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
[摘 要]群眾文化培訓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本文通過對群眾培訓的必要性的簡要分析,希望能更好地充實群眾文化的輔導活動,并為之獻出綿薄之力。
[關鍵詞]群眾文化 培訓 藝術素養 普及
群眾文化事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骨干力量,在國家實力逐漸強大、社會保障日益健全的時代背景下,群眾文化事業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主導部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將會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其中的工作人員,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努力通過各種高效的方法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積極為人民群眾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式和文藝培訓,以達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感情的目的。
一、開展群眾文化培訓工作的重要性
群眾文化作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社會文明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功能。
1、交流和娛樂的功能。群眾文化與一些高雅的藝術相比更接近人們的生活,更能滿足大眾的文化需要。群眾文化大都是通過集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增加人們之間的交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豐富大眾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娛樂功能。
2、儀式的功能。自古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文化儀式活動。群眾文化作為儀式活動的一部分,不僅僅豐富了儀式的形式,同時也增加了儀式的內容。群眾文化中的集體歌舞等等對于儀式活動的開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充分發揮儀式活動的教育性,更充分地發揮儀式活動的作用。
3、象征的功能。每一個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文化作為一種民族和國家的象征逐漸受到重視,文化競爭力也成為國家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成為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綜合實力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區域的影響,具有各自的特點,群眾文化也是地區的象征之一,可以體現一個地域的特點。
第二,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生活作為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1、提高大眾的文化藝術素養。群眾文化是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的文化活動,更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和喜愛。群眾文化的形成不僅僅是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大眾文化素養提高的需要。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大眾可以了解相關的文化藝術知識,這對于提高大眾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群眾文化的開展可以增加人們之間的交流,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文化與道德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群眾文化的開展可以有效地促進人們道德素養的提高,這對于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以及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2、促進文化建設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設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設水平的提高不僅僅靠一些高雅文化的發展,同時也需要大眾文化和群眾文藝的發展,需要全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群眾文化的主體是普通的大眾,同時也是社會的主要成員,群眾文化的愛好者是廣泛的,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群眾文化是主要的文化力量,受到大眾的喜愛,可以有效地促進全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群文隊伍的現狀。
1、群文隊伍的無組織性。在我們長沙地區,群文隊伍及其眾多。廣場文藝,社區文藝豐富多彩。市民們三五一群就自發的組成了一支隊伍,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廣場舞團隊,詩社等各種民間協會。
2、群眾文化逐漸適應時代,融入社會大文化的大家庭。這主要反映在兩方面:一是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二是文化藝術品位逐步提高。民間傳統的社戲、龍燈、廟會等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文化活動逐漸復蘇并不斷發揚光大,并漸成時尚。例如長沙縣雙江鑼鼓亭子,長沙山歌等等這些已經被列入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土藝術,如今不僅是在當地自娛自樂,而是走進了高雅藝術大廳,被更多的老百姓所熟知。
3、群眾文藝隊伍水平參差不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民間文藝隊伍發展壯大。近幾年,長沙市的在冊業余文藝團隊由最開始的百團發展為現在的千團,各類民間文藝骨干達五百余人,全年演出上百場次。但各藝術團隊的藝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比專業的院團毫不遜色,有的就還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這就需要我們文化專干整合資源,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培訓,提高整體水平。
4、文化形式單一,文化活動匱乏。當前特別是有些農村,老百姓的娛樂方式基本只有看電視、打麻將,暴露了文化資源嚴重匱乏的弱點。
二、開展群眾文化培訓的意義
(一)群眾文藝培訓是社會教育的重要方式。
提到教育,大家都習慣性的想到學校教育,但其實在學校教育的小圈子之外還有社會教育的廣闊的空間,它可以說是涵蓋了學校教育的全部,還可以有很多我們在學校學習不到的東西,對人格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社會教育存在自主的盲目性,作為個人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可能是社會的優秀的地方,也可能正好接觸到了陽光無法觸及的角落,這就需要有適當的輔助和引導,幫助人們少走彎路。群眾文化輔導作為其中十分貼近生活的方式,在群眾的文化娛樂中不忘給予其相關的教育和引導,寓教于樂、貼近群眾,通過靈活的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弘揚社會的正能量,是社會教育中收效最好,最應當得到重視的方式。人們常說社會是個大染缸,群眾文化輔導就是對染缸的色彩作出篩選,對那些讓人憂郁、挫敗、壓抑的顏色,都應當被剔除,留下其中溫暖、明亮和鮮活的色彩,才能染出絢麗的布匹。
(二)群眾文藝培訓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保障。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普通的勞動群眾,很多優秀的文化藝術就是從普通勞動群眾的文化中走出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群眾文化的是多種多樣和結構復雜的,有些是地緣性的文化,帶有當地人十分明顯的特征,但是隨著社會交流的不斷加深,會受到人口流動帶來的沖擊,有些是傳統的認識,可能一時會用老舊的眼光來看待新事物,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變得不復往昔。在這些新舊交織,精華和糟粕混雜的文化的傳承中,群眾文化輔導扮演著精華的篩選和保護者的角色,幫助甄別有害的糟粕,將他們徹底揚棄,留下優秀文化將其傳承和發揚,堅持群眾文化的正確道路。群眾文化就像是灑滿寶貝的沙灘,通過群眾文化培訓的大網,篩選出其中的精美的貝殼和珍珠,才能不埋沒其奪目的光彩。
三、開展群眾文化培訓的作用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群眾文化的需求在不斷的提升,新的理論和經驗不斷出現在各種論壇和雜志上,我們在堅持自我的文化觀點的同時還被不同的嶄新的理論沖擊著。
1、傳播和普及文化科技知識的作用。群藝館和文化館、站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培訓。而我們培訓的對象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我們可以將國家的方針政策融入到我們的培訓中,讓老百姓在學習中理解并接受。例如我們長沙群眾藝術館層多次組織普法培訓,以及送戲下鄉,將政策融進節目中。
2、提高群眾文化的水平。群眾文化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是日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專業的業務人員,將自己在專業院校學到的知識技能融入到培訓工作當中,為群眾文化注入科學專業的元素,使得我們群眾文化不再是“土生土長”,而是有了新鮮的血液,提高了文化層次水平。
3、利于文化的傳承。群藝館、文化館、站通過開展培訓,能夠很好地將社會上瀕臨消失的文化藝術形式保護起來,并幫助這些藝術形式傳承下來。例如,我們可以將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請出山,讓他們給我們老百姓講課,將瀕臨失傳的文化藝術傳承下來。
在推進物質文化發展的同時,我們及時開展群眾文化藝術培訓,通過群眾文化培訓的不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的團結和安定。我們應當重視群眾文化輔導,狠抓落實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張麗娟.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之我見,2011(19)
[2]石小舒.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 大眾文藝,2011(12).
[3]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4]尹曉芳.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16)
[5]李先夙,群眾文化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