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娥
(湖北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高中生應對方式與自我效能的關系研究
陳克娥
(湖北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黃石 435002)
為了厘清高中生的應對方式概念及類型并探討高中生應對方式與自我效能的相互關系,采用高中生應對方式問卷、自我效能問卷對386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①問題解決、尋求社會支持、合理解釋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的正相關;忍耐、逃避、發泄情緒、幻想否定與自我效能沒有顯著相關;②問題解決、合理解釋和幻想否定對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影響。說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二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高中生;應對方式;自我效能;關系
應對方式可簡單理解為人們對內外環境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情緒困擾而采用的應付方法、手段或策略。本文將中學生的應對方式分為主動解決問題、尋求外部支持、消極外部應對和消極內部應對四種類型,七種方式:問題解決、尋求社會支持、合理解釋、忍耐、逃避、發泄情緒、幻想否定。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個人在特定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并取得預期結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個體自己對自我有關能力的感覺。自我效能也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由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目前已經成為教育界的一個關鍵理念,正在被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管理、運動以及諸如發展中國家的艾滋病(AIDS)等看起來極為棘手的社會問題等領域。班杜拉認為,所謂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個行為的期望,它包括兩個成分,即結果預期和效能預期,其中結果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某種行為可能導致什么樣結果的推測;效能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實施某行為的能力的主觀判斷。
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都是心理應激過程中的中介變量,對心理健康均具有重要影響,但對應對方式與自我效能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有關這些研究甚少。 到底是應對方式對自我效能影響大還是自我效能對應對方式影響大呢?還是二者作用的發揮要依賴相互之間的協調呢?這些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高中生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正處于叛逆期,自尊心強烈,遇到問題不愿意向外界求助,這就使得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受到的心理困擾十分明顯,心理矛盾很突出,嚴重影響其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因此如何使高中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更好地適應高中生緊張生活成了我們所關注的研究方向。我們試圖以高中生作為研究對象,揭示高中生自我效能、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 從而更好的為高中生緩解緊張高壓的高中學習生活提供有效的緩解途徑和方式。
1.1對象
采用分層整體抽樣法,隨機抽取黃石市四所高中的各年級學生作為被試。共抽取被試400人。回收有效問卷386份,其中男生209人,女生177人;高一101人,高二105人,高三180人。
1.2方法
1.2.1 應對方式問卷 該量表由62個問題組成,每個題目以“是”和“否”進行作答,主要統計指標為6個分量表的均分,包括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各因子條目的因素負荷取值在0.35以上,六個應對因子重測相關系數均在0.62以上。問卷的信度為0.7546,各個維度的信度分別在0.6485到0.7587之間。
1.2.2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Zhang &Schwarzer編制,共10個項目,該量表采用1~4級評分方式, 10個項目的均分為量表總分,分數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為0.83。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1.5 對數據進行方差檢驗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高中生應對方式的總體情況
在問題解決、尋求社會支持以及合理解釋等問題應對因子上,其均數高于其理論中值2.5,在忍耐、逃避、發泄情緒和幻想否認等情緒應對因子上,其均數小于或等于其理論中值,說明高中生的應對方式傾向于積極應對。見表1.

表1 應對方式問卷的描述統計分析
2.2應對方式與自我效能的相關分析
問題解決、尋求社會支持、合理解釋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高中生在遇到心理困難時以積極的應對方式去加以解決能夠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能夠增強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從而使高中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更好地適應高中生緊張生活;忍耐、逃避、發泄情緒、幻想否定與自我效能沒有顯著相關,但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消極應對方式不利于個體增強自我效能,一些消極應對方式還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例如忍耐,高中生如果遇到問題沒有一個積極健康合理的渠道去加以宣泄和解決,長期忍耐會造成高中生性格扭曲,一旦情緒爆發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高中生正處于人格定型時期,以逃避的方式來處理遇到的問題,長此以往下去,使得高中生對待人生缺乏自信,不利于其后期的長遠發展。見表2.

表2 應對方式與自我效能的相關
2.3自我效能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以四種類型的應對方式(主動解決問題、 尋求外部支持、 消極外部應對和消極內部應對)作為因變量, 以自我效能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結果表明: 問題解決、合理解釋和幻想否定對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影響。尋求外部支持的應對方式對自我效能負向顯著影響;逃避等消極內部應對對自我效能負向顯著影響;消極外部應對對自我效能有較大的負向顯著影響。見表3.

