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東
在日本民族主義日盛的形勢下,日本政治右傾化愈演愈烈。以否認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擺脫“戰后體制”、制造周邊領土糾紛、修憲和強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國家利益,已經成為日本安倍等保守勢力謀求的政治與外交主題。
安倍上臺伊始就明確表示修憲是自己的“歷史使命”,力圖改變戰后體制意愿十分明確。在安倍看來,修改“和平憲法”是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實現政治、軍事大國的關鍵所在。目前,安倍政府已邁出關鍵一步,其以內閣決議案的形式正式解禁集體自衛權,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安倍謀求“脫離戰后體制”,讓日本人“對日本歷史、文化有一種驕傲感”的民族主義理念已經影響到日本的內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民族主義“政治訴求”,對于保守派新生代政治家來說往往是超黨派的,而不僅僅是少數人的主張。
多數自民黨、日本維新會與有些民主黨國會議員等新生代政治家在推動日本“脫離戰后體制”,成為“正常國家”方面有著共同話語和高度共識。尤其涉及到國家、憲法、防衛等敏感政治問題時,他們往往能取得相當一致的看法,表現出高度的“同質性”。以安倍為首的保守派政治家群體常常把否認侵略歷史與弘揚“民族精神”相結合,力求通過“脫離戰后體制”,實現日本的政治軍事大國化。并在“爭常”、修憲、派兵海外及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上,顯示出更為強硬的民族主義政治立場。
而且,日本右傾思潮的形成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戰后日本是在謀求擺脫戰后體制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日本的對外戰略目標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21世紀日本的國家戰略》中提出,“作為國家的長遠目標,應該追求實現自我。這是以更為理想的方式生存,實現獨立,維護安全和追求基于國際責任意識的自我實現”。他將“國際責任”作為日本“自身的安全、獨立和生存”的要件,主張確立日本的大國戰略構想,將其明確為21世紀日本對外戰略的長遠目標。
日本的這種新民族主義外交理念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右傾化”日益明顯,所謂“正常國家論”首先就是要讓日本重獲對外動用軍事手段的權利。目前為止,雖然尚無任何一屆日本政府在其政綱中明確提出實現“正常國家化”的具體計劃和目標,但日本政府在思想和輿論準備方面明顯加快了追求對外戰略目標的步伐,不斷拓展日本的對外戰略空間。目前安倍政府正在將目標變為現實,其第一步已經邁出,日本未來的動向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劉建 美編/李祥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