收入、機制體制創新輻射帶動、發展模式輸出等內容。

表2 科技園區生態勢評價指標體系內涵說明

(三)“生態流”評價指標內涵

創新生態系統中創新活動最重要的表現是要素之間的流動,這一點可以由“生態流”指標來反映。從科技園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水平觀測角度出發,所謂“生態流”指標應能反映系統內部各要素在系統內部和系統外部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流動狀態,特別從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發展的特征考慮,其生態流應包括價值流、信息流、人才流以及物資流。

價值流是指價值創造過程表現出的相關要素流動,表現在以技術要素為核心的研制、增值和轉移過程,以研發人員的創造性智力勞動為基礎,將技術要素轉化成經濟價值的相關要素流,特別通過要素(技術)交換表現出市場價值,價值創造過程的流動程度與技術成果商業化程度成正比;信息流指的是創新生態系統中維持與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交流,在創新過程中既有系統內部之間的信息交流也有系統與外部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創新生態系統中信息量隨著生產的發展以及創新生態系統的進步不斷增加,信息越來越多樣化,創新生態系統的信息流保持通暢,系統的創新才能不斷進步發展。人才作為知識創造活動的主體,活躍的人才流動能夠帶來活躍的創新活動。物資流是創新生態系統中價值創造的重要載體,通過生產過程中物質在各部門之間的流動,實現創新的直接產出。

表3 科技園區生態流評價指標體系內涵說明

四、我國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評價實際觀測

(一)創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

從具體指標選擇上來說,國內外學者應用不同的指標對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進行了評價。在創新投入方面,唐厚興等人以“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技術改造經費支出”“科技經費支出”“外商直接投資”等指標來度量創新資本投入[16-18];劉驊等以“園區R&D人員數量”“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等指標來度量園區人員投入[19];王鵬、陸浩然以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額來度量園區物資投入情況[20];譚宏等以“研發加計扣除所得稅減免額占總研發費用的比重”“財政科技支出與當年財政支出比例”等指標來度量園區政策投入水平[21-22]。

對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的上述評價中,缺乏對創新生態系統活躍程度的考量,因此,本文引入生態流指標來評價系統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頻率。

在創新產出方面,張宗益、張瑩以“當年申請授予專利數”來度量科技成果產出水平[23];謝子遠等分別以“園區GDP”、“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率”來度量園區的經濟產出水平[24-25];胡類明等人以“園區從業人員人均工資”[26],牛玲飛以“當年新注冊企業數”[27]來度量園區的社會效益產出水平。

本文在現有文獻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指標選擇上,按照以下指標選取原則,最終確定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態、勢、流3個維度的具體指標。

1.生態代表性

指標所代表的內容是創新生態系統的綜合反映,選取指標應該結合生態系統健康的特征,測度我國高新區的創新生態系統,全面反映高新區的生態創新。同時,為保障指標體系測度的客觀性,不應該出現過多的信息包容涵蓋以及指標內涵重疊。

2.數據可得性

要求指標數據獲得方式權威,能充分客觀的評價現實情況,指標數據是構建指標體系的基礎,數據必須具備統計充分性的特點才能保證指數構建有效的數據支撐,因此指標統計數據的權威性是構建體系的必要條件。本文指標大部分來源于科技部創新監測與評價體系。

3.綜合性原則

創新生態系統是一個系統中各要素的有機結合,它包括園區內部運行機制、外部抗壓環境以及整體的功能機制,因而建立的指標體系必須能夠將系統主要因素都考慮在內,能夠具有真實特征,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會失之偏頗。筆者通過結合創新生態系統結構給出指標體系。

4.以相對指標為主

由于高新區的面積、人口、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科技創新、經濟產出也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立的指標體系應以相對指標為主,保證對比的結果能夠確切地說明問題,得出有意義的更接近真實性的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綜合評價三級指標體系。其中,創新態對應4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生態流對應4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生態勢對應3個二級指標7個三級指標:

