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湘
摘 要: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對培養學生良好的修養、美好的心靈、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是教育之核心體現。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此加以闡述。
關鍵詞:職業院校 學生管理
常言道:教無定法,但教而有法。學生管理工作如同日常教學一樣,雖無定法之說,卻有方法之論。
一、良好的修養與廣博的知識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教師管理的主體是學生。學校教育能否產生實際效果,主要看教師能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響應,從而形成學生自覺的活動。只有德才兼備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學生中享有威信,學生也才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傾注教師全部的心血。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付出和所得是不相等的,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同時,教師還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做到基本功扎實、業務過硬,不斷更新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努力做到熟悉相關學科知識和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教師在聯歡會上抑揚頓挫的朗誦、或其他才藝的展示,都可能贏得學生的仰慕。這些都是增強學生影響力的積極因素。沒有誰喜歡古板而又才疏學淺的教師。教師良好的修養和業務,連同教師高尚的人格,就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會對學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即所謂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二、愛學生是做好學生管理的動力
做學生管理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涉及的是學生細致微妙的內心世界。教育之為教育,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力量的喚醒,是美好心靈的塑造,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師之所以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在學生健全人格、美化心靈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職業院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多來自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家庭。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不能單從規章制度入手,而應該給予他們人格上的尊重,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師生關系。既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愛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催化劑。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身心的關愛會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使學生主動樂于接受教育,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愛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叩響學生的心扉。每位教師應放下架子,多渠道溝通師生間的情感,努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通過“感情”的紐帶,把準學生脈搏,及時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更為全面的愛,因此,這種愛是引導和發展學生高尚社會性情感的重要基礎。很難想象,一個缺乏愛心的教師能夠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更何談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三、科學有效的方法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
1.嚴而有情,嚴中有寬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嚴”要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學生行為規范及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對此,應充分利用入學教育、德育課、班會等對學生反復講,講透徹。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做到一個“快”,及時解決,防微杜漸,絕不放任自流,任其發展。但“嚴”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系僵化。這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班級工作的開展。嚴還要有度,嚴還要有情,嚴中有寬。嚴與寬有效結合,教師要掌握好與學生之間的分寸。對學生違紀要寓教育于處罰之中,使學生快樂接受。工作實踐中,嚴和寬是對立統一的。嚴不是冷面鐵心,寬也不是遷就縱容。只有做到“嚴而有情,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要從上至下創造一種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使學生置身其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要想做到恰如其分,還要我們在具體工作和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尋求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不同方法,讓有差異的人實現有區別的發展,為學員全面、多元化發展創造相對寬松的條件。
2.從小處入手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思想的轉變,無不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因此,作為班級管理者,學生工作者還應從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做好身邊每件細小工作,切忌工作目標大而空,比如:教師平時要求學生做到自我養成,不亂拋雜物,不隨地吐痰,學生卻認為微不足道。殊不知,惰性的養成就是從小處積累而成的。這些事情相比較學科競賽和文體活動,是那樣的微小,甚至個別老師看到也不聞不問。試想一下,學生最基本的行為養成、集體觀念、公共道德意識、協作精神都沒有,何來文明、向上、有序的校風呢?因此量變引起質變的例子也就屢見不鮮了。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