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瑜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 分析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結果參與調查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其中47例患者出現神經源性吞咽障礙, 占總患者數的15.16%。女性患者的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發生率較男性患者明顯提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年齡≤50歲患者吞咽障礙發生率較51~75歲和75歲以上年齡段明顯降低(P<0.05), 隨著患者年齡增加, 吞咽障礙發生率隨之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復發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生率較首發患者明顯增加(P<0.05), 患者并發高血壓、高血脂、肺炎的吞咽障礙發生率較未有并發癥患者明顯增加(P<0.05)。結論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病率較高, 其發生同多種因素密切相關, 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可降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生率。
【關鍵詞】缺血性腦卒中;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影響因素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neutrogena dys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RAO Yu. Huizhou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factors of neutrogena dys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10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alysis of ischemic stroke effects of neutrogena dysphasia factor. Results 310 cases invol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ich occurred in 47 patients with neutrogena dysphasia, 15.1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neutrogena swallowing disorders incidence of female patients than mal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patients aged ≤ 50 years of age the incidence of dysphasia compared with 51 to 75 years and 75 years and older 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 increases with ag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ysphasia.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eutrogena dysphasia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starting(P<0.05),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cholesterol, swallowing disorders pneumonia compared with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P<0.05). Conclus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neutrogena dysphasia higher prevalence, which occurs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 closely related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after neutrogena dysphasia tak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duce neutrogena dysphasia incidence.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 Neutrogena dysphasia; Influencing factors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 腦卒中患者呈現增加趨勢,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 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的特點, 患者經及時治療仍會產生后遺癥,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并發癥, 發生率約為30%, 神經源性吞咽困難可導致吸入肺炎, 導致營養不良, 嚴重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致殘率和死亡率[2]。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 采取相應的治療和干預措施, 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改善預后,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3]。本文通過對2010年1月~ 2013年1月在本院神經內科進行住院治療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討論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神經內科進行住院治療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其中男146例, 女164例, 年齡為40~86歲, 平均年齡(59.56±4.12)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缺血性腦卒中標準, 經CT和MRI符合影像學診斷, 參與調查的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損害、心肺功能不全、其他臟器病變等疾病。
1. 2方法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 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疾病史、家族史、用藥史、過敏史、吸煙史、飲酒史、發病形式等。根據患者意識情況、活動情況、自主咳嗽、舌活動情況、用餐時間、呼吸困難等評定患者是否出現神經源性吞咽障礙, 若上述檢查正常則采用飲水試驗, 其中Ⅲ級、Ⅳ級、Ⅴ級表示吞咽障礙, 必要時可采用唾液吞咽試驗、纖維內鏡推演檢查、吞咽敏感度試驗等方法進行評價[4-6]。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參與調查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其中47例患者出現神經源性吞咽障礙, 占總患者數的15.16%。女性患者的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發生率較男性患者明顯提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年齡≤50歲患者吞咽障礙發生率較51~75歲和75歲以上年齡段明顯降低(P<0.05), 隨著患者年齡增加, 吞咽障礙發生率隨之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復發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生率較首發患者明顯增加(P<0.05), 患者并發高血壓、高血脂、肺炎的吞咽障礙發生率較未有并發癥患者明顯增加(P<0.05)。具體情況見表1。
3討論
吞咽是人體重要生理功能, 吞咽過程受大腦皮質、腦干神經核、腦神經、吞咽中樞等因素密切相關, 吞咽功能的完成同口腔、食管、咽喉等因素密切相關[7]。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 因患者吞咽功能出現障礙, 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情況, 影響治療效果, 引發呼吸道感染[8]。觀察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臨床癥狀, 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觀察患者的自主咳嗽能力, 呼吸道清潔能力, 患者出現流涎, 表明面肌較差, 通過患者聲音嘶啞狀況, 觀察喉部開合功能, 患者吞咽口明顯減小, 進餐時間延長, 表明患者存在吞咽障礙[9, 10]。患者無上述臨床癥狀, 應給予飲水試驗, 反復吞咽試驗, 咽反射試驗等, 評價患者吞咽功能。同時可借助吞咽造影錄像等設備, 評價吞咽功能。
本研究顯示, 參與調查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患者占總患者數的15.16%。女性患者的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發生率較男性患者明顯提高(P<0.05), 年齡≤50歲患者吞咽障礙發生率較51~75歲和75歲以上年齡段明顯降低(P<0.05), 隨著患者年齡增加, 吞咽障礙發生率隨之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復發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生率較首發患者明顯增加(P<0.05), 患者并發高血壓、高血脂、肺炎的吞咽障礙發生率較未有并發癥患者明顯增加(P<0.05)。本研究同文獻報告的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因素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疾病、復發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對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 控制血脂、血壓等, 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給予吞咽康復訓練, 促進患者生理功能恢復, 提高預后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降低吞咽障礙的發生率, 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瑞青, 秦曉明, 趙杰, 等.60歲以上缺血性卒中人群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23):43-45.
[2] 張妮, 喬鴻飛.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換屆暨第十五次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年會、湖南省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322.
[3] 范文雙, 王海麗, 劉得江.康復訓練對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中國康復, 2010, 25(4):283-284.
[4] 姜繼娜.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心理及飲食護理.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3, 6(3):267-268.
[5] 劉晶, 王大鵬, 王偉娟, 等.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影響因素分析.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5):1160-1162.
[6] 涂秋云, 楊霞, 丁斌蓉, 等.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8):3576-3579.
[7] 魏亮, 李陳渝, 翁栩.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24):3253-3254.
[8] 晉丹丹, 張華.神經肌肉電刺激對卒中性吞咽障礙療效的研究.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3):1-3.
