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能
【摘要】目的對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進行研究探討。方法將老年急性期腦梗死病例(134例)與門診體檢健康老年人(59例)進行認知及情緒狀態比較。分別運用簡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結果腦梗死組認知障礙發生例數為71例高于對照組的14例, SSSE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腦梗死組情緒障礙發生例數為91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例, HAMA評分高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認知障礙明顯, 情緒處于明顯的焦慮狀況。
【關鍵詞】老年;腦梗死急性期;認知障礙;情緒障礙
急性腦梗死是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 其特點為發病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 臨床治療重點主要是降低死亡率與致殘率, 將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放在較重的位置, 往往忽視患者認知及心理情緒的變化, 患者的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遠期結局,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本研究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腦梗死組134例為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和評定辦法[2], 頭顱CT確診為腦梗死, 其中男79例、女55例, 平均年齡(67.5±5.4)歲;對照組來自本院同期門診體檢老年人群59例, 行頭顱CT檢查示正常, 其中男38例、女21例, 平均年齡(67.2±5.7)歲。所有病例均進行頭顱CT檢查, 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晰, 能配合測試;無明顯失語, 排除嚴重的心、腎、肝等功能損害;排除其他內科嚴重器質性疾病;既往無認知障礙、無精神病史。對照組與腦梗死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測定方法及判定標準
1. 2. 1認知功能測定采用簡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對所有老年腦梗死患者及對照組進行評估, 最高得分為30分, 27分≤分數<30分為正常, 分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1. 2. 2情緒測定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進行情緒狀態評估。HAMA總分<7分, 無焦慮癥狀;7分≤總分<14分, 可能有焦慮;14分≤總分<21分, 為輕度焦慮;21分≤總分<29分, 為明顯焦慮;≥29分, 為重度焦慮。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病例認知功能比較腦梗死組有認知障礙病例71例, 占52.99%, MMSE平均(23.57±6.14)分;對照組有認知障礙病例14例, 占23.73%, MMSE平均(26.08±3.81)分。腦梗死組認知障礙發生例數高于對照組, SSSE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其中注意和計算、短程記憶、物體命名、復述、言語理解力、閱讀理解、言語表達及圖形描畫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 詳見表1、表2。
2. 2兩組病例情緒狀態比較腦梗死組有焦慮91例, 占67.91%, HAMA評分(10.04±4.47)分;對照組有焦慮23例, 占38.98%, HAMA評分(6.42±3.06)分。腦梗死組情緒障礙發生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HAMA總分高于對照組, 其中軀體焦慮與精神焦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詳見表3、表4。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 發生率分別為52.99%和67.91%。認知障礙以注意和計算力、短程記憶及語言功能障礙為主, 情緒障礙表現為軀體與精神焦慮為主。大量臨床研究證實[3, 4], 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礙不利于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 不良情緒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易使患者的意志力降低, 嚴重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 不利于疾病的診治, 遠期預后差,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應早期識別并干預其可能出現的情緒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 積極進行心理干預, 改善情感障礙, 進而改善認知功能, 有助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康復, 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梅波, 張海寧, 金濤, 等.腦梗死患者急性期情感障礙與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及其相關性研究.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3, 30(4):336-340.
[2] 中華神經科學會, 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及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383.
[3] 田立, 劉曉婷.急性腦梗死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光明中醫, 2013, 8(2):309-311.
[4] 王利平, 南光賢, 遲魯梅, 等.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100例臨床研究.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2, 6(5):887-889.
[收稿日期:2014-04-05]
endprint
【摘要】目的對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進行研究探討。方法將老年急性期腦梗死病例(134例)與門診體檢健康老年人(59例)進行認知及情緒狀態比較。分別運用簡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結果腦梗死組認知障礙發生例數為71例高于對照組的14例, SSSE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腦梗死組情緒障礙發生例數為91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例, HAMA評分高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認知障礙明顯, 情緒處于明顯的焦慮狀況。
【關鍵詞】老年;腦梗死急性期;認知障礙;情緒障礙
急性腦梗死是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 其特點為發病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 臨床治療重點主要是降低死亡率與致殘率, 將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放在較重的位置, 往往忽視患者認知及心理情緒的變化, 患者的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遠期結局,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本研究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腦梗死組134例為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和評定辦法[2], 頭顱CT確診為腦梗死, 其中男79例、女55例, 平均年齡(67.5±5.4)歲;對照組來自本院同期門診體檢老年人群59例, 行頭顱CT檢查示正常, 其中男38例、女21例, 平均年齡(67.2±5.7)歲。所有病例均進行頭顱CT檢查, 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晰, 能配合測試;無明顯失語, 排除嚴重的心、腎、肝等功能損害;排除其他內科嚴重器質性疾??;既往無認知障礙、無精神病史。對照組與腦梗死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測定方法及判定標準
1. 2. 1認知功能測定采用簡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對所有老年腦梗死患者及對照組進行評估, 最高得分為30分, 27分≤分數<30分為正常, 分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1. 2. 2情緒測定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進行情緒狀態評估。HAMA總分<7分, 無焦慮癥狀;7分≤總分<14分, 可能有焦慮;14分≤總分<21分, 為輕度焦慮;21分≤總分<29分, 為明顯焦慮;≥29分, 為重度焦慮。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病例認知功能比較腦梗死組有認知障礙病例71例, 占52.99%, MMSE平均(23.57±6.14)分;對照組有認知障礙病例14例, 占23.73%, MMSE平均(26.08±3.81)分。腦梗死組認知障礙發生例數高于對照組, SSSE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其中注意和計算、短程記憶、物體命名、復述、言語理解力、閱讀理解、言語表達及圖形描畫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 詳見表1、表2。
2. 2兩組病例情緒狀態比較腦梗死組有焦慮91例, 占67.91%, HAMA評分(10.04±4.47)分;對照組有焦慮23例, 占38.98%, HAMA評分(6.42±3.06)分。腦梗死組情緒障礙發生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HAMA總分高于對照組, 其中軀體焦慮與精神焦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詳見表3、表4。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 發生率分別為52.99%和67.91%。認知障礙以注意和計算力、短程記憶及語言功能障礙為主, 情緒障礙表現為軀體與精神焦慮為主。大量臨床研究證實[3, 4], 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礙不利于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 不良情緒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易使患者的意志力降低, 嚴重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 不利于疾病的診治, 遠期預后差,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應早期識別并干預其可能出現的情緒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 積極進行心理干預, 改善情感障礙, 進而改善認知功能, 有助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康復, 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梅波, 張海寧, 金濤, 等.腦梗死患者急性期情感障礙與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及其相關性研究.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3, 30(4):336-340.
