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軍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而要親其師,主要是強調了學生與老師關系融洽的重要性,但這對教師個人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那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親和力。
何謂親和力?《現代漢語》中是這樣解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相互作用的力。對教師而言,教和學結合成教學質量,這個無形的化合物。教與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越關愛學生,學生也會越樂于回報老師,因此親和力對學生學習興趣起著一定的作用,它也相應地在教師的專業成長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反作用。那么教師的親和力是怎樣形成的呢?筆者以為它是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形成:
一、親和力在師生日常的情感交流中產生的
親和力的形成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態度,也體現了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程度和熱情,是師生間長期以來形成的彼此間相互默契的親切關系。因此, 師生的情感交流是教師親和力產生的基礎,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有親和力的教師,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因此,教師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愛的情感只有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才能產生,教師只有發自肺腑地去熱愛學生,熱愛教育,才能真正地親近學生,關心學生,也才能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追求與渴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當一個孩子跨進學校大門成為你的學生時,他無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對他來說是神圣的,在他看來,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為有愛心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從心底發出的對教師的神圣感和信任感,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點出發,關愛每位學生,以人本主義思想去溝通每位學生,用你的微笑,你的每一句關愛的話語去溫暖學生的心房,這樣你的親和力就自然而然產生了,學生對你所教授的學科也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就提升了。
二、課堂教學中的形體語言增強親和力
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一般是靠語言完成的,而大部分是由表情、動作、所處的環境、背景來完成的。而這其中,說話者的表情、動作,我們可以統稱為形體語言。因此,形體語言在真實交際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形體語言還能增強課堂情境的真實性。教師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適時地運用形體語言,可以使情境更加真實,學生參與的活動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他們也就有交流(輸出)的強烈愿望。同時,學生對教師就有了親切感,教師的親和力也隨之增強。
三、課堂活動中,教師的參與增強親和力
在當今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不管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即3PS),還是任務型(Task-based)教學模式,以及目前我們正在實施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強調師生角色的轉變: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成了指導者(Instructor)、教練員(Coach)、陪練(Training partner)、甚至是伙伴(Company)關系。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不再是“鮮花與綠葉”關系(教師是鮮花,學生是綠葉),而是呈現出多維互動的關系。教師不再是整個教學活動中唯一起著主導作用的控制者,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啟迪、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共同參與,形成了師生互動,這不僅能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同時,也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使學生感到教師與他們的關系是平等的,這樣,無形中也能增強教師的親和力。
四、對學生的正確評價,增強親和力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的認識一直存在著一些誤區。比如,教師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和終極目標,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立起來,這種傳統的評價體系給教師及學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合作評價,將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文化意識以及綜合素質置于評價體系之外。對此,新課程標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新的評價要求,它指出:教學評價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新課程的教學評價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元化;評價答案標準由客觀唯一性轉向主觀多樣性。在評價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顧及學生的情感、態度,作出正確的而又全面的評價,幫助學生及時而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只要根據正確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他們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師生間的情感會倍增,教師的親和力也隨之增強。
五、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關愛,增進親和力
教育是人塑造人的事業,作為教師,要塑造出合格的,有愛心的“人”,不僅需要在課堂上或教學活動中關愛學生,而且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理解,關心和愛護學生,使學生時刻能感受到老師濃濃的親情和愛意,從而使學生也從心底萌發出對老師的愛戴,久而久之,師生間的親和力自然就產生并升華了。
總之,教師的親和力可優化和促進師生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可緩和有時難以相容的師生關系。有親和力的老師通常也是學生最信任的老師,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親其師,則信其道”,這不僅師生關系融洽和諧,而且教學效果相當明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