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波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對無單放貨相關特征的概述、法律性質的分析, 闡明無單放貨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并總結了其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競合的價值取向,以及對無單放貨法律責任歸屬等事宜。
關鍵詞:無單放貨;提單;違約;侵權
海運提單是在國際貿易與海上貨物運輸中十分常用的一類貿易單據和運輸單據,是跨國、跨地區貿易結算與遠洋運輸相結合的產物,在世界貿易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以來,由于現代科學技術在航海領域的廣泛應用,船舶在海上運輸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局限于傳統的提單流程,常常出現船舶已到港而需要通過銀行辦理結匯手續的提單還未到收貨人手中,這樣經常造成堵港,甚至當事人的經濟損失。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矛盾,承運人經常面臨無單放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因無單放貨產生的海運糾紛便不斷出現。
一、無單放貨概述
按照國際航運慣例,承運人有義務在約定的卸貨港憑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憑正本提單提貨是國際海運的基本原則。無單放貨,就是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或其代理人,未經查驗和收取正本提單,而將提單項下貨物交付他人的行為。
發生不規范的惡意的無單放貨現象有以下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貨物運抵目的港后,承運人出于盡快交貨的目的,將貨物無任何擔保地放給與其有業務關系或者本是該貨物的買主卻無力付款贖單的提貨人;另一種常見情況是,承運人憑保函將貨物交給提單所載收貨人以外的第三人;第三種情況是承運人與提貨人惡意串通,合謀放貨,欺詐真正的提單持有人。如無特別說明,本文中提及的無單放貨即指上述這三種情形。對以上幾種無單放貨行為的性質和責任的認定正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二、無單放貨的法律性質
依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提單是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憑證之功能是承運人憑提單交付貨物的法定義務,也是承運人在提單所證明的運輸合同中的合同義務,提單持有人享有的要求承運人憑提單交付貨物的權利也是一種合同權利,而并不是其持有的提單是物權憑證而使其享有該權利。
(1)無單放貨的違約性
根據我國《海商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提單首先具有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證明之性質。在承托雙方辦妥貨物托運手續時,合同即告成立。提單僅證明承托雙方已經訂立了運輸合同,但其本身并不是運輸合同,而僅是運輸合同的證明。但是,當提單轉讓到包括收貨人在內的第三人手里時,提單事實上成了運輸合同的本身。這時的承運人與收貨人、 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提單的規定確定。
承運人無單放貨,就構成了承運人對保證憑提單交付貨物之義務的違反,承運人應對運輸合同相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并賠償合同相對方的損失。我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不管提單是否具有物權憑證的功能或者所謂某種情況下喪失其功能,保證憑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是承運人在履行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的一項法定義務,無單放貨具有違約性。
(2)無單放貨的侵權性
提單是承運人船舶所載貨物的物權憑證,據此,提單就代表貨物,誰持有提單,誰就有權要求承運人交付貨物并對該貨物享有所有權,無單放貨正因為侵害了提單的物權屬性,所以具有侵權性。持上述觀點或認識的根源在于對提單法律性質的理解,即所謂提單具有的物權憑證性質。
無單放貨是否具有侵權性或者說是否構成侵權行為,應當依據我國基本民事法律(現主要為《民法通則》)規定的有關侵權行為構成要件去考察。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應為四個,即行為的違法性(侵權行為)、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的過錯。而且,作為侵權行為構成的四個要件均須由權利主張人,即訴訟中的原告負舉證責任。
綜上,無單放貨具有侵權性,只要無單放貨構成承擔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要件,無單放貨行為人就必須承擔賠償責任。
三、無單放貨的法律責任
既然無單放貨既可以視為侵犯物權的行為,又符合違約行為的要件,在追究承運人責任時就構成了責任競合。物權受到非法侵害或妨礙時,其保護方法具有多樣性:受害人可以分別不同情況行使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物上請求權;也可以采取債權的方法來保護物權,如主張侵權損害賠償或返還不當得利等等 。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如果無單放貨行為正在進行,提單持有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如果侵權行為已經完成,提單持有人可以要求返還財產,或者在返還財產不可能的情況下要求賠償損失。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損害賠償除折價賠償其直接損失以外,還應當對其他間接損失予以賠償 。而承運人就其無單放貨須承擔的違約責任有:支付違約金(如有約定)、雙倍返還定金(如有定金)、退還全部運輸費用(如運費未攤入貨物價格)和賠償提單持有人可得利益損失以及貨物損失(如貨物未能追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承運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無單放貨時,提單持有人可以將其作為共同被告主張共同承擔責任。有學者認為這屬于“不真正連帶債務關系” ,是承運人違約責任和第三人侵權責任的“連帶”。這類無單放貨基于承運人和第三人的共同行為,并不屬于“不真正連帶債務”的范疇 ,不如就以共同侵權處理而忽視承運人的違約性質,以便利審判的進行。
無單放貨的法律問題需要我國的司法機關通過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解決,希望通過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討論能給相關部門提供可供參考的借鑒。等待國家法律確認以后,能為司法實踐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參考文獻:
[1] 參見趙德銘:“提單作為權利憑證的物權屬性”載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7卷 法律出版社 1997版 。
[2]參見彭萬林主編《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7版。
[3] 參見梁慧星《民法解釋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5 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