(二)數據來源與評價樣本選擇

創新生態系統評價中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科技部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編制的《中國火炬統計年鑒》《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統計報表》以及《高新區綜合統計報表》。2009年之前認定的53家國家級高新區,包括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創新型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以及其他類型的園區。

20世紀50年代,我們開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初步探索,其中包含了農業發展綱要的通過和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改革開放以后,從1982年至1986年,國家連續五年關注“三農”問題,提倡農村改革和新農村建設;1996年,國家領導提出農村干部隊伍培養的新要求;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提高農民素質、奔小康、創建文明村鎮等目標。國家對農村建設本著“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著重解決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

表4 我國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

(三)創新生態系統綜合評價方法

創新生態系統指標評價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能值分析法、生態學分析法、模糊評價法、神經網絡法等[28]。這些評價方法各有優點和適應范圍,在分析不同問題時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采用的評價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問題時,可以舍棄一部分主成分,從而減少了計算工作量。同時,主成分分析法對原指標變量進行變換后形成的主成分之間彼此相互獨立,消除評價指標之間的相關影響,因而可以減少指標選擇的工作量。在綜合評價函數中,各主成分的權數為其貢獻率,它反映了該主成分包含原始數據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比重,這樣確定權數較客觀、較合理,因而克服了某些評價方法中根據以往經驗確定權數的主觀性[29]。高新區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創新態、生態流以及生態勢等因素耦合而成的復雜生態系統,很難用精確尺度來刻畫。主成分分析法能客觀的確定態、勢、流里各指標對創新生態系統的影響的相對權重,最后通過線性加權綜合評估進行計算研究。因此,本文選取主成分分析法對科技園區創新生態系統綜合水平進行評價。主成分綜合評價法的數學原理如下所示:

設本評價指標體系有n個樣本,每個樣本(在本文中為樣本高新區)對應p項指標:X1,X2,…,Xp,得到原始數據矩陣:

(1)

設ai=a1i,a2i,…,apiT(i=1,2,3…,p)為p個常數向量,用數據矩陣X的p個指標向量作線性組合(即綜合指標向量)為:

Fi=a1iX1+a2iX2+…+apiXp

(2)

F1的方差Var(F1)越大,表示F1所包含的X1,X2,…,Xp中的信息越多。通常要求所有ai具有單位長度,即

(3)

(4)

ci越大,則說明相應的主成分所反映綜合信息的能力越強。

由此,得到綜合得分

(5)

(6)

(四)結果分析

將2012年53家樣本科技園區的相關數據帶入計算得到相關指標值,經過主成分分析,得到2012年53家樣本高新區在態、勢、流3方面的綜合評價水平。

為比較典型高新區在所謂“創新態”“生態流”“生態勢”3個方面的相對位置,本研究分別作出“創新態-生態流”、“創新態-生態勢”、生態流-生態勢”3個二維平面圖,并分別觀測各樣本在相關平面圖的位置,結果如下。

首先是在創新態和生態勢兩者平面上的比較,也是高新區建設的投入與產出類型指標上的比較,如圖1所示。*中位線以全體樣本的平均數作為標準劃分。

圖1 我國高新區樣本點在創新態-生態勢二維平面上的分布①

以4個區間劃分的相關樣本群落分布如表5所示。

可以從圖1看出,位置I區的樣本的態和勢均較高,屬于科技園區健康發展的典型區域;而處于位置II區間的樣本則顯示生態勢相對較高,但創新態相對較低,區域的創新投入資源相對較低但創新產出水平較高,表現出相對更強的創新生態水平,但這樣的樣本數量并不多,并且這些地區偏向生態勢指標的傾向性也并不明顯;處于位置III的樣本更多顯示其創新態高而生態勢相對較低,屬于創新投入相對較高而創新產出水平相對較低的狀況,處于此種狀態的樣本群數量較多;大多數樣本高新區是落在位置IV區域,表現出創新態和生態勢都相對較低的狀態。總體來看,如圖中曲線所示,高新區樣本的創新生態水平表現為投入(創新態)相對大于產出(生態勢),而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由于集中了全國優秀的科研機構和創新人才與資金資源,屬于比較特殊的樣本點,其位置可能不具有一般意義(如略去則如圖1中直線所示)。

