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帝都地鐵“調價”,您怎么看?
1.為什么要把所有好的東西擠在一起呢?人為的加劇了當地的交通。有意識的把公共資源向城市周圍擴散,有一些不必要呆在城市里的機構可以向外圍擴散,就業機會也向外圍擴散,這樣來調整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我覺得這是唯一的辦法。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劉昕教授認為
2.北京地鐵價格如何定,這確實是個難題:高峰時漲價既不符合經濟規律:高峰時乘車人最多,按經濟規律應該降價,即使漲價也無法讓上班的人員分流出去;不漲價則每年需要政府補貼。總體而言,應該漲價,但需要成本透明,定價合理!
——環境經濟學者 周宏春
3.現在地鐵雖便宜,但是人多、環境差,如果漲價可以改變乘車環境,那就支持吧。
——北京郭女士
4.漲價可行,關鍵是漲多少...
——紀先生
5.地鐵補貼大、虧損,所以要漲價?我并不認為這是虧損的理由,而是經營管理太差。高密度的顧客群體,巨額的廣告地段投資收入,以及大量的現金流,還好意思用虧損當作漲價的理由。以此來看,從地鐵本身發展問題上下功夫可能會比漲價更獲益!
——李女士
6.反正一定要漲價,征求民意真的會有用嗎?想問兩個問題:依帝都的人流量難道真的會讓地鐵虧損嗎?漲價后,勢必會把短程乘客分散一部分到公交上,可是公交真的還能分擔嗎?
——北京艾先生
7.公共交通就是政府讓利于民,服務百姓的基礎,漲價就相當于變相取消為人民服務的本質。
——徐女士
8.北京地鐵漲價:如果地鐵票價大幅度上調,那么地鐵概念的產業都將受到影響,尤其是地產項目。屆時或許會是地產拋售降價的導火索,從而引發行業的拐點,投資地產項目的人們要警惕了。
——孫先生認為
背景資料
7月21日媒體報道,“兩元”地鐵坐到底,刷卡“4毛”上公交,這個曾經讓人津津樂道的低廉票價將面臨終結的可能。從7月3號開始,北京市開始就公交地鐵調價公開征集民意,期限從7月3號到7月20號。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沒有用“漲價”一詞,而是用了“調價”。
事實上在今年3月“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形勢政策報告會上,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磊曾介紹,北京6年來公共交通出行的客流增長了66%,已經超過70億人次,相當于把全地球的人運了一遍。其中,地鐵30億人次,占四成多。但目前北京地鐵票價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乘坐地鐵距離從最短的400米到最長的88公里全是2塊錢,難以體現多坐多付費的規律,不符合公平性原則。二是北京一直實行低票價,與其他城市相比價格明顯偏低。
2013年,北京投入公共交通運營補貼103.5億元,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共投入96.6億元,加起來,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補貼共計200.1億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