[9] 吳邦理, 劉博, 劉杰, 等.吞咽治療儀聯合腸內營養治療卒中后延髓麻痹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5):10-12.
[10]王靜, 李淑杏, 陳長香, 等.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的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2):2886-2888.
[收稿日期:2014-04-08]
3討論
吞咽是人體重要生理功能, 吞咽過程受大腦皮質、腦干神經核、腦神經、吞咽中樞等因素密切相關, 吞咽功能的完成同口腔、食管、咽喉等因素密切相關[7]。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 因患者吞咽功能出現障礙, 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情況, 影響治療效果, 引發呼吸道感染[8]。觀察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臨床癥狀, 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觀察患者的自主咳嗽能力, 呼吸道清潔能力, 患者出現流涎, 表明面肌較差, 通過患者聲音嘶啞狀況, 觀察喉部開合功能, 患者吞咽口明顯減小, 進餐時間延長, 表明患者存在吞咽障礙[9, 10]。患者無上述臨床癥狀, 應給予飲水試驗, 反復吞咽試驗, 咽反射試驗等, 評價患者吞咽功能。同時可借助吞咽造影錄像等設備, 評價吞咽功能。
本研究顯示, 參與調查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患者占總患者數的15.16%。女性患者的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發生率較男性患者明顯提高(P<0.05), 年齡≤50歲患者吞咽障礙發生率較51~75歲和75歲以上年齡段明顯降低(P<0.05), 隨著患者年齡增加, 吞咽障礙發生率隨之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復發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生率較首發患者明顯增加(P<0.05), 患者并發高血壓、高血脂、肺炎的吞咽障礙發生率較未有并發癥患者明顯增加(P<0.05)。本研究同文獻報告的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因素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疾病、復發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對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 控制血脂、血壓等, 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給予吞咽康復訓練, 促進患者生理功能恢復, 提高預后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降低吞咽障礙的發生率, 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瑞青, 秦曉明, 趙杰, 等.60歲以上缺血性卒中人群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23):43-45.
[2] 張妮, 喬鴻飛.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換屆暨第十五次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年會、湖南省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322.
[3] 范文雙, 王海麗, 劉得江.康復訓練對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中國康復, 2010, 25(4):283-284.
[4] 姜繼娜.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心理及飲食護理.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3, 6(3):267-268.
[5] 劉晶, 王大鵬, 王偉娟, 等.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影響因素分析.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5):1160-1162.
[6] 涂秋云, 楊霞, 丁斌蓉, 等.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8):3576-3579.
[7] 魏亮, 李陳渝, 翁栩.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24):3253-3254.
[8] 晉丹丹, 張華.神經肌肉電刺激對卒中性吞咽障礙療效的研究.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3):1-3.
[9] 吳邦理, 劉博, 劉杰, 等.吞咽治療儀聯合腸內營養治療卒中后延髓麻痹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5):10-12.
[10]王靜, 李淑杏, 陳長香, 等.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的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2):2886-2888.
[收稿日期:2014-04-08]
3討論
吞咽是人體重要生理功能, 吞咽過程受大腦皮質、腦干神經核、腦神經、吞咽中樞等因素密切相關, 吞咽功能的完成同口腔、食管、咽喉等因素密切相關[7]。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 因患者吞咽功能出現障礙, 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情況, 影響治療效果, 引發呼吸道感染[8]。觀察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臨床癥狀, 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觀察患者的自主咳嗽能力, 呼吸道清潔能力, 患者出現流涎, 表明面肌較差, 通過患者聲音嘶啞狀況, 觀察喉部開合功能, 患者吞咽口明顯減小, 進餐時間延長, 表明患者存在吞咽障礙[9, 10]。患者無上述臨床癥狀, 應給予飲水試驗, 反復吞咽試驗, 咽反射試驗等, 評價患者吞咽功能。同時可借助吞咽造影錄像等設備, 評價吞咽功能。
本研究顯示, 參與調查的3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患者占總患者數的15.16%。女性患者的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發生率較男性患者明顯提高(P<0.05), 年齡≤50歲患者吞咽障礙發生率較51~75歲和75歲以上年齡段明顯降低(P<0.05), 隨著患者年齡增加, 吞咽障礙發生率隨之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復發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發生率較首發患者明顯增加(P<0.05), 患者并發高血壓、高血脂、肺炎的吞咽障礙發生率較未有并發癥患者明顯增加(P<0.05)。本研究同文獻報告的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因素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疾病、復發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對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 控制血脂、血壓等, 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給予吞咽康復訓練, 促進患者生理功能恢復, 提高預后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降低吞咽障礙的發生率, 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瑞青, 秦曉明, 趙杰, 等.60歲以上缺血性卒中人群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23):43-45.
[2] 張妮, 喬鴻飛.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康復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換屆暨第十五次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年會、湖南省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322.
[3] 范文雙, 王海麗, 劉得江.康復訓練對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中國康復, 2010, 25(4):283-284.
[4] 姜繼娜.腦卒中后神經源性吞咽障礙的心理及飲食護理.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3, 6(3):267-268.
[5] 劉晶, 王大鵬, 王偉娟, 等.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影響因素分析.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5):1160-1162.
[6] 涂秋云, 楊霞, 丁斌蓉, 等.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8):3576-3579.
[7] 魏亮, 李陳渝, 翁栩.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24):3253-3254.
[8] 晉丹丹, 張華.神經肌肉電刺激對卒中性吞咽障礙療效的研究.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3):1-3.
[9] 吳邦理, 劉博, 劉杰, 等.吞咽治療儀聯合腸內營養治療卒中后延髓麻痹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5):10-12.
[10]王靜, 李淑杏, 陳長香, 等.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的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執行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2):2886-2888.
[收稿日期: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