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目錄公司Hibu兩年前從Yell改名過來,現在又宣布將名字再改回去。除了線上目錄業務,該公司還將發布線下目錄,目錄名稱就叫黃頁(Yellow Pages)。除此之外,其他業務是為小型企業創建網站。那么,從Hibu這種混亂的品牌建設方式中我們應該汲取什么教訓呢?
記憶結構至關重要
譬如“Yell”這個品牌名,該品牌資產已經隨著時間推移,像烙印一樣打進人們的記憶。在該品牌的例子中,Yell曾一度打得響亮。同時,該企業之前也很好地在Yell和紙質目錄“黃頁”兩個名稱之間建立起關聯性。但在很多案例中,企業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要耗費多少時間和金錢,才能讓人們忘記一個舊名字,記住一個新名字。
衡量品牌記憶結構
為了宣傳自己重新改名為Yell,該品牌發言人喊出了這樣的宣傳語:“Yell這個品牌擁有更久遠的歷史,在客戶中有更強的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但是人們就不明白了,為何這個品牌要在將Yell的品牌名改成Hibu后才意識到這個名字的價值?在人們看來,這意味著之前改名字的決策沒有正確的數據做依據。調研數據顯示,在企業中,像這樣對品牌資產的影響力缺乏量化追蹤的例子十分常見;只有少數企業擁有一套數據衡量系統作為決策的依據。
改名必須象征實質性變化
改名必須是萬不得已的最后一招,因為要成功改名,意味著必須做好準備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代價。而改名也必須象征著企業已有了實質性的變化。之前該企業在從線下向線上拓展時,將“黃頁”改為Yell,這種做法合乎常理,因為它表明該企業在互聯網沖擊下進行了顛覆式的轉變,將自己從基于紙質目錄的企業轉為在線目錄公司。對比起之前的Yellow Pages,Yell這個名字更方便打字,更容易被人們記住,也和紙質載體進行劃分,但同時又保留原有品牌名的“優質資產”。
對比之下,之前該企業將Yell的名字改為Hibu,其實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事實上,由于改名事件,該企業的品牌資產變得十分脆弱,甚至其商業模式也受到致命的傷害。Hibu的數據證明了這一點,2013年年末Hibu欠下很大一筆債務。總而言之,如果你的企業也面臨改名的決策,除非你覺得的確必須轉變,否則請堅決喊“停”!
博客主人:David Taylor
博客鏈接:wheresthesausage.typepad.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