表5 我國科技園區樣本在創新態-生態勢平面上的分布組合

其次,從創新態與生態流的關系來看,如圖2所示。

以4個區間劃分的相關樣本群落分布如表6所示。

圖2 我國高新區樣本在創新態-生態流平面圖上的分布觀測

生態流狀態可以用來解釋科技園區樣本點的創新活動,具體的創新生態流動指標表現了相應的高新區的創新活躍水平和動態演進水平,如同自然界生態發展的表現。生態流水平高,通常預示著較高的生態產出水平。從圖2可以看出,我國大多數高新區建設的創新態指標要相對高于其生態流指標(如果將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作為特殊點排除,則此特征更為突出),也就是說,從大多數樣本的生態流水平看,并沒有很好地反映其創新態所表征的投入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來解釋我國大多數科技園區的創新態要高于其生態勢(圖1)的原因。此外,圖2也表現出,樣本區域在此二維平面上的分布是比較分散的,說明不同地區高新區建設的生態發展測度上差異性較大。

第三,從我國高新區的創新生態流與創新生態勢的關系圖形來看(圖3),也存在類似的表現。

以4個區間劃分的相關樣本群落分布如表7所示。

由圖3可知,我國高新區建設的生態流與生態勢有著比較密切的對應關系,除了存在少量相對奇異的樣本點之外,大多數樣本都集中在直線兩側,表現出生態流對于生態勢具有較為直接的相關關系。

表6 我國高新區樣本在創新態-生態流平面上的分布組合

表7 我國高新區樣本在生態流-生態勢平面上的分布組合

圖3 我國高新區樣本在生態流-生態勢平面圖上的分布觀測

五、總結

應用創新生態系統的觀點和方法觀測我國科技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是本文的創新點。創新生態系統按照生態系統的規律和特征運行,強調“態”“勢”“流”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其中,創新態突出了特定地區創新活動的投入狀態,而生態勢則突出了特定地區創新活動的產出水平,而生態流更注重特定地區創新活動的動態發展,本文對三者關系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突出了生態流在創新態和生態勢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表征作用。

根據本文實證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我國不同地區高新區存在一些創新生態系統發展方面的共性問題。從創新態和生態勢之間的關系看,我國高新區樣本呈現投入(創新態)相對大于產出(生態勢)的總體狀態;從創新態和創新生態流之間的關系看,我國大多數高新區的創新態指標要相對高于其生態流指標,即大多數園區的創新流水平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國大多數高新區呈現投入大于產出的現象的原因;從生態勢與生態流的關系看,表現出大多樣本高新區的生態流與生態勢之間具有比較明顯的相關關系。因此,本文得出結論,單純注重科技創新投入的存量指標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將投入轉化為相應的產出,還要關注體現園區創新活力的流量指標,結合我國目前大多數科技園區創新態處于高位水平而生態流產出過低的現狀,本文認為,有針對性地提升高新區生態流的水平,能夠帶動提升創新生態系統綜合水平的快速攀升,因此我國高新區需要從促進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物資流等方面著手,全面提升創新生態系統綜合水平。具體建議如下。

(一)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環境建設

創新人才是高新區創新系統持續運轉的源泉,要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創新人才,加強高新區人才流。第一,加強產業化基地、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載體建設;第二,樹立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特區,引進人才團隊;第三,通過加快專業產業聚集、推進龍頭企業建設等手段大力招攬人才;第四,制定促進人才集聚的政策和相關規劃,吸引海外人才、高層次人才集聚高新區,形成全國人才高地。

