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聾人中學生畢業后升學意向調查及對策研究

2014-08-26 13:18:13趙蘊楠
教育界·上旬 2014年8期

【摘 要】本研究以問卷形式對達州市聾人中學生畢業后的升學意向進行調查研究,希望以此來了解聾人中學生的中等教育現狀,為我國聾人中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對策,并為我國聾人教育的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聾人中學生 中等教育 升學意向

一、 研究背景

為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的發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我國于近幾年分別頒布出臺了許多關于殘疾人教育的文件。2008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級中等以上教育。有條件的市和特殊教育學校舉辦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2009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學校要根據需要舉辦殘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學生;加快推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進一步完善國家招收殘疾考生政策。

我國2014年1月20日頒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在該《計劃》的主要措施中第二條中,明確規定“積極發展非義務階段的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招收殘疾學生。鼓勵特殊學校要舉辦殘疾人高中部。擴大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殘疾人特點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為殘疾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另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近些年來聾童入學率和文化教育程度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聾啞人的違法犯罪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從表1可以看出,聾人的未成年犯罪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數隨年齡的增長而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6-17歲成為暴力犯罪的高峰值。[1]16-17歲是青少年接受高中教育或其他類型中等教育的階段,是作為即將進入成人生活的準備階段與基礎階段,所以非常有必要研究該階段的教育,即中等教育。

另外,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曾提交《逐步實施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提案,該提案仍在進一步論證之中。聾人學生與普通學生一樣,同樣享有義務教育的權利,本文以聾人的中等教育為研究對象,希望可以為我國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提供一些依據并為積極發展非義務階段的特殊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所以,本文以達州市聾人中學生的畢業后的發展意向為切入點,通過研究聾生畢業后的升學就業意向,以及意向選擇的原因,來從側面反映目前聾人中等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不足。

二、 概念界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第十七條,從縱向按教育程度可將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個階段。

學前教育,也稱幼兒教育,一般是指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學前的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學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初級中等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初級中等教育主要住初中學校。高級中等教育包括中等專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中等技工教育等和高中。中等專業教育分為中等技術學校、師范學校和職業學校,學制為二至三年、三至四年不等。中專、職中和技校都屬于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范疇。只是管理部門不同,中專、職中統一屬于教育部主管,而技校屬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

高等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階段,是中等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教育,指全日制大學、專科學校、研究生院和各種形式的業余大學。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后,即特殊學校畢業后聾生們的就業或升學的意向。

三、 研究方法

以問卷調查為主,結合談話法、文獻法。問卷是自編問卷,以不記名的形式調查。主要考察聾生畢業后的打算;不讀高中的理由;未來的理想職業;興趣愛好等。訪談法主要圍繞中等教育進行非結構性訪談。另外,會使用文獻法,通過查閱期刊、瀏覽網上資源來獲得與聾人中等教育相關的材料。

本調查發出問卷25份,收回有效問卷24份。

四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主要為達州市聾啞學校七年級與八年級的學生,共24名,平均年齡17歲。其中七年級學生13名,年齡在14-20歲,平均年齡為16歲;八年級學生為11名,年齡15-20,平均年齡為18歲。

五、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整理,歸納以下的結果。

1. 對于畢業之后的打算,29%的學生想進入高中繼續學習,17%的學生想進入職業學校學習,54%的學生想找工作。

2. 是否知曉有哪些高中可供聾人學生就讀。79%的學生不知道,21%只是知道要去成都就讀,不知道具體有何學校可供就讀。

3.關于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諸多原因供選擇,是以多選的形式出現。4%的學生會選擇“對讀書沒興趣”這個原因;22%的學生會選擇“想早些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17%的學生會選擇“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就讀的學校”;39%的學生會選擇“想早點自立”;52%的學生選擇了“覺得自己年齡有些大”。

4.對于將來的理想職業,62.5%學生回答的是“不知道”;8.3%的學生想當畫家;8.3%想當理發師;8.3%的學生想從事與舞蹈有關的職業;4%的學生想當司機;4%的學生想當手語老師;4%的想當網吧老板。

(二)結果分析及反映出的問題

第一,達州市尚無可供聾生在義務階段教育后,繼續就讀的學校,無論是高中還是職業學校。另外,聾人對高級中等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有一定的訴求,因為46%的學生畢業后仍想繼續接受教育。

第二,根據教育部政法司司長的發言,我國高中普及率已接近90%。但是在被試聾人群體中,只有29%的學生想畢業后進入高中就讀。但是遺憾的是,學生并不知道有何學校可供就讀,即使知道在成都有可繼續學習的學校,但是也不知道學校的具體情況。endprint

