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飛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目前傳統文化對旅游業的影響以及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把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用到現代旅游管理當中來,從而促進我國旅游管理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旅游管理;問題;對策
一、目前狀況下我國傳統文化對現代旅游管理的影響
(一)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與現代旅游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孔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強調“和”就是強調對人際關系的調整。[2] “以人為本”思想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從亞圣孟子的“民本”思想到“民貴”思想,無不體現了人的重要性。由此看來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進事物不斷的朝正向發展,近年來隨著現代旅游的發展,旅游業中“人”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并逐漸形成為“人本”管理的先進管理理念。
(二)傳統文化中的“德治”發展成為現代旅游管理中“以德服人”理念。在現代旅游管理理念中,不少企業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髓,發展成為充分體現以德治企的“德治”理念,他們以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通過樹立榜樣,身體力行等方法進行管理,切實為員工的利益著想,尊重員工,形成了由內而外的優秀服務模式,使旅游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傳統文化中提倡“以和為貴”,現代旅游管理中呼吁“陽光服務”。近年來隨著現代旅游業發展,管理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傳統的旅游管理模式往往是條規管理,而漸漸地轉變為“無為而治”的管理方法,這是現代旅游管理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重要體現。在服務業發展中“以和為貴”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寬,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旅游企業,特別是在旅游企業文化的構建上,極其重視“人和”,強調微笑服務、陽光服務,這是對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二、現代旅游管理在中國傳統文化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企業的文化定位不夠科學。(1)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特色是旅游產品營銷取勝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個企業創立的旅游形象沒能切實有效地在旅游者心目當中激起獨特的感知和印象,那么它就失去了形象定位的實際意義。(2)文化定位脫離當地旅游發展現狀,語句夸張,名不符實。有些旅游地在文化定位的時候脫離了當地旅游現實中的發展狀況,為了達到宣傳效果,不擇手段,過分渲染目的地,使最終形成的文化定位與本地的實際情況相差很遠,造成盲目夸大的現象。(3)一應俱全,重心難找。每個旅游地都有其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地域特色,應該是把本地最具有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資源作為定位的主要內容。旅游地的宣傳口號也尤為重要,作為宣傳載體,口號自然也該是簡潔易懂的。然而許多旅游地卻在口號制定的時候想方設法把本地所有的旅游資源展現給旅游者,這未免就造成了面面俱到,毫無重點的狀況,無法將當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展現給旅游者。
(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基礎設施有待改善,科學規劃有待加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消費傾向由過去的重物質消費逐漸轉變成精神消費。許多企業在發展文化旅游的時候卻忽略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忽略了發展文化旅游也需要基礎配套的問題。一些景區在文化硬件設施及軟件項目等基礎方面有待加強。而且許多景區沒有統一的發展總體規劃,這樣勢必會引起在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的過程中缺乏指導和科學性的綱領。從而造成盲目、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也破壞了旅游地的整體文化形象。
(三)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新。許多旅游企業認為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就是讓旅游從業人員穿一穿傳統的服飾,在景區內設置一些傳統的物件。一些企業在傳統文化應用過程中只是簡單的生搬硬套,很少有出新意的地方。
三、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應用發展對策
(一)科學合理定位旅游區域的企業文化。(1)努力提高企業文化形象的區分度。要提出具有特色的地域傳統文。所以一個旅游地要想發展傳統文化旅游項目必須突出自己的特色項目,這樣才能產生獨有的吸引力,達到文化形象定位的最終目的。(2)將當地傳統文化資源和產品作為企業文化定位的物質基礎。在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方面,旅游目的地做為一個大集合,其中既包含了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人文旅游資源也包含了自然的旅游產品和資源。管理者應該充分挖掘當地旅游資源和產品中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核心內容作為當地的旅游形象定位。(3)規范旅游規劃的開發程序,重視文化定位。應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旅游管理當中的關鍵所在是科學有序地規劃旅游區的文化。在現代旅游管理中,我國的旅游資源因地域差異而不同,許多旅游地的傳統文化資源極具開發潛力,如在黑龍江特有的少數名族赫哲族聚居的區域現在已建成全面一體的赫哲文化游覽觀光園,園區發展勢頭良好。由此可見各地如果吸收赫哲文化園的開發經驗,合理開發當地傳統文化資源,按照科學、合理、有序的原則做好旅游地區的規劃工作,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完善開展傳統文化旅游的基礎性工作。廣義的理解認為旅游開發就是根據當地條件,運用適當的資金、技術手段,通過科學的調查、評價、規劃、建設、經營等,使未被利用的資源得以利用,己被利用資源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加強。所以對一個旅游地的資源、市場、產品、商品、人才等進行全方位研究,確定其有利的發展方向,做好相應的配套設施才能使旅游景點在區域內得以完善、發展和提高,從而創更佳的企業益。
要想實施化旅游理念,就應該大力完善旅游地的基礎性工作,這是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旅游管理中的前提條件。應該重視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工作,認識到傳統文化在現代旅游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提高人們的傳統文化意識,從而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現代意義。
(三) 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旅游活動形式。現代旅游業要想充分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就要不斷開展現代化與民族性相結合的多樣化的現代旅游方式,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旅游表現形式,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現代旅游的精神需求。在旅游管理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參與法、情感體驗法等多種方式,以實現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后的現代旅游管理實現質的發展。近些年來紅色旅游異軍突起,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追求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結果, 它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產品, 其具有獨特的精神價值, 如抗戰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早已形成具有世界文化遺產意義的“紅色精神”。 這些精神經世世代代激勵我們中華兒女不斷地走在歷史的前列,牢記歷史,和對歷史事件和歷史偉人的懷念與敬仰之情。
(四)充分挖掘旅游資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旅游地在開發過程中如果離開了傳統的文化元素,就會變得空虛而缺乏內在的吸引力,旅游管理如果不能和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會變得僵化而缺乏親和力,這對現代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極其不利的。旅游企業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豐富,更好地把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應用到旅游管理當中,開發出更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的特色旅游產品滿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只有深入挖掘旅游資源的傳統文化內涵,才能創造出本地旅游資源的特色,才能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擁有持久向上的生命力。
小結:我國現代旅游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傳統文化對旅游管理產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廣泛,必須引起旅游企業的高度重視。在科學定位旅游區域的企業文化,完善開展傳統文化旅游的基礎性工作,豐富傳統文化旅游活動形式的同時,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的傳統文化內涵、積極探索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策略,從而促進旅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以保障旅游業的繁榮、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澤.淺析中國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 理論前沿2014年第一期
[2] 粱陸臣,付錦泉.中國傳統文化管理思想的借鑒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學術研究文章編號:2009年6月第四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