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廣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從完善法律鞏固確權成果,消除林農顧慮;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開展創新服務;建立產權流轉機制,制定產權流轉法規等方面,對消除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存在問題的措施進行了探究,以期為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7-000-01
我國國土疆域遼闊,林地面積眾多,約占國土總面積14%左右,幾乎與耕地面積相當。而其中集體林地面積占林地面積的58%左右,潛在的經濟價值約為2萬億以上,是我國林業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集體林場在利益分配、經營機制、產權流轉和經營主體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使得集體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與展現。因此,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步伐已經成為我國林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林農對于確權政策仍然抱有懷疑態度
明確產權是經濟改革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也不例外,而我國集體林地屬于集體所有,真正產權主體不明。雖然我國已經將明確產權作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首要問題來解決,但是林農對于國家的確權政策仍然抱有懷疑態度,怕損害自己的投資利益,從而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
2.林農缺乏資金支持
林地經營需要持續性投入,而經濟產出過程較長,因此產權人需要金融機構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但是由于林地經營風險較高,未來收益無法確定,金融機構對此也沒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所以對于投資林地經營缺乏積極性。即使愿意涉足林地經營,也存在貸款利息高、還款期限短和貸款對象范圍狹窄等問題,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陷入資金困境。
3.林權流轉不夠規范
林權價值需要在依法流轉的過程中才能體現,我國對于林權流轉有明確的規定,需要在林地經營人自愿的前提下,依據法規對林地經營權與樹木所有權進行多方式的有償轉讓。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很多地方林權流轉仍然不夠規范,林權兼并與倒賣情況非常普遍,使得林農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完善法律法規,鞏固林改確權成果,消除林農心中疑慮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首先就要明確產權,這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依據國家林業局《2009年全國林業經濟運行狀況報告》,雖然我國很多省份已經完成明確產權和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或者開始全面推行林權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改革成果依然缺乏法律法規層面的鞏固與保障。
我國涉及林地法律主要為《森林法》與《農村土地承包法》,而林地既屬于“農村土地”的范疇,又屬于“森林資源”的范疇,兩者都可以依據該法律對其進行調整。但是《農村土地承包法》側重于林地經濟效益,《森林法》側重于林地生態效益,兩者在立法價值方面存在沖突,使得《農村土地承包法》無法真正對林地承包進行調整,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土地承包法》主要針對于耕地,而對林地缺乏實用性。因此,國家要制定《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法》,從法律層面保障林改成果和林農利益,使其安心的經營林地,更好的體現林地資源的經濟價值。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開展金融創新服務
為了更好的解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國家財政部等相關部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將林業貸款的期限延長至10年,貸款人承擔利率原則上要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1.3倍范圍之內,并要求已實行林改地區的銀行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聯保貸款、小額信用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等各項業務,以便于通過國家財政的貼息政策,擴大扶貧貼息貸款、林業貼息貸款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覆蓋面,有效緩解林農經營的資金壓力。同時,地方政府可以推行涉林企業、信貸機構和林農合作經營的模式,借助涉林企業的技術力量,降低信貸機構放貸風險,通過林農的經營,以實現三者共贏的目的,在有效解決林農經營資金的同時,提高其經營活動的成功率。此外,地方信貸機構可以建立林農信息庫,通過對林農信用記錄、償債能力、林木品種和地塊情況等多方面的調查和分析,為其提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信貸產品,并通過設立投資基金吸引更多社會閑散資金投入林地經營中,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和專業性的經營管理,彌補林農經營與信貸機構在資金方面的不足。
3.建立產權流轉機制,制定產權流轉法規
國家林業局和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建立林業產權交易所,并在市縣一級進行推廣,以便于為林業產權流轉提供合適的平臺,其中河南、陜西和四川等地的林業產權交易所組建完成,江西的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也已經組建完成,這些工作標志著我國林業產權流轉的平臺已經形成,林業經營從商品經營逐漸向資本經營和資產經營方面轉變,林地產權人不需要伐樹就能實現林地經濟價值。同時,我國也加快了對林地產權流轉法律法規的建設步伐,除了在《森林法》中對林權流轉方法進行規定以外,并在2003年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其中對林權流轉有明確規定,要求林業相關主管部門要盡快制定林地、林木與森林使用權流轉的規定,并由國務院進行批準實施。因此,國家需要盡快制定《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條例》,對林權交易中的租賃經營、低價拍賣和協商轉讓等活動進行規范,以提高林權流轉的合法性。
三、結束語
總之,集體林權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林業資源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集體林權改革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國家林業管理部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障林農的經濟利益,從法律法規層面對林權流轉和林地經營進行規范,以更好地發揮集體林地資源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曉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效益評價及模式選擇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2.
[2]倪小明.安吉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效果分析及深化改革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3.
[3]雷雪,耿耿,張薇.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應對之策[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47-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