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蘭
摘 要: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育口頭語。本文對教育口頭語中的激勵語、說服語、表揚語、批評語、應變語的語言技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育 口語 溝通 技巧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口語則是最基本的藝術,掌握這門藝術,發揮它的創造性和獨特性,無疑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溝通交流工具。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適時恰當地運用教育口頭語。無論是莊重的、嚴肅的、幽默的、愉快的、激昂的,還是親切的、真摯的、細膩的、委婉的、豪放的言語,只要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發自對學生的真誠關懷,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勵語的技巧
教師的激勵語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激發性。當學生缺乏勇氣和信心,畏縮不前,灰心喪氣,悲觀失望時,需要教師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振作其精神,激發其志氣。如在新生入學典禮上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新的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完成學業,三年后,我們所有的老師將滿懷喜悅,送你們畢業離校。預祝你們學習進步,馬到成功,有一技之長,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這些激勵語簡潔流暢,有很強的鼓動性。
二、說服語的技巧
說服語就是用理由充分的話使對方心服口服,要求做到目的明確,讓學生明白是非曲直,一般采取疏導與規勸相結合的方法。當一個人遇到挫折不幸時,往往十分需要別人的同情。真摯的同情,是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思想感情,給對方以精神和道義上的支持,分擔對方的感情痛苦,使不幸者痛苦、懊喪的消極情緒得以宣泄,消除孤獨,增強信心。例如,一位學生高考落榜,教師可以這樣勸導:“我也經歷過這樣的挫折,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要太難過,好好復習,明年再考。如果明年考得更理想,這也許就是一件好事。一味的痛苦也于事無補,你說呢?”相反,如果你對他說:“你怎么這么倒霉呢?你怎不努力一點呢?”只會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三、贊美語的技巧
贊美語是對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以及某種進步給予表揚或肯定的用語。運用贊美語態度要真誠,發自內心,符合實際,有針對性,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最有效的贊美之詞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重復司空見慣的夸獎,會使對方毫不在意。相反,如果你總能發現蘊藏在他身上的不為人知的優點,并加以贊美,就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某學生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有些失意,老師如果對他說:“天無絕人之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發現你身上有一種獨到的氣質,若能很好地發揮,必對你日后的發展大有幫助。”這樣會使人備受鼓舞。
四、批評語的技巧
批評語是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否定性評價的用語。批評要講究方法,可以先贊揚后批評,批評前先贊美,能化解被批評者的對立情緒,使其樂于接受批評,達到預想效果。要選擇適當時機和場合進行批評,用贊揚鼓勵代替批評。例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當年任育才小學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學生王友正在用泥塊砸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他放學后到校長室等候。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王友已經在門口等待。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塊糖送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我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了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塊糖果給他。這時,王友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滿意地笑了,他隨即又掏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可見,批評時應待雙方冷靜后再談。
五、應變語的技巧
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通常會有一些突發事件,如場外的突然干擾,學生的惡作劇,學生在課堂上突然提出難題、怪題和令人尷尬的問題等等,都會影響教育教學的正常秩序。例如,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欲,特別是那種有某種專長愛好的學生,或對某種技藝剛有興趣的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表現自己,而教室的黑板,無疑是他們施展才華的平臺。如果有一天,作為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你,會在教室的黑板上發現這些學生的大作,一定要冷靜沉著,巧妙應對,千萬不要挖苦學生在黑板上亂寫亂畫。如果一般的批評教育、嚴厲制止都不起作用,可以換個說法:“我觀察了一段時間,有位同學畫畫很好,字也寫得不錯,想必大家和我都有同感,這么好的才華不應該浪費,我建議請這位同學承包我們班的黑板報,大家說好不好?”老師的話被一陣掌聲打斷。很明顯,這位老師機敏高超的口語藝術,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了教育批評學生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