除了客觀情況以外,還有什么成為聾人不選擇就讀高中的考慮因素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52%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年齡過大。根據調查,被試聾生在畢業時的年齡將近18歲,而普通學生18歲時已高中畢業。所以,聾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時的年齡可能偏大。與普通學生相比,聾生在畢業時年齡普遍偏大。這個因素成為是許多聾人在未來繼續學習或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

第二,在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近39%的學生會希望能早點自立,有22%的學生想早些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那么不讀高中,而早點選擇自立和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是否是明智之舉呢?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新增就業人口2500萬,可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僅1200萬,就業形勢嚴峻,殘疾人就業自然更加嚴峻。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道, 2011屆大學畢業生為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普通大學生尚且有如此多的人處于失業狀態,更何況對于只有初中程度的聾生。

通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將反映出的問題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一)從平均的畢業年齡為18歲,可以看出在聾人接受教育時個別化的干預程度不夠。普通學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之后的年齡為15-17周歲。造成聾生畢業年齡為18歲的直接原因有兩點,入學年齡偏大或是接受義務教務的過程中存在留級的現象。若是入學年齡就偏大,則反映出早期干預時個別化干預的程度不夠,未能使其達到與同齡兒童相近的功能水平;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留級的現象,則說明在其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缺少個別化的輔助。

(二)反映出在初級中等教育階段缺少相應的畢業指導。在即將畢業的階段中,學生的平均年齡大約18歲,但是對于未來的理想職業仍然有62.5%的學生回答“不知道”,這說明學生缺少相關的與社會接觸的經歷。然而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有許多聾生在踏入社會時有被騙經歷,甚至有失蹤的個案。這都說明缺少相關的聾人實習就業的保護保障機制。對于想升入高級中等教育(高中或各類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沒有一人能有具體明確的學校作為目標。這反映出學校缺少相關的升學指導。

六、 建議與對策

(一)完善聾人的個別化干預體系,逐步建立從早期干預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個別輔助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完成后的職業生活的個別化指導。近年來我國學者一直在倡導融合教育、全納教育,可是融合全納的基礎是聾生有能力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交流,這樣的融合交流是需要大量的個別化干預個別化訓練為基礎的,所以完善從早期到職業生活的個別化干預是促進聾人更好融合社會的重要環節。

(二)打破教育封閉體系,增加校際間的合作,增加與殘疾人就業機構、用工單位合作,加強聾人職業指導教育。

在特殊學校的7-9年級階段,可增加與其他學校或是企業的合作,尤其是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高中、職業學校)合作,為聾生的畢業打一定的基礎。增加學校對于聾生下階段選擇的指導,包括就業指導、升學指導等。殘疾人就業機構要與各類用工單位緊密合作,開展職業指導教育,增強聾人與社會、聾人與市場的溝通,為聾人職業的選擇提供有效的咨詢指導,讓聾人能順利地走向就業提供服務。可以引導他們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觀念;開展職業見習試點工作,為想畢業后進行就業的學生提供一點的工作機會。

(三)聾人要想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就必須具有更高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更優秀的綜合素質,這是特殊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聾生課程設置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人才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設置,提供更為廣闊的職業內容和項目,使培養出來的聾生能夠人盡其才。開展教育改革,把“育殘成才”作為辦學首要目標[3]。

(四)與地方院校合作,促進聾健兩個世界相互溝通。

地方院校中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其中手語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也將充當聾健兩世界溝通的使者。為了更好地讓聾人學生融合健聽人的社會生活,可讓聾校與地方高校加強合作,不但促進聾人的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提高了聾人的自信心,并且使更多人走進聾人群體,提高聾人的社會接納程度。

社會文化的多元使聾健兩個世界同樣繽紛多彩,聾健兩個世界不應該是相互隔膜的。對于聾人群體而言,最能讓他們感受幸福的并不是得到社會的幫助,而是這個社會對于他們自身狀態的接納,對于他們存在價值的認可。“除了聽,聾人能做任何事”,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能揚長避短,聾人一定能做出成績來。實際上,從“缺陷補償”和“用進廢退”的道理來看,聾人在某些職業領域甚至可以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因此,聾教育也要高度重視聾人群體與健聽人群體在心理特征、交往方式、行為方式之間的異同,且在不同的社會交際場合遵守不同的交際規則,幫助聾健相互溝通,共同分享人類的文明成果。

【參考文獻】

[1]謝永燦.未成年聾人犯罪情況的調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08(4): 18.

[2]李洪.發展聾人職業技術教育[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10):130.

