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敏
和小學時期相比,中學生無論在集體生活的關系和要求上,在學習活動的性質和內容上,還是在自身生理和變化上,都有著本質不同的新特點。認識這些特點,做好小學升初中后的前期階段“磨合期” 工作,指導學生走好初中生活第一步尤其顯得重要。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的集體關系
經過小學六年較穩定的同一班集體的學習生活,而今來到了不同的中學,又被分配到不同班級的初一新生,面對這樣一個集體:同學彼此陌生,任課的老師也較多,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科老師,班主任也可能不再像小學階段那樣照顧得具體而細致。他們由此會感到茫然。如果我們不注意到這種情況,班級就會缺乏集體情感的濕潤如同一盤散沙。因此,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定把建設班集體看作是學校工作的一件大事。一個班主任接受新班時,應根據學校關于建設班集體的目標和要求,制定措施。通過已掌握的新生資料,有目的對未來班干人選進行家訪、調查。開學伊始,就要建立好班委和少先隊中委雙軌制管理網絡,訂好班級文明公約,提出新學期班級的奮斗目標,并轉入正常的學習軌道,讓幾十個來自不同學校的新生一下子感受到濃郁的集體氛圍和學習氛圍。同時還要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如辦好學習園地、設立閱報欄、美化課室環境,組織各種興趣活動等,以利于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班集體的情感氛圍。只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的集體關系,才能讓集體力量促使每一個學生為班集體的目標而行動。
二、指導學生適應初中學習活動
從學習內容上看,中學比小學不僅學科門類多,而且每一門學科的內容也趨于專業化,并接近科學的體系。初一新生面對滿是知識財富寶庫的“芝麻大門”,有的充滿興奮好奇,有的欲速不達而碰壁,有的望“門”興嘆,充滿擔心和憂慮。這里面雖存在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但更多的是缺乏正確的指導。作為一個班主任,應該通過觀察、調查、談話、分析等方法及時了解情況和反饋給科任老師,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化解和消除學生對學習的恐懼,使之勇敢挑戰。通過班會,開展“知識擂臺比拼”競賽或其他益智活動,有助于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分享獲得知識的成果,同時亦感到隨著年級的增高,面臨的知識常識性越來越少,而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越來越強。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精神,增添學習生活志趣,開拓思維和擴大視野,形成較具鮮明時代特色的學風。
從學習方法看,隨著學科多樣化和深刻化。小學時有的學習方法已不適合;初一新生學習的獨立性、直覺性都比較差,往往像小學生那樣較多地依賴老師。班主任要及時引導學生,教給學習方法,教會他們主動去安排學習計劃,安排功課作業,教會他們逐步學會組織自己智力的活動,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提高自學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三、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使之身心健康成長
在社會知名度較高的學校,初一新生大多是來自各間小學的優秀生。在學校和班級里,他們還經常陶醉于昔日的輝煌中,他們想跟小學一樣受到老師的眷顧、家長的寵愛、同學的羨慕,他們希冀得到掌聲和鮮花。在新的學習環境下,他們中有些人卻不能如愿以償,不少人的優越感消失了,他們開始感到焦慮和不安。作為班主任,要根據實際予以正確引導,引導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又要積極地重新客觀地審視自己,認識自我,勇敢面對自己的實際,腳踏實地,并根據自己現實的能力、興趣、個性特點,揚長避短,訂出現階段符合個人實際的奮斗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更加健康的發展。
作為班主任,大都希望自己所帶的班級沒有掉隊落伍的差生,然而希望并不等于現實。近年來,由于實行電腦派位,學生就近入學,重點學校也會有差生。面對差生,我們要有思想準備,切不可怨天怨地怨學生。剛進初一的差生,有的在小學也許時常被冷遇,他們受到的責備、訓斥往往太多了。他們往往不能客觀認識自己,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果在受到無休止的指責,必定使他們更加反感,以至于連他們想通過升學來,改變環境,重新得到別人認可的一點愿望也扼殺了。因此,班主任要注意進行家訪或多跟家長聯系,并善于運用談話、激勵等手段,堅持正面教育和正面引導,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極、抵觸情緒,以便增進了解,加深,做到缺點看夠,優點看透,全面地評價差生,讓他們正確對待自己,使他們感受到班主任對其成長的重視和關注。在各種集體活動和學習活動中,班主任要給他們提供實踐與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發揮優勢,獲得成功的的快感和喜悅。他們重新認識了自我,就會產生“做出樣子給斑主任看”的進步心理,欣然接受班主任對其的心靈塑造和意志的培養。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