(二)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加快資金利用效率

高新區中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多,這些高成長性企業是眾多中小企業中的優質企業群體,也是最具發展潛力和創新精神的群體,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和引導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間接融資仍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單個中小企業在獲取資金流方面處于弱勢地位。近年來我國高新區科技創新經費投入保持較高的增速,但這種擴充速度仍難以滿足創新生態系統運轉對經費的需要,影響了創新生態系統中的資金流動。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加強高新區創新生態系統的資金流動。第一,設置專項發展基金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彌補關鍵領域創新資源投入不足;第二,加強政府投資評審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第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積極推動企業到各級資本市場融資,打破資金配置渠道的封閉性,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改善科技園區創新資金瓶頸問題,推動其創新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三)加強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提升信息、能量流動效率

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科技園區的發展經驗來看,市場經濟尤其是知識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公共服務平臺越完善。科技園區是我國市場經濟發達、知識含量最高的地區,區內的企業對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的需求日益緊迫。對于高新區創新生態系統而言,公共服務平臺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溝通粘結區域中的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主體,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二是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地咨詢服務;三是協調重組功能區域內技術合作創新與擴散。因此,公共服務平臺是高新區域創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紐帶,發揮著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區域專業化分工以及信息流通的功能,對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構筑有效的產業加速機制,高新區須大力支持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壯大。通過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加快科技信息在園區的流動以及科技儀器等物資設備在園區的共享。積極推進開放實驗室建設、建立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引進與培育一批提供認證、評估、推介、產權、信息咨詢等專業服務的科技中介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龍 妍,黃素逸,劉 可.大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的基本特征[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8(12):87-90.

[2]PCAST. Sustaining the Nation’s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nd Competitiveness [R]. Washington D.C.,OSTP,2003.

[3]安納利·薩克森寧.區域優勢: 硅谷和 128 號公路的文化和競爭[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4]李鐘文,威廉·米勒,瑪格麗特·韓柯克等.硅谷優勢:創新與創業精神的棲息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Jackson D J. What is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EB/OL].(2012-11-28).www.ercassoc.org / docs/ innovation _ ecosystem.pdf.

[6]張忠德. 構建園區創新系統促進高新區發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10-12.

[7]吳長年,魏 婷.開發區生態系統健康研究─以蘇州高新區為例[J].四川環境,2005(6):54-58.

[8]孫洪昌.開發區創新生態系統建構、評價與二次創業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9]何燕子.基于農業科技園區的區域創新系統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 2007.

[10]彭瑩瑩.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技術創新耦合度評價及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11]農添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適宜度評價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

[12]苗 紅,黃魯成. 區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101-103.

[13]唐厚興,梁 威.區域創新系統創新績效分析與評價[J].科技和產業,2005(6):10-15.

[14]李 蕊.FDI與中國工業自主創新:基于地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8(2):15-21.

[15]朱承亮,師 萍,岳宏志.FDI、人力資本及其結構與研發創新效率[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9):37-42.

[16]劉 驊,盧亞娟.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動態效率——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數法[J].科技與經濟,2011(1):46-50.

[17]王 鵬,陸浩然.區域創新效率的空間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廣佛肇經濟圈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82-97.

[18]譚 宏.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對企業科技創新的實效研究[J].廣東科技2014(1):21-30.

[19]李習寶.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變遷的實證分析:基于創新系統的觀點[J].管理世界,2007(12):18-30.

[20]張宗益,張 瑩.創新環境與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08(12):123-127.

[21]謝子遠,鞠芳輝.產業集群對我國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7):69-73.

[22]羅亞非,李敦響.基于密切值法的不同類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83-85.

[23]胡類明.高新區人力資本與創新績效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1.

[24]牛玲飛.產業集聚對創新績效影響分析——以53個國家級高新區為例[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25]陳益升,歐陽資力. 國家高新區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 科研管理,1996 (6):31-35.

[26]龐 瑩,劉志迎,姜 山. 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比較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3):68-71.

猜你喜歡
生態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黄色| 国产丝袜精品|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综合片| 亚洲另类色|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人成网址|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性69交片免费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色伊人|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婷婷中文在线|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天天爽免费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91九色最新地址|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国产区在线看|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欧美三级自拍|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伊人激情综合| 中国精品自拍|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主播喷水|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