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頤
摘 要:環境管理的實質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理想狀態。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從環境管理的價值內涵、經濟內涵、技術內涵和制度內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環境管理的實質,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管理;可持續發展;排污收費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2-0149-01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了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體。我國在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在重點建設生態文明。現在,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通過節能減排、建立資源節約型生產體系、建設生態園林、治理污染等手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環境管理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環境管理的價值內涵、經濟內涵、技術內涵和制度內涵等方面分析環境管理的實質,可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1 價值內涵
生態環境建設是環境管理的價值內涵。生態文明是人們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同時還要保護世界,緩和人類生存、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人們可以通過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或利用科學技術對生態環境進行改造,使其符合自然生長規律,增強生態系統的生產、自凈和穩態反應能力,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逐漸通過環境管理來建設生態文明,比如濕地工程建設就是通過科學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生態文明把“以人為本”作為建設的核心,肯定人的價值,主張人是環境管理的價值,但是,人不能主宰自然,在生態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應當遵循客觀規律,將環境管理融入生態建設中,以體現環境管理的價值。
2 經濟內涵
環境管理的經濟內涵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工業革命以后,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企業都只注重提高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但是,在這過程中也忽略了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所以,現階段,我國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堅持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在環境管理中,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協調、全面、可持續發展。
3 技術內涵
生態文明建設是環境管理的技術內涵。在環境管理中,要將產業生態關系、城鄉生態關系、地區間生態關系與上、下游之間的生態關系處理好,完成環境管理的技術目標,具體分析如下:①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處理好產業生產關系,科學、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并且要做到與時俱進,利用科學技術建立清潔生產產業,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從源頭減輕環境污染,緩解環境壓力。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城鄉生態關系是一條垂直生態鏈。在城市中,要積極建設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改善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的現狀。另外,還要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城市地區提供安全產品,實現我國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進程,同時,還要利用相關科學技術對已被污染的環境進行處理,改善城市工業污染和農村水污染的現狀。③由于地區間的生態關系較為復雜,區內外不同的行政管理造成該界面區域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所以,要針對這種狀況制訂科學的管理方法,改善這種復雜的生態關系,使新的管理方法既能應用在區外生態建設中,又能應用在區內生態建設中,從整體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④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河流的上、下游生態關系是一條水平方向的生態鏈。在環境管理中,推行流域生態工程建設,用生態工程建設帶動生態村、鎮、縣、市、省的建設。在農村地區,由于環境管理相對薄弱,所以,要積極采用生態技術控制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并對已經出現的環境污染進行有效治理,減少河流上流污染對下流造成的影響。
4 論排污收費在環境管理中的重要性
排污收費是指按照國家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向環境中排放污水或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或事業單位征收一定的費用作為對環境的補償費。排污收費制度是國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排污費進行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作出的明確規定,并且該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法律性。排污收費手段是運用經濟手段來管理環境,也是行政管理的必要補充。國家征收排污費能夠提高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環境意識,讓企業和事業單位能從經濟的角度分析治理環境與不治理環境的利害關系,這樣做有利于各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從生態角度來看,收取排污費能夠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由于我國的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各大企業和事業單位、鄉鎮企業都在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各企業和事業單位在加強環境治理的同時,可以利用行政、法律或宣教等手段加大排污費的收費管理,提高企業和事業單位繳納排污費的積極性。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增加環境治理資金,讓企業和事業單位加入到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推動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還能夠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率,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5 結束語
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現在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的重點建設項目。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管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生態文明是環境管理的價值內涵,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環境管理的經濟內涵,產業、城鄉、地區間與上、下游的生態關系是環境管理的技術內涵,環境管理主流化是制度內涵,從這四方面深入研究了環境管理的實質,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周訓芳,吳曉芙.生態文明視野下環境管理的實質內涵[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1,11(03):19-23.
〔編輯:白潔〕endprint