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
摘 要: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健全,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得到迅速發展,配合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補充,促進了社會公平,傳播了社會正氣,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然而近年來經媒體曝光的關于非營利組織的財務丑聞屢見不鮮,揭示了目前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存在管理薄弱,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民間非營利組織正失信于民,如何加強管理,健全內部控制已經成為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民間非營利組織; 內部控制
進入新世紀,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迅速發展讓世界矚目。如今,民間非營利組織已經涉及到了慈善賑災、環境保護、維權服務等多個領域惠及人口眾多。然而近年來,一些民間非營利組織卻遭到了信任危機,究其原因內部控制不健全是主要問題所在。探索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建設對促進其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概念和會計規范
在我國,一般認為,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指由民間出資舉辦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宗教等社會公益性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民間非營利組織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地位,但不存在所有者權益,具有非營利性和公益性的特點。民間非營利組織的一個重要作用體現在緩解外部效應上。在市場上其他經濟主體帶來負的外部效應和政府失靈的情況下,民間非營利組織以其正的外部效應很好的彌補了溢出效應造成的社會成本,例如環保組織、罪犯子女學校等。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財政部2004年8月18日頒布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構成。
二、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規范
在借鑒美國COSO委員會兩份報告的基礎上,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指出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結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具體內部控制要素應當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著五個方面。
三、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問題
1.控制環境不健全。內部環境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人力資源管理等。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環境存在缺陷的關鍵在于實行雙重管理體制。許多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理事會成員由政府部門任命或派遣,這樣無疑造成了政企不分,雙頭領導,會計獨立性不高的弊端,使得民間非營利組織在決策上具有很大的任意性;在預算審批上具有具有很大的補貼依賴性;在政府監管上則有自我監管的可能性。內部環境的缺陷使得理事會的職責得不到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從制度設計上就顯得先天不足。
2.從業人員目標不一致,組織文化欠缺。迄今為止,民間非營利組織行業中并沒有成文的從業人員道德公約,每個組織內部也只是泛泛地空談一些基本要求,組織文化土壤十分貧瘠。組織文化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個組織的方方面面包括內部控制。加強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必須逐漸形成良好的組織文化,形成一致明確的組織目標,從道德上約束從業人員的行為。
大多民間非營利組織對從業人員專業背景要求不高,考核門檻較低,從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工作人員,主要包括專職人員、兼職人員、臨時工和志愿者。一方面財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另一方面,從業人員的目標也各自不同,有人是純粹為了志愿奉獻來的,有人則是為了積攢工作經驗來的。組織內部目標不統一,造成工作上的麻痹大意以及對內部控制的忽視。更有可能的則是內部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素質,挪用非營利組織資產資源,破壞內部控制。
3.以業績為準的激勵機制的失效。在企業中,領導利用激勵機制將員工對組織及工作的承諾最大化。通常激勵機制與業績掛鉤,簡單地說就是業績越好,報酬越多。相反,業績越低,員工會受到問責甚至是職位不保。激勵機制一旦形成便會在企業中形成一種競爭效應。然而在民間非營利組織,與業績掛鉤的激勵機制卻失效了。因為對民間非營利組織來說業績的量化處理十分困難。首先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業務的特殊性使得業績確認的難度大。其次,非營利組織中,出于自愿的動機不會在組織內部形成競爭效應,組織不會區別評價每個員工的工作成績,這是對員工奉獻精神的尊重和感謝,但卻使得激勵的手段無法運用。無法與業績掛鉤實行激勵機制,會使從業人員喪失進取心從而敷衍工作,內部控制也自然顯得無力化了。
4.捐獻者沒有知情權,監督力度小。民間非營利組織自身的資產和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實現組織的目標,最終還需向社會公眾集取資源。社會公眾以捐贈的方式給予民間非營利組織資金等各種幫助但往往是辦完捐贈手續之后就完全了事。捐贈公眾不會在意這筆資金的具體用途,民間非營利組織也不會大費周章去通知每個捐贈者。沒有捐贈者的監督使得民間非營利組織失去了外部壓力,造成了信息不透明的現狀。
捐贈者失去了對捐贈物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但并不意味著也失去了知情權。民間非營利組織雖然沒有所有者權益,但捐贈資產作為其重要資產構成,其捐贈者即社會大眾為何不能作為一個整體享有所有者權益,哪怕這種權益只是一種知情權,決策表決權。就像股票股民的模式,企業融資后就得接受廣大股民的監督,健全內部控制,進行外部審計,公示財務信息。因此,捐贈者的地位必須得到提高,同時社會大眾也需要加強監督意識。
關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研究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熱點,對非營利相關研究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大,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只有加強組織管理和健全內部控制,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才能科學可持續。我們也期待這股社會正能量能夠健康地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普.《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國防工業出版社[M].P362~P383.
[2]金希萍,蘭斕.淺談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建設[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年07期.
[3]鐘駿華,洪琬婷.論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