【作者簡介】

趙蘊楠(1983-),女,漢族,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特殊兒童早期干預與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endprint

除了客觀情況以外,還有什么成為聾人不選擇就讀高中的考慮因素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52%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年齡過大。根據調查,被試聾生在畢業時的年齡將近18歲,而普通學生18歲時已高中畢業。所以,聾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時的年齡可能偏大。與普通學生相比,聾生在畢業時年齡普遍偏大。這個因素成為是許多聾人在未來繼續學習或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

第二,在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近39%的學生會希望能早點自立,有22%的學生想早些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那么不讀高中,而早點選擇自立和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是否是明智之舉呢?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新增就業人口2500萬,可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僅1200萬,就業形勢嚴峻,殘疾人就業自然更加嚴峻。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道, 2011屆大學畢業生為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普通大學生尚且有如此多的人處于失業狀態,更何況對于只有初中程度的聾生。

通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將反映出的問題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一)從平均的畢業年齡為18歲,可以看出在聾人接受教育時個別化的干預程度不夠。普通學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之后的年齡為15-17周歲。造成聾生畢業年齡為18歲的直接原因有兩點,入學年齡偏大或是接受義務教務的過程中存在留級的現象。若是入學年齡就偏大,則反映出早期干預時個別化干預的程度不夠,未能使其達到與同齡兒童相近的功能水平;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留級的現象,則說明在其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缺少個別化的輔助。

(二)反映出在初級中等教育階段缺少相應的畢業指導。在即將畢業的階段中,學生的平均年齡大約18歲,但是對于未來的理想職業仍然有62.5%的學生回答“不知道”,這說明學生缺少相關的與社會接觸的經歷。然而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有許多聾生在踏入社會時有被騙經歷,甚至有失蹤的個案。這都說明缺少相關的聾人實習就業的保護保障機制。對于想升入高級中等教育(高中或各類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沒有一人能有具體明確的學校作為目標。這反映出學校缺少相關的升學指導。

六、 建議與對策

(一)完善聾人的個別化干預體系,逐步建立從早期干預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個別輔助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完成后的職業生活的個別化指導。近年來我國學者一直在倡導融合教育、全納教育,可是融合全納的基礎是聾生有能力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交流,這樣的融合交流是需要大量的個別化干預個別化訓練為基礎的,所以完善從早期到職業生活的個別化干預是促進聾人更好融合社會的重要環節。

(二)打破教育封閉體系,增加校際間的合作,增加與殘疾人就業機構、用工單位合作,加強聾人職業指導教育。

在特殊學校的7-9年級階段,可增加與其他學校或是企業的合作,尤其是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高中、職業學校)合作,為聾生的畢業打一定的基礎。增加學校對于聾生下階段選擇的指導,包括就業指導、升學指導等。殘疾人就業機構要與各類用工單位緊密合作,開展職業指導教育,增強聾人與社會、聾人與市場的溝通,為聾人職業的選擇提供有效的咨詢指導,讓聾人能順利地走向就業提供服務。可以引導他們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觀念;開展職業見習試點工作,為想畢業后進行就業的學生提供一點的工作機會。

(三)聾人要想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就必須具有更高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更優秀的綜合素質,這是特殊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聾生課程設置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人才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設置,提供更為廣闊的職業內容和項目,使培養出來的聾生能夠人盡其才。開展教育改革,把“育殘成才”作為辦學首要目標[3]。

(四)與地方院校合作,促進聾健兩個世界相互溝通。

地方院校中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其中手語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也將充當聾健兩世界溝通的使者。為了更好地讓聾人學生融合健聽人的社會生活,可讓聾校與地方高校加強合作,不但促進聾人的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提高了聾人的自信心,并且使更多人走進聾人群體,提高聾人的社會接納程度。

社會文化的多元使聾健兩個世界同樣繽紛多彩,聾健兩個世界不應該是相互隔膜的。對于聾人群體而言,最能讓他們感受幸福的并不是得到社會的幫助,而是這個社會對于他們自身狀態的接納,對于他們存在價值的認可。“除了聽,聾人能做任何事”,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能揚長避短,聾人一定能做出成績來。實際上,從“缺陷補償”和“用進廢退”的道理來看,聾人在某些職業領域甚至可以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因此,聾教育也要高度重視聾人群體與健聽人群體在心理特征、交往方式、行為方式之間的異同,且在不同的社會交際場合遵守不同的交際規則,幫助聾健相互溝通,共同分享人類的文明成果。

【參考文獻】

[1]謝永燦.未成年聾人犯罪情況的調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08(4): 18.

[2]李洪.發展聾人職業技術教育[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10):130.