表3 自我效能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3.1高中生不同應對方式的比較
不同的應對方式對自我效能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一部分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會采用合理解釋的應對方式,反映了高中生隨著知識及生活閱歷的增加處理問題的方式,漸趨理性;一部分高中生尋求家庭、學校、同學以及社會的支持來應對問題;還有一部分高中生在遇到問題時選擇忍耐、逃避、發泄情緒、幻想否定等方式來應對。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高中生選擇不同應對方式來處理學習、生活、情感問題與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相關:一是高中生個人性格。調查發現性格開朗的高中生在遇到學習、心理等壓力的時候所采取的應對方式較之性格內向的高中生更為積極主動的應對方式;二是高中生家庭因素。家庭是一個人的第一學校,每個人最先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環境對高中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通過座談、走訪等形式,我們了解到家庭教育較好的高中生其情商較高,在面對各種困難和壓力時顯得更加的從容,相比家庭教育較差的高中生,由于其學習成績一般不是很理想,應試教育體制對高中生評價依然存在,因此這些學生在學校生活中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差生、劣等生,不可避免造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害怕與外界的交流,導致其在遇到心理、學習問題時往往采取比較封閉的應對方式;非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相比較,非獨生子女的高中生心胸較為寬廣,在遇到困難處理問題上也更加的積極向上。三是高中班主任的因素。大部分高中都采取封閉式、放月假的形式管理,因此在高中,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的父母,高中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的領頭羊,所有的事情包括高中生的衣食住行還有思想教育工作都是班主任負責,所以和高中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可以說班主任對高中生的影響比任何人都大。因此,在高中日常學習生活中班主任的價值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行為,高中班主任在每周的思想教育主題班會中所強調的往往成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因此,不同風格的班主任教育的高中生其在遇到各方面問題時所采取的應對方式必然不一樣。四是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和班干部任職情況。高中階段評價一個學生主要還是以分數論英雄,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老師也比較重視,其遇到學習、心理困難也能夠得到較好的解決;調查還發現,擔任學生干部的高中生往往自我效能高、對于問題也有較好的應對方式,擔任學生干部的高中生大多數在班級威信高、 責任心強、 人際關系較好,樂于為其他同學和老師服務,這就培養了這些學生良好的心態,寬闊的胸襟,通過一些積極的應對方式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效能。
3.2高中生應對方式對自我效能的影響
由于應對方式與身心健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有效的應對方式會緩解應激事件帶來的沖擊,避免出現過度的負面情緒,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提高自我效能有不同的功效,合適的應對方式能夠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并極大的激發個體的潛能,反之則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諸方面能力的知覺或信念, 而應對方式是外顯的行為方式,是在遇到問題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采用積極主動的應對方式能夠增強高中生的自信心,促使高中生以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去面對高中階段的生活和學習壓力。例如心態好的高中生碰到心理困境,其會積極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合理解釋等方式積極尋求家庭、社會、學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來解決問題。研究發現,面對特殊緊急情境,男性比女性較為容易出現對外部的消極評價。隨著年級的升高,高中生應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環境和自身心理的發展變化使得高中生的應對方式出現了年級上的差異。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應對方式的性別差異和年齡發展趨勢可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3.3高中生自我效能對應對方式的影響
國內外大量研究的結果表明,較高的自我效能夠使人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突發的應激事件,應對也更為從容有效,對于高中生來說采取的應對方式和效果更加明顯。 自我效能對主動解決問題、內部消極評價和尋求外部支持的應對方式有顯著的作用,研究發現自我效能影響應對方式的作用機制在于,自我效能感中包括一種廣義的“激活成分”,通過這種“激活成分”提高個體的自信,激發個體的潛能,使得個體能夠隨機應變通過多種應對方式完成任務并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面對應激事件,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會更多地采取主動解決問題和尋求外部支持的應對、較少出現消極的自我評價。對高中生的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較低的高中生在與環境相互作用時,其會過多地想到的是個人自身的不足,盡管從自身找原因值得肯定,但長此下去會造成其自信心下降并會形成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狀態,而且其會把潛在的困難看得比實際上更嚴重。高中生這種思想普遍會產生心理負擔和壓力,使得其將更多注意力轉向思考可能的失敗和不利的后果,陷入自我設定和自我思考而不能自拔,相反其不是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如何有效地運用其能力來實現自身追求的目標;自我效能感較高的高中生則更多地將自身精力集中于客觀環境的要求上,積極應對情境提出的要求,在遇到困難時反而會激發其更強烈的斗志。
總之個體的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二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對高中生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之間關系的分析,可以從提高自我效能方面入手來培養高中生對問題的積極認知,增強高中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這對高中生應對行為的干預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1]黃小娜, 吳 靜, 彭安娜. 農村“留守兒童”- 社會不可忽視的弱勢人群[ J ] . 醫學與社會, 2005, 18( 2): 5~7.
[2]劉 紅.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現狀和展望[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24( 1):33~35.
[3]Bandura, Albert, Barbaranelli, et al. Self - efficacy beliefs as shapers of children' s aspirations can career trajectories [J]. Child Developoment, 200l, 72( 1) : 187~206.
[4]胡會麗. 一般自我效能感訓練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彈性的影響[D]. 重慶: 西南大學, 2009.
[4]Taylor S E. 健康心理學[M]. 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5]孔祥軍, 楊昭寧, 李惠萍.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關系研究[J]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6, 14( 1) : 111~112.
[6]汪向東, 王希林, 馬 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 增刊): 113~115.
[7]王才康, 胡中鋒, 劉 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應用心理學, 2001, 7( 1) : 37~40.
Therelationshipstudiesbetweenhighschoolstudents'copingstyleandself-efficacy
CHENG Ke-e
(College of Marxism,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way to deal with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concepts and typ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p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Methods: A high school student coping styl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on 386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① problem solving, seeking social support,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and self-efficacy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patience, escape, vent emotions, fantasy, denial and self-efficacy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② problem solving, rational explanation and fantasy denial of self-efficacy sense a significant effect. Conclus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s between the two is a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coping;self-efficacy;relationship
2013—10—15
陳克娥(1972— ),女,湖南常德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G655.5
A
1009-2714(2014)01- 0058- 05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