[2] 中華神經科學會, 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及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383.
[3] 田立, 劉曉婷.急性腦梗死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光明中醫, 2013, 8(2):309-311.
[4] 王利平, 南光賢, 遲魯梅, 等.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100例臨床研究.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2, 6(5):887-889.
[收稿日期:2014-04-05]
endprint
【摘要】目的對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進行研究探討。方法將老年急性期腦梗死病例(134例)與門診體檢健康老年人(59例)進行認知及情緒狀態比較。分別運用簡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結果腦梗死組認知障礙發生例數為71例高于對照組的14例, SSSE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腦梗死組情緒障礙發生例數為91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3例, HAMA評分高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認知障礙明顯, 情緒處于明顯的焦慮狀況。
【關鍵詞】老年;腦梗死急性期;認知障礙;情緒障礙
急性腦梗死是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 其特點為發病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 臨床治療重點主要是降低死亡率與致殘率, 將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放在較重的位置, 往往忽視患者認知及心理情緒的變化, 患者的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遠期結局,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本研究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認知障礙及情緒障礙特征,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腦梗死組134例為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和評定辦法[2], 頭顱CT確診為腦梗死, 其中男79例、女55例, 平均年齡(67.5±5.4)歲;對照組來自本院同期門診體檢老年人群59例, 行頭顱CT檢查示正常, 其中男38例、女21例, 平均年齡(67.2±5.7)歲。所有病例均進行頭顱CT檢查, 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晰, 能配合測試;無明顯失語, 排除嚴重的心、腎、肝等功能損害;排除其他內科嚴重器質性疾??;既往無認知障礙、無精神病史。對照組與腦梗死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測定方法及判定標準
1. 2. 1認知功能測定采用簡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對所有老年腦梗死患者及對照組進行評估, 最高得分為30分, 27分≤分數<30分為正常, 分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1. 2. 2情緒測定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進行情緒狀態評估。HAMA總分<7分, 無焦慮癥狀;7分≤總分<14分, 可能有焦慮;14分≤總分<21分, 為輕度焦慮;21分≤總分<29分, 為明顯焦慮;≥29分, 為重度焦慮。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病例認知功能比較腦梗死組有認知障礙病例71例, 占52.99%, MMSE平均(23.57±6.14)分;對照組有認知障礙病例14例, 占23.73%, MMSE平均(26.08±3.81)分。腦梗死組認知障礙發生例數高于對照組, SSSE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其中注意和計算、短程記憶、物體命名、復述、言語理解力、閱讀理解、言語表達及圖形描畫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 詳見表1、表2。
2. 2兩組病例情緒狀態比較腦梗死組有焦慮91例, 占67.91%, HAMA評分(10.04±4.47)分;對照組有焦慮23例, 占38.98%, HAMA評分(6.42±3.06)分。腦梗死組情緒障礙發生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 HAMA總分高于對照組, 其中軀體焦慮與精神焦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詳見表3、表4。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 發生率分別為52.99%和67.91%。認知障礙以注意和計算力、短程記憶及語言功能障礙為主, 情緒障礙表現為軀體與精神焦慮為主。大量臨床研究證實[3, 4], 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礙不利于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 不良情緒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易使患者的意志力降低, 嚴重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 不利于疾病的診治, 遠期預后差,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應早期識別并干預其可能出現的情緒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 積極進行心理干預, 改善情感障礙, 進而改善認知功能, 有助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經功能康復, 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梅波, 張海寧, 金濤, 等.腦梗死患者急性期情感障礙與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及其相關性研究.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3, 30(4):336-340.
[2] 中華神經科學會, 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及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383.
[3] 田立, 劉曉婷.急性腦梗死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光明中醫, 2013, 8(2):309-311.
[4] 王利平, 南光賢, 遲魯梅, 等.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100例臨床研究.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2, 6(5):887-889.
[收稿日期:2014-04-0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