【作者簡介】

趙蘊楠(1983-),女,漢族,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特殊兒童早期干預與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endprint

除了客觀情況以外,還有什么成為聾人不選擇就讀高中的考慮因素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52%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年齡過大。根據調查,被試聾生在畢業時的年齡將近18歲,而普通學生18歲時已高中畢業。所以,聾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時的年齡可能偏大。與普通學生相比,聾生在畢業時年齡普遍偏大。這個因素成為是許多聾人在未來繼續學習或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

第二,在不讀高中的原因中,有近39%的學生會希望能早點自立,有22%的學生想早些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那么不讀高中,而早點選擇自立和賺錢幫助家里減輕負擔是否是明智之舉呢?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新增就業人口2500萬,可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僅1200萬,就業形勢嚴峻,殘疾人就業自然更加嚴峻。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道, 2011屆大學畢業生為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普通大學生尚且有如此多的人處于失業狀態,更何況對于只有初中程度的聾生。

通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將反映出的問題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一)從平均的畢業年齡為18歲,可以看出在聾人接受教育時個別化的干預程度不夠。普通學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之后的年齡為15-17周歲。造成聾生畢業年齡為18歲的直接原因有兩點,入學年齡偏大或是接受義務教務的過程中存在留級的現象。若是入學年齡就偏大,則反映出早期干預時個別化干預的程度不夠,未能使其達到與同齡兒童相近的功能水平;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留級的現象,則說明在其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缺少個別化的輔助。

(二)反映出在初級中等教育階段缺少相應的畢業指導。在即將畢業的階段中,學生的平均年齡大約18歲,但是對于未來的理想職業仍然有62.5%的學生回答“不知道”,這說明學生缺少相關的與社會接觸的經歷。然而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有許多聾生在踏入社會時有被騙經歷,甚至有失蹤的個案。這都說明缺少相關的聾人實習就業的保護保障機制。對于想升入高級中等教育(高中或各類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沒有一人能有具體明確的學校作為目標。這反映出學校缺少相關的升學指導。

六、 建議與對策

(一)完善聾人的個別化干預體系,逐步建立從早期干預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個別輔助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完成后的職業生活的個別化指導。近年來我國學者一直在倡導融合教育、全納教育,可是融合全納的基礎是聾生有能力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交流,這樣的融合交流是需要大量的個別化干預個別化訓練為基礎的,所以完善從早期到職業生活的個別化干預是促進聾人更好融合社會的重要環節。

(二)打破教育封閉體系,增加校際間的合作,增加與殘疾人就業機構、用工單位合作,加強聾人職業指導教育。

在特殊學校的7-9年級階段,可增加與其他學校或是企業的合作,尤其是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高中、職業學校)合作,為聾生的畢業打一定的基礎。增加學校對于聾生下階段選擇的指導,包括就業指導、升學指導等。殘疾人就業機構要與各類用工單位緊密合作,開展職業指導教育,增強聾人與社會、聾人與市場的溝通,為聾人職業的選擇提供有效的咨詢指導,讓聾人能順利地走向就業提供服務。可以引導他們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觀念;開展職業見習試點工作,為想畢業后進行就業的學生提供一點的工作機會。

(三)聾人要想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就必須具有更高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更優秀的綜合素質,這是特殊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聾生課程設置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人才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設置,提供更為廣闊的職業內容和項目,使培養出來的聾生能夠人盡其才。開展教育改革,把“育殘成才”作為辦學首要目標[3]。

(四)與地方院校合作,促進聾健兩個世界相互溝通。

地方院校中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其中手語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也將充當聾健兩世界溝通的使者。為了更好地讓聾人學生融合健聽人的社會生活,可讓聾校與地方高校加強合作,不但促進聾人的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提高了聾人的自信心,并且使更多人走進聾人群體,提高聾人的社會接納程度。

社會文化的多元使聾健兩個世界同樣繽紛多彩,聾健兩個世界不應該是相互隔膜的。對于聾人群體而言,最能讓他們感受幸福的并不是得到社會的幫助,而是這個社會對于他們自身狀態的接納,對于他們存在價值的認可。“除了聽,聾人能做任何事”,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能揚長避短,聾人一定能做出成績來。實際上,從“缺陷補償”和“用進廢退”的道理來看,聾人在某些職業領域甚至可以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因此,聾教育也要高度重視聾人群體與健聽人群體在心理特征、交往方式、行為方式之間的異同,且在不同的社會交際場合遵守不同的交際規則,幫助聾健相互溝通,共同分享人類的文明成果。

【參考文獻】

[1]謝永燦.未成年聾人犯罪情況的調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08(4): 18.

[2]李洪.發展聾人職業技術教育[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10):130.

【作者簡介】

趙蘊楠(1983-),女,漢族,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特殊兒童早期干預與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91免费观看视频|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 性欧美在线|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网| 九色91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理论精品| www.99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三级|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亚洲第一av网站|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黄色在线不卡| 91福利免费视频|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笫一页| 欧美另类一区| 日韩第八页|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婷婷六月综合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色婷婷狠狠干|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欧美a在线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婷五月综合|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伊人久久婷婷|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